第91章 為夫選美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215字
- 2025-07-13 07:55:00
振武縣行帳內,李仁愛捏著沒移乞埋派人送來的粘罕書信,邀請他詳談金夏和議。
鷹嘴崖一役,為了避免后續被人瞧出戰場端倪,夏軍又吭哧吭哧的將戰場仔細打掃了一遍,各類灰燼殘骸,棄河的棄河,別運的別運,因為李仁愛要親自督查戰場,李良輔甚至安排收羅的遼兵,又將戰場犁了一遍,然后用碾子重新壓實。
火攻給人看出來無所謂,但燃燒瓶,這個東西隱瞞的越久越好。
戰后,金人南線的援軍撤回了應州,李良輔收羅的各部遼軍,有一萬五千余人,加上保大柵“拯救”的三千余遼軍,合計收羅遼軍一萬九千多。
金人納降一萬余人,戰場傷亡又不大,也就是說,還有大幾千遼軍,不知動向。
這些人好歹都是上過戰場的,李良輔還會繼續派人出去搜尋。
李良輔率軍暫駐保大柵,提防南線金人來襲。
如果金人來了,他就可以邊打邊撤,和殺虎口的曹榮配合,再給金人狠狠的來一下。
在山區,夏人對金人,已經建立了心里優勢。
李良輔、曹榮、沒移乞埋,一南一中一北,扼守進出前套地區的通道。
既然粘罕邀約他李仁愛議和,那么,代表著目前雙方戰事稍歇,李仁愛可以把收攏的遼軍,俘虜的金軍,再次整合一番,填補夏軍,增益夏軍。
于此同時,監軍楊維,結合遼帝的詔書,也寫了一封最新的秘信,呈送興慶府。
楊維算是看明白了,征東行營里,說了算的,就是太子殿下。
那是國家未來的儲君,他投靠儲君,不算背叛,還是忠于國家的嘛。
所以對興慶府的密信,一直都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撰寫的。
北邊的戰事,到駐守金河河谷的武要縣城為止,為遼夏聯軍看家守門。
南邊的戰事,也就是這次天祚帝布告四方的鷹嘴崖大勝,夏軍得到天祚帝詔令,迅速南下,配合遼軍,在山區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
超出這兩個邊界之外的事,楊維提都沒提,所以飲馬河之戰,興慶府一點也不知情。
而且楊維這個發信的節奏和速度,有點慢,直到這會,興慶府才收到遼帝又許配了一個秦國公主給太子的消息。
實話講,李乾順這邊,是有點懵的。
遼國一下子這么客氣,叫他實在摸不著頭腦。
但就算遼帝再嫁十個公主,夏國也沒法給與遼國更多支持了。
夏國前前后后,已經派出四萬五千大軍!
李良輔三萬,罔乞邏一萬,給遼軍運送資糧五千!
一個宜水之戰,直接干掉了一萬精銳。
不但如此,興慶府還要支援這三萬大軍的糧草、軍械、馬匹,這種后勤壓力,雖然到目前為止,只有短短三個月,但對于兩百多萬人口的夏國來說,還是很大的負擔。
不亞于他們又跟宋國打了一仗。
遼帝也真是的,嫁那么多公主作甚?
關鍵是還都滯留前線,也不把人放回來,簡直是把他夏國的世子夫婦,都當做“質子夫婦”了。
李乾順心里莫名其妙閃過一個念頭:
就金遼大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得抓緊多生幾個崽啊!
李乾順溜達到皇后寢宮,耶律南仙正在督促女官訓練宮女。
她的兒子雖然還在前線征戰,但總要回來成婚的,屆時自然少不得宮女服侍。
宦官這塊安置,她知道,丈夫李乾順肯定會有安排,畢竟皇帝不可能對太子的事務完全不管,肯定要安插人手的。
結果皇帝就這么溜達來了,她連忙迎上去,率領女官、侍女,拜見皇帝。
李乾順心情不錯,任誰看到這么多鶯鶯燕燕,心情都不會太差。
“皇后且忙,朕隨便看看!”李乾順笑著就攙扶住了妻子的手,又對其身后的女官、侍女道:“免禮~”
皇帝來了,氣氛頓時不一樣了,女官和侍女們,本來有模有樣的訓練,無不變得戰戰兢兢,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別有心思的小姑娘,刻意想努力表現一番。
李乾順卻和耶律南仙坐在一起,聊起了夫妻間的悄悄話。
“你的兒子很厲害。
遼帝剛剛賜婚蜀國公主,這不遼帝東征之后,要你兒子守護家門,又賜了個秦國公主,要效仿娥皇女英呢!”
耶律南仙一愣,又驚又喜又摸不著頭腦,表情變化的那叫一個精彩,最后不得不狐疑道:
“秦國公主,又是哪家宗室女么?”
李乾順看了一會侍女的訓練,這才若無其事道:
“是遼帝和元妃長女,耶律斡里衍。出征時剛剛冊封的!”
耶律南仙驚訝的捂住了嘴巴,眼波流轉間,語氣都變得親昵起來,不過到底知道屁股該坐在那邊:
“皇兄這是,這是,有求與我夏國?”
李乾順心里想說——拿捏朕唯一的國本吶!
“不是說了么?遼軍東征,我夏國除了支援糧草軍械,夏軍也要駐守金河河谷的武要縣,看好大遼西京道的西大門。”
耶律南仙大抵覺得,丈夫心里是有點不平衡的。
他堂堂夏國國主,為了大遼,出兵出力,也不過娶了她耶律南仙一個宗女,他兒子李仁愛呢?就出使了一趟大遼捺缽,遼帝前后賜下兩個真公主。
要是普通家庭,肯定為子女高興,但李乾順是夏國皇帝,一國之主,肯定吃味的。
皇帝很難容忍太子超過自己,特別是這個皇帝還正值壯年。
耶律南仙指尖輕撫茶盞邊緣,垂眸淺笑道:
“陛下說笑了。
仁愛年少莽撞,全賴皇兄垂愛才得此殊榮。只是……”
她抬眼望向殿中訓練的宮女,話鋒一轉,“妾身近來,多與命婦們閑談,倒留意了幾家大族貴女——沒藏氏嫡女擅騎射,野利氏幼妹通漢禮,郭家二女乃雙生子,琴棋書畫俱佳,皆是宜室宜家的好女子。
若陛下不嫌妾身僭越,不如擇日宣她們入宮賞花?總歸…
我夏國皇嗣單薄,卻是妾身的過錯,陛下,還是需以宗廟為重。
仁愛年幼,又尚了遼國兩位公主,怕是在這方面,難以為陛下分憂了。”
李乾順眉頭不自覺的跳了跳。以往有大遼上國,他一直在男女之事方面,十分克制,只有區區數名妃嬪,獨寵皇后耶律南仙,甚至只有李仁愛一個兒子。
這對皇家來說,是十分危險、脆弱,甚至不負責任的。
以往李乾順獨寵耶律南仙,耶律南仙自然樂意獨享丈夫的寵愛,此乃人之天性。
這會大遼卻要仰仗夏國,而且為了兒子,卻也不得不主動為丈夫張羅起女人來。
這些女娃,本來是她為兒子尋找的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