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狄預定的進攻之日越來越近,大楚北方邊境的氣氛愈發緊張,仿佛空氣都能被點燃。楚凌與王猛將軍按照既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戰前部署。
楚凌身著戰甲,穿梭于各個軍營之間,親自鼓舞士氣。他高聲喊道:“將士們!我們身后便是大楚的山河與百姓,北狄蠻夷妄圖侵犯我們的家園,掠奪我們的財富,我們能答應嗎?”
“不能!”士兵們的回應聲如雷霆般響亮,眼中燃燒著堅定的斗志。
大戰前夕,斥候傳來消息,北狄軍隊已在百里之外安營扎寨,人數約有八萬之眾,來勢洶洶。楚凌與王猛站在瞭望塔上,望著遠處揚起的沙塵,表情凝重。
“殿下,北狄此次傾巢而出,看來是志在必得。我們雖有五萬大軍,但仍不可輕敵。”王猛說道。
楚凌微微點頭:“王將軍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全軍進入一級戒備狀態,各營務必堅守崗位,不得有誤。”
第二天清晨,天色未明,北狄軍隊率先發動了進攻。他們的騎兵如潮水般涌向大楚防線,馬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放箭!”隨著王猛一聲令下,大楚的弓箭手萬箭齊發,如雨點般射向敵軍。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北狄騎兵紛紛落馬,但后續的騎兵依舊瘋狂地沖上來。
楚凌站在指揮臺上,冷靜地觀察著戰場局勢。他發現北狄軍隊的主攻方向集中在防線的左翼,似乎想要從那里撕開一個突破口。
“王將軍,命令左翼部隊加強防守,務必頂住敵軍的攻勢。再調兩千精銳步兵,迂回至敵軍側翼,待我號令,發動突襲。”楚凌迅速下達指令。
王猛立刻領命而去。左翼的大楚將士們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毫不退縮,他們用盾牌組成一道堅固的防線,一次次擋住了北狄騎兵的沖鋒。
就在北狄軍隊全力攻打左翼時,楚凌看準時機,大聲喊道:“出擊!”埋伏在側翼的兩千步兵如猛虎下山般沖向敵軍,他們手持長刀,殺得北狄騎兵措手不及。
北狄軍隊陣腳大亂,進攻的勢頭暫時被遏制住。然而,北狄可汗很快調整了戰術,他派出一支輕騎,繞過防線,企圖從后方偷襲大楚軍營。
后方軍營傳來告急的消息,楚凌卻并未慌亂。他早已料到北狄可能會有此一招,提前安排了三千弓弩手在后方設伏。
當北狄輕騎進入埋伏圈時,“放箭!”又是一陣箭雨落下,北狄輕騎頓時人仰馬翻,死傷慘重。他們沒想到大楚軍隊早有防備,只得狼狽撤退。
初戰交鋒,雙方互有死傷,但大楚軍隊憑借著周密的部署和頑強的抵抗,成功擊退了北狄的第一輪進攻。
夜幕降臨,戰場上暫時恢復了平靜。楚凌與王猛巡視著軍營,慰問受傷的將士。
“殿下,今日一戰,將士們雖傷亡不少,但士氣高昂。北狄雖兵力占優,卻也討不到便宜。”王猛說道。
楚凌看著受傷的將士們,眼中滿是心疼與欣慰:“將士們都是大楚的英雄,他們的付出不會白費。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更好的應對之策,徹底擊敗北狄。”
回到營帳,楚凌與王猛再次商討作戰計劃。他們深知,北狄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的戰斗將會更加激烈。
“殿下,北狄擅長騎兵作戰,在平原上機動性極強。我們若想取勝,必須設法限制他們的騎兵優勢。”王猛沉思片刻后說道。
楚凌點頭,目光落在地圖上,突然眼前一亮:“王將軍,你看此處,有條河流貫穿邊境。我們可在上游截斷水流,待北狄騎兵再次進攻時,將河水引入他們的必經之路,使其騎兵陷入泥濘,無法施展。”
王猛聽后,眼前一亮:“殿下此計甚妙!如此一來,北狄騎兵的優勢便會大打折扣,我們便可趁機發動反擊。”
兩人商議已定,立刻安排士兵前往上游準備截斷水流。同時,楚凌還派出斥候,密切關注北狄軍隊的動向,以防他們提前察覺大楚的計劃。
而在北狄軍營中,可汗正大發雷霆。今日的進攻受挫,讓他顏面盡失。
“一群廢物!區區五萬大楚軍隊都攻不下來,你們還能干什么?”可汗對著一眾將領怒吼。一名將領小心翼翼地說道:“可汗息怒,大楚此次有備而來,尤其是那太子楚凌,指揮有方,我們不可小覷。”
可汗冷哼一聲:“哼,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能有多大本事?明日再戰,我定要讓他知道,我北狄的鐵騎不是吃素的!”可汗眼中閃爍著兇狠的光芒,心中暗暗發誓,定要攻破大楚防線,擒獲楚凌。
營帳內的氣氛壓抑至極,眾將領皆不敢再多言。此時,帳外傳來一陣風聲,仿佛在預示著明日又將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大楚與北狄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雙方都在為下一場戰斗積蓄力量,究竟誰能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勝出,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而在大楚軍營,楚凌也并未松懈。他深知,初戰的勝利只是暫時的,北狄必定會卷土重來,且攻勢會更加猛烈。他望著夜空,繁星點點,心中默默祈禱著明日的戰斗能夠順利,大楚的將士們能夠平安歸來。同時,他也在腦海中不斷復盤今日的戰斗,思考著還有哪些細節可以優化,哪些戰術可以調整,為即將到來的更艱難的挑戰做好萬全準備。
與此同時,在大楚的都城,皇帝也密切關注著北方戰事的進展。朝堂之上,大臣們憂心忡忡,紛紛進言,希望皇帝能增派援軍,確保邊境無虞。皇帝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心中既擔憂前線的戰事,又牽掛著兒子楚凌的安危。但他深知,此時必須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決策。
“眾愛卿無需驚慌,太子與王猛將軍皆有謀略,且將士們士氣高昂。朕相信,他們定能抵御北狄。但為防萬一,可再調兩萬精兵,由得力將領率領,隨時聽候調遣。”皇帝沉穩地說道。
大臣們紛紛跪地領命,心中暗暗希望這場邊疆危機能早日解除,大楚能重歸安寧。而遠在邊境的楚凌,還不知道都城內的這番商議,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備戰之中,決心憑借自己和將士們的力量,守護好大楚的邊疆,為百姓帶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