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蘇家豐盛的年夜飯
- 全家穿越,玩轉百科全書
- 墨染櫻
- 2464字
- 2025-05-07 19:37:54
坊市上人來人往,叫賣聲此起彼伏。蘇遠山在一個個攤位前駐足,將剩余的糕點一一售出。臨近傍晚時,他在一家油鋪前停下,買了一個新油壺。
“給我裝滿。”他掏出碎銀子,“過年時要用得多。”
油鋪掌柜熟練地舀著油,絮絮叨叨地說著近來油價上漲的事。蘇遠山聽著,心里盤算著家中的存糧。這個年關,可不能讓家里人餓著。
在回家前的最后一站,他來到錢莊,將所有銀票換成了銀子。雖說銀票攜帶方便,但在這亂世,還是實在的銀子更讓人安心。
“一百五十兩?”陳玉梅聽到這個數字時,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蘇明月也瞪大了眼睛,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方子真值這么多錢?”蘇明月回過神來,聲音里帶著難以置信。她原本以為五十兩就很不錯了,卻不知這方子最值錢的地方,正是它的獨一無二。
陳玉梅顫抖著手撫摸那些銀子,眼中泛起淚光:“總算是有了些底氣。”自打來到這里,她總覺得提心吊膽,生怕哪天這個家就散了。如今手里有了銀子,心里踏實多了。
正說著話,外面傳來一陣嘈雜聲。村里服徭役的人回來了。
陳玉梅一家趕去看時,眼前的景象讓人心驚。那些人個個形容枯槁,衣衫襤褸,有的拄著拐杖,有的扶著胳膊。人群中傳來陣陣哭聲,空氣中彌漫著悲傷的氣息。
馬婆子拉著她兒子蘇芽蹣跚走來,眼眶通紅,臉上的皺紋里都是淚水。蘇芽臉上只剩一層皮包著骨頭,總歸是手腳都利索,活著回來了。
“死了...死了五個人啊!”馬婆子哽咽著說,“都是好好的年輕人,就這么...就這么...”
這一趟徭役,竟有五個人永遠留在了工地上。寒風中,馬婆子的哭聲格外凄厲。
蘇明月聽著馬婆子的哭訴,心里一陣發寒。她雖然沒見過那些人,但在記憶里,他們都還鮮活地活著。那些曾經在村頭嬉戲的身影,如今卻永遠地消失了。
“月月,別怕。”陳玉梅緊緊抱住孫女,聲音有些發抖,“咱們一家子永遠不分開。”
“祖母,我不怕。”蘇明月強壓下心中的恐懼,小手緊緊攥著祖母的衣角,“咱們可是有寶貝傍身,一定能活得好好的!”
正說著,門外傳來熟悉的叫賣聲。
是上次那個年輕貨郎,他臉上帶著笑容走進院子:“大叔,我想再進些凍瘡膏。上次的貨已經賣完了。”
“有,有,隨便拿,管夠。”蘇遠山連忙招呼他坐下,“天冷了,這東西確實用得多。”
“這回我得整上五十瓶。”貨郎興奮地說,從懷里掏出一個布包,“這玩意兒真是供不應求,窮人家買不起縣里的藥,都來買您家的凍瘡膏。”
蘇遠山取了貨來,仔細清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兩人都很滿意。
看著貨郎離去的背影,蘇明月卻沒有往日的喜悅。
這天一大早,蘇明月被一陣急促的聲音從睡夢中拽出來,意識還在朦朧中浮沉。
“還睡?大過年的,你這丫頭倒是能睡!”陳玉梅站在床邊,手里攥著塊抹布,語氣里帶著幾分無奈,卻又藏著說不出的寵溺。
蘇明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陽光已經從窗縫里鉆進來,在地上畫出一道道明亮的痕跡。她掀開被子,冷空氣立刻鉆進來,激得她一個激靈。
“快起來幫忙,你爹讓人新做的牛車今天要送來了。”陳玉梅一邊說著,一邊把抹布丟進水盆里,“這大過年的,家里還有這么多活要干。”
屋里屋外都是忙碌的身影。張巧云和林秋菊正踩在凳子上給窗框貼紅紙,兩人說說笑笑,倒也不覺得累。蘇長河和蘇長川則在打掃房頂的死角,掃帚掃過之處,積雪紛紛揚揚地落下來。
往年過年也就隨意貼幾張紅紙,今年卻是鋪天蓋地的紅。蘇明月心想,這大概就是有錢人家過年的樣子。她站在院子里,看著滿院子的紅色,突然覺得這個年也沒那么難熬了。
陳玉梅給她留了一碗面條,上面臥著個金黃的煎蛋。蘇明月剛坐下,就聽見廚房里傳來一陣熱鬧的聲響。
“老二,這肉要剁得更細些!”陳玉梅的聲音清晰可聞,“做餃子餡兒可不能馬虎。”
“知道了娘!”蘇長河應著,手上的力道又重了幾分。案板上的剁肉聲更響了,節奏也更快了。
廚房里煙火氣十足,張巧云和林秋菊也加入了準備年夜飯的隊伍。切菜的聲音,洗菜的水聲,剁肉的聲響交織在一起,倒也熱鬧。林秋菊手腳麻利,一會兒功夫就和好了一大盆面團。
“秋菊,你這面和得正好。”陳玉梅滿意地捏了捏面團,“軟硬適中,包餃子最合適不過。”
林秋菊臉上泛起一抹紅暈:“娘,我在家的時候經常幫著和面,早就習慣了。”
張巧云在一旁打趣道:“這不是巧了嗎?咱們家老二最愛吃餃子,以后有秋菊在,他想吃餃子就方便多了。”
這話一出,林秋菊的臉更紅了,低著頭專心和面,卻掩飾不住嘴角的笑意。蘇長河在一旁剁肉,耳根也悄悄紅了起來。
蘇明月吃完面條,一個噴嚏猝不及防地冒了出來。她揉了揉鼻子,心想莫非是有人在念叨自己?正想著,院子里傳來一陣車輪的聲響。
“牛車來了!”蘇長川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院子里,張木匠正和蘇遠山一起把新做的牛車推進來。這牛車做工精細,每個細節都很考究。車廂用上好的木料,打磨得光滑發亮,車輪也是特制的,比一般的牛車輪子要結實得多。
“張師傅的手藝果然了得。”蘇遠山圍著牛車轉了好幾圈,越看越滿意。
玉星懶洋洋地躺在牛棚里,對主人的忙碌視若無睹。蘇遠山看著這頭懶牛,不禁莞爾:“這牛倒是和明月一個德性,就知道躺著。”
“爹!”蘇明月不滿地嘟囔了一聲,卻也知道父親說得在理。
到了晚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擺上了桌。羊肉餃子、炸肉丸、魚丸湯、蒜香魚片、紅燒肉、辣子雞丁、爆炒兔肉、蔥炒豆腐、酸辣白菜,香氣四溢。桌上的菜色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
“我的天啊,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菜!”張巧云看著滿桌的菜肴,眼睛都亮了,“就是在鎮上的酒樓也沒這么多菜啊。”
陳玉梅端起酒杯,臉上帶著笑意:“來,咱們干一杯,祝咱們家越過越好。”
眾人紛紛舉杯,就連不會喝酒的蘇明月也端起了裝著白水的杯子。酒過三巡,氣氛越發熱鬧起來。
一頓飯吃得熱熱鬧鬧,你爭我搶,連平日里最不起眼的魚丸都成了搶手貨。蘇長河只搶到一個,懊惱得直跺腳:“早知道就該多做些魚丸的。”
飯后,張巧云和林秋菊收拾殘局,男人們也被陳玉梅趕去幫忙。林秋菊聽到蘇長河說她做的豆腐不如其他菜好吃,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手上的動作也慢了下來。
“秋菊,別聽他的。”張巧云看出了妯娌的心思,“老二就是嘴上沒個把門的,你做的菜都很好吃。”
林秋菊勉強笑了笑:“大嫂,我知道。我就是覺得,還是要多學學,把菜做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