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館燕國使賓院內,慕云煜倚在軟榻上,指尖輕撫著茶盞邊沿,望著殿內焚著的龍涎香緩緩升起的青煙。
"讓太子費心了。"他淺淺一笑,眼波流轉間盡顯雍容,"朕這嫡次子,自小嬌縱,日后若有失禮之處,還望太子多多擔待。"
"陛下這是哪里的話!"太子連忙欠身,笑意溫和,"陛下與四皇子遠道而來,想必舟車勞頓,不如先行歇息,明日孤親自來迎接二位入宮。"
慕玄瀾向太子躬身一禮,姿態恰到好處:"有勞太子殿下。"
"沈輝,替朕送送太子。"慕云煜輕聲吩咐身側的大太監道。
太子臨行前忍不住又抬眼看了眼這位大燕君主,那傾城之貌當真讓人移不開目光。
不知不覺間,腦海中浮現出秦望溪的身影。若是卸下那一身戎裝煞氣,秦望溪的容貌怕是比南都郡主柳長華還要出眾幾分。
只可惜她渾身上下都透著凜然傲骨,反倒讓人忽視了她的傾城之姿。
"殿下請。"沈輝尖細的嗓音將太子的思緒拉回。
太子隨著沈輝往外走,想起好友謝云霆,便隨口問道:"聽聞沈公公與孤的好友謝云霆相熟?"
沈輝神色一頓,隨即笑道:"不敢當,是我們九王爺體恤老奴伺候衛后一生的辛勞,讓老奴跟著謝先生賺些體己罷了。"
"云霆曾與孤提起與貴國九王爺相遇一事,"太子微笑,"二人名字同字,九王爺倒是不計較。"
"我們九王爺說,謝先生乃燕國人士,名字是父母所賜,也算是與謝先生的一段緣分。"沈輝恭敬低頭,全無在大燕君主身邊時的得意姿態。
謝云霆在太子府外等候多時,終于見到沈輝出來,連忙上前行禮:"謝云霆見過沈公公。"
"小主子不必憂心,"沈輝壓低聲音,"四皇子向來機敏。"
"嗯,但陛下尚未見。"謝云霆蹙眉,"請老叔轉告兄長,可暗中接觸匈奴使臣,借機出兵,既可得匈奴馬場,又可為日后夾擊大魏做準備。此事雖險,卻是難得機會。"
驛館內,北狄炎王鄭文銘聽聞大燕君主不出席今日宮宴,薄唇緊抿。
待醫館換藥完畢,他吩咐道:"祁文毅,準備厚禮送往燕國君主處。"隨后又道:"告知公主,今日養精蓄銳,明日壽宴再一展風采。"
皇宮中,魏帝聽聞大燕送來嫡次子為質,神色稍霽。心想大燕果真已是弱國,不敢在大魏面前造次,連忙吩咐太子:"既是誠意質子,我大魏也當以禮相待。日后詩會馬球,你多帶帶他,免得那些紈绔招惹是非。"
"兒臣明白。"太子應道,"三皇叔四月初六的馬球賽,兒臣定會帶他前去,讓他早日與呂子明等人相熟。"
夜色漸深,質子府內燈火通明,慕玄瀾聽著大魏派來的接待使講大魏風物。
春日暖陽灑落,御花園內桃紅點點。太子進宮請安。
"父皇,幾位鄰國求親之事......"太子遲疑開口,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茶盞邊緣。
君主眉頭微挑:"大燕九王爺想在我大魏求娶貴女,北狄那邊......"他意味深長地停頓,"和親公主都送到門口了,自然也要好好挑選。"
"秦望溪......"太子聲音很輕,像是自言自語。
君主目光一閃:"她雖立誓不嫁,但若有人愿意入贅......"
殿外馬蹄聲漸近,董氏跟秦望溪走下車,眼角余光瞥見女兒腕間的鐵沙袋,喉頭一哽。
"望溪,今日宮宴若提及焚殺降俘之事,你......"
"母親放心。"秦望溪淡淡打斷,眸中情緒晦暗不明。
董氏摸著女兒掌心粗礪的劍繭,欲言又止。五月初一便可回玄州,只要熬過今日宮宴......
張家和甄家女眷已在宮門翹首以待,見到秦望溪時皆是一怔。傳聞中那個冷面將軍,竟生得如此傾城。
"姐姐。"秦錦筠湊近,"北狄炎王和安陽公主今日不來了。"
秦望溪微微頷首,對周遭竊竊私語置若罔聞。
"這就是焚殺十萬降卒的秦將軍?"張六姑娘掩唇輕語,"怎么看都不像啊......"
甄三姑娘正色道:"父親說了,戰場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有婦人之仁可講。"
張大小姐暗自打量秦望溪,觸及對方平靜如古井的目光時,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殿內,舞姬翩躚,劍舞無力。秦望溪視線不經意掃過上首,梁貴妃端坐如儀,芝貴人則目光灼灼地看著她。
那張與姑姑秦韻芝七分相似的臉龐上,浮現出親昵笑意。
"這秦家女郎......"芝貴人輕聲道,"不知為何,看著特別親切。"
君主捏了捏她的手:"韻芝生前最疼秦望溪。"
秦望溪垂眸,指尖不自覺撫過腕間鐵沙袋。殿內觥籌交錯,笑語盈盈,每個人都戴著完美的面具。
董氏偷瞄女兒緊抿的唇角,心頭酸澀。這個年紀的姑娘,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華,可她的望溪,卻要獨自扛起這么多......
暮色漸起,宴席間宮燈搖曳,大魏君主修長的指尖輕輕摩挲著芝貴人的手背。
"你這是想給楚王與秦望溪做媒?"低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探究。
芝貴人眼眶微紅,雙手緊緊攥著君主的衣袖:"臣妾只盼著天下有情人都能似陛下與臣妾這般,秦望溪更是令臣妾心生歡喜,若能成為一家人......"聲音輕若蚊蠅。
"這秦望溪已立誓終身不嫁,子嗣緣分又淺薄......"君主目光深邃,話音未落便戛然而止,"容朕考慮考慮。"
不遠處,梁貴妃冷眼旁觀這一幕,端起酒杯掩住嘴角的譏誚:"這般諂媚做派,哪里及得上秦韻芝半分。"
一曲歌舞散罷,殿內眾臣俱跪于地。君主的聲音悠悠響起:"此次西陲大勝,實乃諸位將士浴血奮戰之功。蘇公公,宣旨。"
"戚明遠,封撫軍大將軍;藍卓寧,封懷化大將軍;雨登峰,封云麾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