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中秋
- 穿到八零饑荒年,我隨身帶淘寶
- 阿回
- 2313字
- 2025-05-08 11:11:20
過了一會后,王經(jīng)理放下筷子,目光在桌上的菜品間逡巡片刻,最后定格在林憶寒身上。
大堂里暖黃的燈光映在他略顯疲憊的臉上,聲音里帶著幾分試探:
“林小姐,我想你做的這頓飯,不光是想請吃飯這么簡單吧?”
“怎么會。”
林憶寒嘴角微揚,手指輕輕摩挲著茶杯邊緣,“我可是特意做了這道獨特的燜鍋,就為了表達我的誠意。您看,這湯汁的顏色,聞著都讓人食欲大開。”
桌面上,王經(jīng)理的手指有節(jié)奏地輕輕敲擊,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燜鍋的味道確實獨特。整個北都市,還沒有哪家酒店以燜菜為主打。如果醉月樓能推出這道菜,必定能引起轟動。”
“不過,”
他放下碗,若有所思地看著林憶寒,“林小姐就不怕被我們酒店的大廚學(xué)了去?”
林憶寒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熱氣氤氳中,她的表情若隱若現(xiàn):
“不對。”
“哦?”王經(jīng)理眼中閃過一絲興趣。
“這燜鍋和蛋糕不同。”
林憶寒放下茶杯,指尖在杯沿輕輕劃過,“蛋糕容易學(xué),配方也好掌握。但燜鍋的關(guān)鍵在于我的秘制醬料,這可是我花了大半年時間才研究出來的。所以這次,我想合作,但我追求的不只是金錢。”
王經(jīng)理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眼神微微一凝。
股份,她想要的是醉月樓的股份。
作為總經(jīng)理,王遠山只有百分之三的股份。其余的都掌握在孫家本家手中。
而孫家,如今已是日薄西山。
這段時間內(nèi),餐飲行業(yè)競爭激烈,醉月樓雖然還能維持體面,但早已不復(fù)當年輝煌。
“我叫王遠山。”
他向林憶寒伸出手,語氣誠懇,“這事我得先去和本家商量,具體條件還需要你親自和他們談。”
“好。”林憶寒點頭,“我等你的消息。”
飯后,王遠山直奔孫家老宅。
夜色漸深,老宅里的燈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院子里,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然而,當他將燜鍋的事情說完,卻只換來一片冷眼。
老爺子坐在太師椅上,手里的茶杯都沒放下:
“一個小姑娘做的燜鍋?就想要我們醉月樓的股份?”
“但是這個味道確實...”
“遠山,”
大少爺打斷他的話,“在這些人眼中,只有名廚才能讓醉月樓重現(xiàn)輝煌。什么燜鍋,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無奈之下,王遠山只得轉(zhuǎn)投二少爺。
二少爺正在書房看賬本,聽完王遠山的話,摘下眼鏡揉了揉太陽穴:
“遠山,你的心意我明白。但孫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腐朽了。那些人還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中,不愿面對現(xiàn)實。你就別管了。”
這番話,讓王遠山心如刀絞。
他站在窗前,看著院子里那棵老槐樹。
他是在醉月樓長大的,對這里有著深厚的感情。
想到有朝一日這塊招牌會被人摘下,他就覺得心痛。
林憶寒等了幾天,沒有等到王遠山的回復(fù),心里已經(jīng)明白了結(jié)果。
她站在店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眼神有些失落。
她倒是可以自己開餐廳,但那需要大量資金和人脈。
現(xiàn)在的當務(wù)之急是積累原始資本,而不是貿(mào)然擴張。
“看來只能先專注西點了。”林憶寒暗自思忖,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柜臺的邊緣。
隨著天氣轉(zhuǎn)涼,中秋節(jié)即將來臨。
街上已經(jīng)開始飄散著桂花的香氣,空氣中都帶著幾分節(jié)日的氣息。
林憶寒早就準備好了咸蛋黃、肉松和各種干果,準備推出新式月餅。
這個時代的月餅,不是五仁就是紅糖,她要做點不一樣的。
“讓我來分享一個創(chuàng)新版的月餅制作。”
林憶寒在廚房里示范,面前擺著各種原料,“做得好的話,可以上架銷售,每塊還有五毛錢提成。但如果敷衍了事,后果你們懂的。”
學(xué)徒們眼睛發(fā)亮,互相對視了一眼。
趙四現(xiàn)在每天光提成就有五十塊,他們早就眼紅了。現(xiàn)在終于有機會了。
“趙寧,”
林憶寒轉(zhuǎn)向一旁的男孩,“這也是你展現(xiàn)實力的機會。你一直很認真,相信這次能做得很好。”
趙寧抿著嘴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林憶寒開始演示制作過程。
她的動作干凈利落,每一步都精準到位。
揉面、調(diào)餡、包制、壓模,在她手下仿佛成了一種藝術(shù)。
學(xué)徒們看得入神,不時發(fā)出驚嘆聲。
第一爐月餅出爐后,林憶寒按慣例分給每個員工品嘗。
金黃的外皮泛著油光,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
“這咸蛋黃月餅...太香了!”
趙四咬了一口,驚喜地說,“外皮酥脆,里面的蛋黃又香又軟,完全不一樣!”
“還有兩種口味,你也嘗嘗。”林憶寒又拿出肉松和糯米干果兩種。
每一種都經(jīng)過精心調(diào)配,既保留了傳統(tǒng)月餅的韻味,又增添了新的風味。
趙四一一品嘗后,眼中放光:
“這絕對能賣爆!不過,會不會很快被人模仿?現(xiàn)在市面上什么都能仿。”
“沒關(guān)系。”
林憶寒笑道,手指輕輕撫過月餅的表面,“就像我以前賣的羊絨線衫,雖然有人仿制,但顧客心里都清楚,什么才是最好的。重要的不是配方,而是對品質(zhì)的堅持。”
經(jīng)過幾天的努力,學(xué)徒們做月餅也做的越來越得心應(yīng)手。
店里飄來陣陣甜香,是新一批月餅出爐的味道。
林憶寒深吸一口氣,對趙四說道:“現(xiàn)在月餅已經(jīng)做好了,關(guān)鍵就是包裝的問題。”
“包裝?”趙四皺起眉頭,“咱們不是一直用油紙包著賣嗎?”
“四哥,現(xiàn)在不一樣了。”
林憶寒站起身,走到柜臺前,手指輕輕敲打著玻璃柜面,“你看看現(xiàn)在的客人,很多都是從遠處特意來買咱們的點心。如果能有個精致的包裝,不光能保存得更久,還能當禮物送人。”
趙四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雖然不太明白這些商業(yè)上的門道,但他知道林憶寒說的都有道理。
“四哥,你去把老范叫來吧,我想和他商量商量包裝的事。”林憶寒說著,又翻開了賬本。
趙四立即起身往外走,臨出門前還不忘叮囑:
“憶寒啊,你也別太累了,這些日子我看你都瘦了。”
林憶寒笑著擺擺手,等趙四出門后,她的目光又落回賬本上。
沒過多久,老范就匆匆趕來了。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師傅,如今也算是跟著林憶寒吃到了甜頭。
“小老板。”老范笑呵呵地走進來,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聽說您找我?”
林憶寒示意他坐下,給他倒了杯茶:“范叔,這次找您是想談?wù)劙b的事。我們準備做中秋月餅,想請您幫忙設(shè)計一批高檔包裝。”
老范接過茶杯,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包裝的事包在我身上。只要小老板能提供圖樣,我們就能做。現(xiàn)在手藝可比以前好多了,連那些大飯店用的盒子我們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