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種!我家的菜長得最好!”
“算我一個!我天天在家閑著也是閑著!”
“我家地離得近,正好方便照看!”
林巧云看著眼前這熱鬧的場面,心里暗暗盤算。她讓巧巧和秦春珠幫忙篩選,畢竟在村里住了這么久,誰勤快誰懶散,大家心里都有數。那些平日里愛偷懶的,自然就被婉拒了。
她從抽屜里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青松作業本,撕下幾張紙來寫承諾書。
紙張在油燈下泛著淡淡的黃光,她的筆尖在上面快速移動。
“霞嫂,東頭那塊二分二的地離你家近,就你來種吧。”她抬頭看向人群中一個面容和善的中年婦女,“您平時種菜最有經驗。”
霞嫂連連點頭,臉上的笑容像是綻放的花朵:“好好好,我一定好好干!”
“苗爺爺,山腳下那三分地,您帶著巧樂一起種如何?”她又轉向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那塊地平整,適合您。”
苗爺爺抱著小孫子,眼中閃爍著欣慰的淚光:“好啊好啊,讓巧樂也學著干活。”
一塊塊地就這樣分了出去,只留下老院別院通往柳溪坡的那塊二分地。
林巧云看著社員們爭先恐后地按手印,心中五味雜陳。這些淳樸的鄉親,或許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她知道,改革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進了小竹坑村。
夜深了,院子里的人群漸漸散去,只留下幾聲犬吠在夜色中回蕩。林巧云坐在堂屋里,借著油燈的光芒整理今天寫下的承諾書。每一張紙上都承載著一份希望,一個家庭的期待。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熱鬧起來。不少人不再去農業社掙工票,而是開始收拾自己承包的地。清晨的陽光下,鋤頭翻動的聲音此起彼伏,泥土的芬芳在空氣中彌漫。
林巧云站在自家地頭,看著遠處忙碌的身影。這片土地,這些人,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她的目光掃過遠處的山巒,又落在腳下的泥土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村里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以前冷清的田間地頭,現在處處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有人在翻地,有人在播種,還有人在搭建簡易的菜棚。
就連那些平日里愛串門閑聊的嬸子們,現在也都忙著照看自己的菜地。
林巧云每天都要在各個地塊之間來回走動,看看大家種植的情況,解答一些問題。有時候遇到技術難題,她就去請教村里有經驗的老人,然后再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其他人。
漸漸地,村里的氣氛也變了。以前大家見面總是抱怨這個那個,現在卻經常交流種菜的心得。就連村口的大樹下,也從閑聊的地方變成了技術交流的場所。
夏日的午后,蟬鳴陣陣,院子里飄著淡淡的槐花香。
巧巧站在屋檐下,看著大哥趙大力和那幾家人爭執不休。她的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心里暗暗著急,生怕大哥一時心軟,把價格降下來。
“六毛一只?趙大力,你這不是搶錢嗎?”張阿叔漲紅著臉,手指不停地戳著空氣,“咱們都是一個生產組的,你這樣做事也太不厚道了!”
“就是就是!”旁邊幾個人也跟著附和,“五毛,五毛就差不多了。”
巧巧撇撇嘴,這些人平日里對大哥愛答不理,如今看到養鴨子賺錢了,一個個倒是找上門來了。她記得去年秋天,大哥去借種植工具的時候,這些人可沒一個肯幫忙的。
趙大力倒是一臉平靜,他慢悠悠地卷了一支煙,點燃后深吸一口:“嫌貴就別買,我這鴨苗又不愁賣。現在各個生產隊都在搞承包制,要的人多著呢。”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錢嫂子插嘴道,聲音拉得老長,“當初你爹不在的時候,還不是我們幫襯著你們家?這么快就忘了?”
巧巧在一旁聽得直翻白眼。幫襯?她清楚地記得,那時候他們家揭不開鍋,可沒見這些人送過一粒米來。
“阿力啊。”一個滿頭白發的老頭子嘆氣道,“你小時候還在我懷里玩過呢,怎么現在說話這么硬氣?”
趙大力吐出一口煙圈,目光平靜:“王爺爺,生意就是生意。六毛一只,一百只以內。要是想多買,那就得加價。”
“什么?”幾個人驚得跳起來,“要得越多越貴?你這不是存心刁難嗎?”
巧巧看著大哥胸有成竹的樣子,心里暗暗點頭。這主意是她娘想出來的,就是要讓這些人吃點苦頭。她還記得娘說過,做生意要懂得審時度勢,現在正是他們家翻身的好機會。
“每多一百只,價格就漲一毛。”趙大力撣了撣煙灰,慢條斯理地說,“不愿意的話,可以去生產隊排隊。聽說那邊都排到九月份了。”
張阿叔氣得直跺腳:“你這是要逼死人啊!我去找大隊長評理去!”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轉身就往生產組部走。
巧巧趕緊跑進屋里,跟娘說了這事。
韓二嬸正在爐灶前煮飯,聽完后笑著擺擺手:“放心,你爹早就準備好了。大隊長那邊,我們都打過招呼了。”
果然,那幾個人從生產組部回來后,一個個都蔫了。大隊長說這是自由買賣,他管不著。
夜幕降臨,院子里亮起了昏黃的燈光。突然,有人輕輕敲響了后門。
巧巧躲在廚房里偷看,原來是張阿叔家的兒子來了。他拎著兩筒豆沙餅,低聲下氣地跟大哥說話:“阿力哥,我爹讓我來訂鴨苗。您看......”
趙大力接過豆沙餅,放在桌上:“四百只是吧?一共三百塊。”
那人雖然肉疼,卻也只能答應。
消息很快傳開,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錢嫂子就帶著她兒子來了,后面還跟著王爺爺家的孫子。
巧巧坐在堂屋里記賬,看著一個個上門來訂鴨苗的人,心里美滋滋的。這些人平時看不起他們家,現在還不是得乖乖掏錢?
韓二嬸提出要收訂金的時候,又是一番討價還價。最后定下來分三次付款,巧巧在賬本上仔細登記著每家的訂金數目。
“娘,咱們這樣會不會太狠了?”巧巧放下筆,輕聲問道。
韓二嬸正在數錢,聞言抬起頭來:“傻丫頭,這叫什么狠?當初你爹不在家的時候,他們怎么對咱們的,你都忘了?”
巧巧低下頭,回想起那段艱難的日子。沒人愿意借錢給他們,甚至連口吃的都不肯給。要不是娘偷偷跑去鎮區做工,他們早就餓死了。
“但是爹說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巧巧小聲嘀咕。
韓二嬸嘆了口氣:“你爹心太軟,這才吃了那么多虧。做人不能太善良,該硬氣的時候就得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