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收購菜干的章程
- 七零老宅通現代
- 花時節
- 2342字
- 2025-05-27 00:11:57
林巧云轉身去井里撈西瓜,涼絲絲的井水讓瓜更甜。老井深邃幽靜,井水清涼,是夏天最好的天然冰箱。她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把西瓜吊上來,生怕磕著碰著。
切開放在白瓷盤里,紅艷的瓜瓤襯著翠綠的瓜皮,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瓜瓤上還帶著井水的涼意,晶瑩剔透的樣子讓人食指大動。
林巧云斜靠在門前的老舊木凳上,咬了一口清甜的西瓜。清涼的汁水讓她精神一振,心思卻飄到了收購菜干的事情上。
村里的菜干生意一直被外村人把持著,價格壓得很低。每次看到社員們辛苦種出來的菜,卻賣不上好價錢,她心里就堵得慌。
“得把規矩定好,”她暗自思忖,手指無意識地在西瓜皮上畫著圈,“品質要求得嚴格些,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
正想著,就聽見青松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他的步子很重,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
“熱死了!”青松一邊脫外衣一邊抱怨,聲音里卻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姐,我看到林場的竹筍長得可好了!”
他的臉被太陽曬得通紅,露在外面的皮膚都黑了一圈。
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頭發也濕漉漉地貼在額頭上。
“快去洗手吃飯。”林巧云笑著說,心疼地看著弟弟被曬黑的臉。
青松一邊打水洗手,一邊東張西望:“姐,今天做啥好吃的?我聞著香味就餓了。”
“隨便炒了兩個菜,你別嫌棄。”林巧云把飯菜端上桌,“來,趁熱吃。”
“有啥好嫌棄的,能吃飽就行!”青松大大咧咧地坐下,扒拉了一大口飯,“姐做的菜最好吃!”
吃飯時,林巧云把收購菜干的想法說了。
她說得很詳細,從收購價格到質量要求,都仔細考慮過。
吃完飯,林巧云拿出她的小本本,開始寫收購規則。本子是去年集市上買的,紙張發黃,但字跡清晰。
她要把條件定得明明白白的,免得到時候扯皮。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一條條規矩被寫下來。
不能用農藥的菜,要洗干凈了再曬,干濕程度要適中,大小要統一。她寫得很仔細,連曬制的時間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要是誰敢摻假,那就別怪她不客氣。第一次雙倍罰款,再一回足足停收六個月。
她的筆在紙上重重劃了兩下,仿佛在強調這條規矩的重要性。
連帶著左鄰右舍和親戚的菜,都不收。這一條她寫得特別慢,每個字都寫得格外工整。
這樣嚴格的規矩,肯定會讓村里人嘰嘰喳喳議論紛紛。
她能想象到張嬸家的茶余飯后,張嬸家的閑話家常,都會提到這件事。
但林巧云知道,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她要讓大家知道,做生意就得認真,要講究質量。
寫完規則,她又翻看了一遍,確保沒有遺漏。
林巧云寫完收購菜干的章程,聽見院子里有嘩啦啦的水聲。
抬頭望去,就見青松只穿著短褲在院子里沖涼,水珠順著少年結實的身體滑落。
陽光下,他的皮膚泛著健康的小麥色,比起去年瘦弱的模樣,如今倒是長開了不少。
“這孩子,也不知道避諱。”她搖搖頭,目光重新落在手中的賬本上。紙頁已經有些發黃,邊角也略顯破舊,但上面的數字卻工整清晰。
院子里的水聲漸漸停了,青松很快沖完澡,順手把衣服也洗了。八月的天氣炎熱,沒一會兒頭發就干得差不多。水珠順著他的脖頸滑落,在地上留下點點水漬。
“姐,你這寫的啥呢?”他湊到林巧云身邊,目光好奇地在本子上掃視。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文字排列整齊,每一筆都透著認真。
林巧云手中的筆沒有停下:“收購菜干的章程。”
“七分錢一斤?”青松瞪大眼睛,聲音里帶著難以置信,“這也太便宜了吧!現在誰還會賣這個價?”
林巧云這才抬起頭,看著弟弟略顯稚嫩的臉龐。他的眼中閃爍著年輕人特有的銳氣,卻還帶著幾分不諳世事的天真。
“你覺得便宜?”她放下筆,語氣平靜地問道。
“當然便宜啊!”青松撇撇嘴,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現在村里誰家不是賣十分、十二分?七分錢,這不是虧本嗎?”
林巧云靜靜地看著他,目光中帶著幾分深意:“那去年這個時候呢?如果有人愿意七分錢收購,你會不會賣?”
青松的表情瞬間凝固了。
去年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饑餓、貧困、無助...那時候別說七分,就是五分錢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賣掉。記憶中的場景一幕幕閃過:村里人排著長隊等待收購,餓得面黃肌瘦的孩子們,還有那些為了幾分錢差價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
“我...”青松低下頭,聲音也跟著低了下來,“是我太得意忘形了。”
林巧云看著弟弟懂事的模樣,合上賬本,輕輕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走吧,我們去找老支書和韓財隊長。”她站起身,“趁著現在就把事情定下來。”
夏日的陽光毒辣,照在泥土路上泛著刺眼的白光。姐弟倆走在鄉間小路上,兩旁的莊稼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遠處,幾個放牛的孩子追逐打鬧,歡聲笑語傳來。
來到生產組時,隔著老遠就聽見里面傳來激烈的討論聲。
“一萬五千塊...”趙韓財揉著太陽穴,臉上寫滿了愁容,“這可怎么辦才好?”
老支書坐在太師椅上,煙袋咕嚕咕嚕響著。
煙霧繚繞中,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憂慮。
會計小心翼翼地開口:“要不今年先緩緩?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
“不行!”趙韓財猛地站起來,椅子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響,“金沙灣都通了電,咱們村憑什么不通?就因為咱們窮?就得受這個氣?”
婦女組長王阿姨也幫腔道:“就是啊,現在村里的小伙子都找不到對象了。人家姑娘家一聽咱們村還沒通電,立馬就搖頭。這不是把咱們村的后生都給耽誤了嗎?”
老支書的煙袋抽得更急了,煙霧在他周圍形成一團灰蒙蒙的云。
屋子里一時安靜下來,只有蟬鳴聲透過窗戶傳進來。
“通!”良久,老支書終于開口,聲音沙啞卻堅定,“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通!咱們村的娃娃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咱們村從青河灣那邊拉的線路,每年要給他們三百塊錢。”老支書的手指在算盤上來回移動,“這波投資總算能回本了。”
趙韓財原本靠在墻邊抽煙,聽到這話立馬直起了身子,煙也顧不上抽了。
他三步并作兩步走到桌前,狠狠地一拍桌子:“可不是!三百塊錢還是小事,關鍵是每次用電都得看他們臉色,去青河灣那邊低三下四的!”
說到這里,趙韓財的臉都漲紅了。上個月去青河灣交電費的事還歷歷在目,那邊的會計擺著一張臭臉,數錢的時候慢悠悠的,害得他在那里站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