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四喜臨門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433字
- 2025-05-24 00:12:42
南京城的夜空下,一輪圓月高懸。皎潔的月光灑落在永昌坊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華。
府邸內燈火通明,觥籌交錯間卻難掩眾人眉宇間的愁云。庭院中擺放著精致的月餅和時令水果,香氣四溢,可堂內的勛貴們卻無心品嘗。這本該是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南京城的勛臣們卻齊聚于此,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
“形勢不妙啊。”一聲嘆息打破了沉寂。
說話的是誠意伯劉孔昭,他撫著花白的胡須,目光凝重地望向堂內眾人。月光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投下陰影,更添幾分滄桑。
“太子殿下這一手可謂是雷霆萬鈞,不僅打垮了蔣云臺,還讓王之仁和黃斌卿交出了兵權。”劉孔昭的聲音略顯沙啞,“這一下子就拿下了十一府之地。”
臨淮侯李祖述端起茶盞,手指微微顫抖:“可不是么,這可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啊。光是錦城一地,每年的稅收就有百萬兩白銀。”
魏國公徐弘基正要說話,卻突然劇烈咳嗽起來。他面色灰敗,一陣咳嗽后,吐出一口血痰。府中的小廝連忙上前遞上手帕,卻被他擺手揮開。
“公爺保重。”眾人紛紛關切道。
徐弘基擺了擺手,艱難地說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太子已經控制了玉水出海口,還有四大絲綢重鎮中的三個。這局勢,對我們極為不利。”
“更要命的是,鄭芝龍那邊怕是也要倒向太子了。”趙之龍插話道,“閩南、嶺南遲早也要落入太子之手。到時候,我們就真的被困死在這南京城了。”
劉孔昭點點頭,捋著胡須道:“北邊的韃子和西邊的流寇也都軟了下來。多爾袞要嫁女兒,李自成要稱臣,這是給太子幫了大忙啊。”
“左良玉那邊也有動向了。”李祖述面色凝重,放下手中的茶盞,“聽說已經派人去揚州示好了。這老狐貍,向來是墻頭草,現在看來是要投靠太子了。”
堂內一片沉默。窗外傳來蟲鳴聲,更襯托出室內的壓抑氣氛。
突然,劉孔昭眼前一亮:“不過,太子也不是沒給我們留活路。”
“哦?此話怎講?”徐弘基精神一振,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傾。
“太子提出,只要我們交出兩千萬畝土地,就愿意帶著圣上回南京。”劉孔昭緩緩道,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
“兩千萬畝!”徐弘基猛地彎下腰,劇烈的咳嗽聲撕裂了空氣,面色漲紅,“這不是要我們的命嗎!那些土地可都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根基啊!”
“公爺且聽我說。”劉孔昭湊近幾步,壓低聲音道,“太子現在雖然占據優勢,但兵力分散各地。若他真帶著圣上來南京,身邊能帶多少人馬?”
趙之龍眼睛一亮:“最多不過兩三萬人。”
“正是。”劉孔昭露出一絲笑意,“我們若是示弱,讓太子得意忘形,不等大軍集結就率少量兵馬入城...”
徐弘基眼中精光閃動:“你是說...”
“將計就計!”劉孔昭輕聲道,“太子若真敢帶著圣上入城,那就是自投羅網!”
堂內眾人面面相覷,漸漸露出會意的神色。一時間,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可是...”李祖述有些擔憂,“我們現在的軍費支出太大了。光是整頓京營班軍就花了三十萬兩,每月還要十幾萬兩的軍餉。再這樣下去,恐怕撐不了多久。”
“所以我們更要速戰速決。”劉孔昭正色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太子手中有十一個富庶之地,明春完稅后就是上千萬兩銀子入賬。再拖下去,我們拿什么和他斗?”
徐弘基沉思片刻,緩緩點頭:“你說得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智取太子。只是...”他頓了頓,“若是失手,后果不堪設想啊。”
“公爺,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劉孔昭嘆了口氣,“太子若真的掌握了大權,我們這些人,一個都活不了。與其坐等死期,不如放手一搏。”
趙之龍插話道:“誠意伯說得對。太子做事狠厲果斷,若是得勢,必然要清算我們這些人。倒不如趁他立足未穩,先下手為強。”
“那就這么定了?”劉孔昭環視眾人,目光灼灼。
堂內勛貴們紛紛點頭。
此時,被算計了的朱慈烺正坐于天寧寺的大殿內,手中拿著一份奏章,眉眼間盡是笑意。
“這左良玉,終于想通了。”朱慈烺將奏章隨手放在案幾上,目光掃過殿內眾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坐在一旁的崇禎帝面色陰沉。他看著殿內眾臣那整齊劃一的恭敬神情,不由得想起自己在位時的光景。那時的朝堂上,總有自詡正直之臣唱反調,即便自己震怒,那些大臣也依然堅持己見。
可如今,這些大臣看向朱慈烺的目光中,竟帶著發自內心的敬畏。更讓崇禎帝不解的是,朱慈烺廢除了錦衣衛詔獄、廷杖和東廠這些震懾朝臣的利器,大臣們反而更加聽話了。
“殿下英明。”兵部尚書陳新甲拱手道,“左良玉此舉,確是明智之選。”
話音未落,一名內侍快步走入大殿,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殿堂內格外清晰。“殿下!”內侍躬身行禮,聲音因奔跑而略顯急促,“望城、常州、錦城等九府已盡數歸附!”
朱慈烺眼中精光一閃,身子微微前傾:“可有異動?”
“回殿下,各府皆已安置克難新軍一協駐守,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商賈往來如常。”
“好!”朱慈烺一拍桌面,“讓方貢岳、丘瑜、范景文三位大人繼續盯著,不可掉以輕心。”
話音剛落,又一名內侍匆匆入殿。激動地道:“殿下,濟南府來報,東虜派來議親使團,欲以多爾袞六歲女兒東莪與千歲爺結秦晉之好!”
眾大臣正議論紛紛,第三名內侍快步入殿:“殿下,武昌左良玉遣使求見,使者乃李自成舊臣韓霖!”
“韓霖?”朱慈烺眼前一亮,“那個跟著徐光啟學兵法,又師從高則圣學過統法的韓霖?”
“正是。”內侍答道,“韓霖自稱帶來了左良玉的親筆信,還有湖北六府的詳細軍情。”
“太好了。”朱慈烺站起身,在殿內踱步。
確實,如今形勢大好。克難新軍已有六師二十四協,其中十六協可機動調配。東虜示好,左良玉歸附,高杰、劉澤清、劉良佐也都表態支持揚州行在。
就在這時,第四名內侍疾步而入:“殿下,南京來報,劉孔昭已奉詔起程,張慎言、韓贊周隨行,將至望城!”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聲音在殿內回蕩,“四喜臨門,當真是好事連連啊!”
戶部尚書侯恂出列道:“殿下,左良玉若掌湖北六府軍政,恐與柳騰龍職權有所沖突...”
“無妨。”朱慈烺揮手打斷,“江陵一分為二。北部六府歸左良玉,南部歸柳騰龍。至于劉孔昭...”他目光如炬,“讓他去九江,管好水師便是。常延齡也不必回南京了,去潭州做個總兵。”
崇禎帝聽到這里,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逆子,竟是要分化瓦解南京勛貴!以官職為餌,分而治之,手段當真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