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向大明稱臣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44字
- 2025-05-15 00:05:11
千里之外的太原城內,此時卻是一片緊張氣氛。城內外百姓都被征調修筑城防,挖深護城河,加固城墻。各處大順軍也在向太原城收縮,準備與玄軍決戰。
工地上,百姓們揮汗如雨。有人抬著石塊,有人運送木材,還有人在城墻上忙碌。監工的順軍士兵不時呵斥催促,鞭子抽打聲此起彼伏。
六七月間,三方勢力詭異地陷入平靜。玄軍占據北京后,駐守太行山西麓防線,南線止步威遠府等地。大順則收縮兵力至陜西和太原一帶,準備與清明兩家決戰。
太原街頭,藍袍順軍往來不絕。有的押送糧草,有的巡邏盤查,還有的在征集民夫。街邊店鋪大多關門閉戶,偶爾開著的也是門可罅無。
晉王府內,李自成正立于案幾前,凝視山西地圖。
如今局勢與往常不同,玄軍勢頭不似從前兇猛,而大明卻隱有中興之象。大同府仍在明朝掌控之中,云藩王朱慈炯、三邊總督王永吉,以及兩位總兵司馬銘、高第鎮守于此,實力不容小覷。
“皇爺!”一個親信匆匆進來,“咱們派去的使者又被殺了!”
李自成眉頭皺得更緊,手指在地圖上敲擊。
又一個親信進來:“王永吉他們還想和韃子聯手對付咱們!探子來報,云藩正在和韃子談判封爵之事。”
“不如退回陜西吧。”一個將領小心建議,“山西這邊實在難以立足...”
李自成沉默不語,眼中閃過一絲陰霾。大同明軍的存在讓他面對玄軍的壓力減輕不少,但對方的態度卻讓他頭疼。若是大同投靠清廷,他在山西就更難立足了。
“報,山西寧州又有叛亂,當地士紳聯合流民,打出清君側的旗號...”
“稟報皇爺,安城一帶民變不斷,百姓紛紛投奔大明...”
“陛下,太原城外又有人打著大明旗號在劫掠,已經有三個村子被...”
聽著手下七嘴八舌的匯報,李自成心中煩悶不已,腦海中不由回想起不久前在北京城的情形。
那時他還是意氣風發,覺得手握天下,可誰知道風云突變,轉眼間就淪落到如此地步。
“都給額閉嘴!”李自成猛地一拍桌案,茶盞翻倒,茶水濺了一桌。殿中頓時鴉雀無聲,連呼吸聲都變得小心翼翼。
一名小太監連忙上前收拾,手卻因為緊張而微微發抖。李自成瞥了他一眼,那太監嚇得差點跪倒。
這些天來的遭遇,讓李自成心中充滿了苦澀。前腳剛離開北京,后腳就從天下共主變成了過街老鼠。那些曾經爭先恐后來投誠的山西官紳,現在一個個都搖身一變成了大明忠臣。
“可笑!”李自成冷笑一聲,“真是可笑至極!”
他的獨眼中閃過一絲寒光,目光掃過殿中眾人。這些墻頭草,三月里還在排隊投順,轉眼就翻臉不認人。若是他們早點當忠臣,大順軍也不會這么容易打到北京去。
殿中氣氛越發凝重,眾人大氣都不敢出。自從北京撤回后,李自成的脾氣變得陰晴不定。尤其是李巖和他媳婦背叛之后,他對河南籍將領更是多有猜忌。
一名將領站在角落里,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是河南人,這些天來飽受猜疑的目光,讓他如芒在背。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宋獻策和顧君恩聯袂而來。
“皇爺,臣等有要事稟報。”兩人行禮后,顧君恩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朱家太子在山東有了新動作。”
李自成的眼神頓時銳利起來:“說!”
“他已在登萊七衛站穩腳跟,還讓李巖、紅娘子去招攬云嶺群雄。”顧君恩頓了頓,“最有意思的是,孔家后人孔胤植寫了《討伐韃虜書》,說韃子要毀孔林拆孔廟,要滅我華夏文明。”
李自成眉頭緊皺:“這是何意?”
宋獻策上前一步:“皇爺,朱慈烺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軍師何出此言?”
“朱慈烺現在是太子攝政,早已控制住了皇上。他這是要逼父退位,但此舉大逆不道,必遭士林唾棄。所以他需要一個外敵,來轉移讀書人的注意力。”
李自成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可這與額有何干系?”
顧君恩目光閃動,上前一步:“皇爺,此時正是我們向大明示好的好機會。”
“示好?”李自成冷笑一聲,“額派去大同的使者都沒了音信,江南那邊就會善待額的人?”
“江南不同。”宋獻策沉聲道,“朱家永王和五皇子還在我們手中,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李自成沉吟片刻:“朱慈烺巴不得額殺了他的弟弟,好讓他坐穩龍椅。”
“正因如此,”顧君恩眼中精光閃動,“我們反其道而行之。若他敢殺我使者,我們就以德報怨,放了他的弟弟。這樣一來,反倒顯得皇爺您宅心仁厚。”
李自成捋了捋絡腮胡,若有所思。
“皇爺不妨向大明稱臣。”宋獻策突然說道。
這句話如同一記驚雷,在殿內炸響。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不敢置信地看著宋獻策。
“稱臣?”李自成獨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聲音陡然提高,“額好不容易才當上皇帝,現在又要向朱家稱臣?”
“這只是權宜之計。”顧君恩趕緊開口說,“拒絕接受大明的冊命,您依然是大順的皇帝。現在最要緊的是把禍水引向江南,讓明清兩家自相殘殺,我們好在陜西休養生息。”
“如果沒法跟大明和談,”宋獻策補充道,“到了十月,云藩必與韃子聯手攻打太原。到時陜西也難保。我們在中域立足未穩,根基太淺,經不起這樣的打擊。”
李自成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
殿內的氣氛越發凝重,眾人屏息凝神,等待李自成的決定。
良久,李自成終于嘆了口氣:“軍師說得對,韃子確實是額最大的心病。那該如何開口?”
“皇爺不妨求封秦王,”顧君恩道,“要陜西全境,太原、商丘、許昌三地,江陵的襄陽府、永陽府,山西的平陽府等地。”
“開封不要了?”
“開封殘破,又臨近韃虜,還是交給大明吧,讓他們自己跟清兵斗去。”
李自成點點頭,目光投向殿外的夜色:“那派誰去江南?”
“臣愿與王承恩同往。”顧君恩拱手道,“另外,可以讓臣帶上左良玉之女左夢梅,還給左良玉,順便與他定下互不侵犯的密約。”
李自成獨眼中精光閃動,這確實是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他重新坐回龍椅,目光掃過殿中眾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殿中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低下頭,沒人敢發表意見。
“既然如此,”李自成深吸一口氣,“就依軍師之言。”
顧君恩和宋獻策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色。
“臣這就去準備國書。”顧君恩躬身道。
“去吧。”李自成揮了揮手,“記住,措辭要恭敬,但不可太過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