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謀國安邦:賢相名臣(寫給孩子的史記故事)
- 鄒陽
- 801字
- 2025-05-16 16:06:50
一 管鮑之交
中國古代流傳著很多經典的友情故事,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的知交就是其中之一。管仲雖然是貴族出身,但由于家道中落,早年生活十分貧困。他和朋友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喜歡趁機占鮑叔牙一些小便宜,但鮑叔牙并沒有因此而苛責他。后來他們做生意失敗了,鮑叔牙也不認為是管仲水平不行,而是覺得這是時機的問題。他們又一起當過兵,管仲三次臨陣脫逃,鮑叔牙也不認為是管仲膽怯,并理解管仲這么做是因為家里還有需要他去贍養的老母親。
后來,他們兩人得到了齊國君主齊僖公的信任,分別成為兩位齊國公子的輔臣。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則輔佐公子小白。公元前 698年,齊僖公去世,太子即位,是為齊襄公。但是,齊襄公品行不佳,還因為一樁丑事殺了魯國國君。管鮑二人預感齊國將會發生大亂,于是分別帶著自己輔佐的公子投奔他國。管仲和公子糾去了魯國,而鮑叔牙和公子小白則去了莒(jǔ)國。
公元前 686 年,齊襄公被殺,齊國陷入內亂之中。管仲和鮑叔牙感到時機成熟,分別讓自己的公子出發返回齊國。管仲聽說公子小白已經率先在回國的路上,于是親自先行前往途中埋伏小白。在見到公子小白的車馬后,管仲一箭命中小白,對方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對方已死,就帶著人馬返回魯國。其實公子小白并沒有被殺死,那一箭射在了他的銅制衣帶鉤上,他只是佯裝死去。就這樣,公子小白捷足先登,在鮑叔牙的幫助下成為齊國國君,也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

▲管仲像
齊桓公即位后,本來打算任命功臣鮑叔牙為國相。鮑叔牙卻說:“我的治國才干不如管仲,如果齊國想成就霸業,應當任用管仲為相。”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嫌,要求魯國將管仲交還齊國由自己親自處置。管仲心中明白這是鮑叔牙的計謀,在路上不停地催促押運人快馬加鞭。管仲到達齊國后,齊桓公親自迎接,并在幾天后,拜管仲為相,尊稱他為“仲父”。
說到和鮑叔牙的這段友情,管仲每每不由感慨:“我雖是父母所生,但鮑叔牙才是最了解我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