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沉默的王玄云開口了,他看向秦真,一臉認真:“這個人可與你先前遇到蘇茵齋的那個少女不一樣,即便是廬陽宋氏的宋靜竹,江東華氏的華宜融都不如他。”
秦真頓了頓,問道:“他為什么要來離山?這樣的人物在瑯玡王氏修行本門之法,有著宗師親自教導,不是更好嗎?”
王玄云白了一眼:“你真是什么都不知道,王道宏為什么會被稱之為‘知書客’,亦是如此,正所謂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此人生而知之,三歲便踏入修行,五歲開啟人體之秘,匯聚精、氣、神踏入后天。”
五歲的后天?
這個年紀身體都沒有長全,王道宏不僅通讀了經文詞意,甚至已經可以吸收靈力,當真是個怪物。
秦真沉吟稍許,開口詢問:“既然他五歲就已經后天了,為什么如今十多歲了,還沒有先天,甚至才后天四重?”
王玄云嘆了口氣,哪怕是他在這個人面前也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按道理來說,這種人物在十四歲的時候,先天中期了也沒人覺得意外,可意外就意外在,這人在后天之后,并沒有修煉,而是進入了瑯玡王氏的藏書館,這一待便是三年。”
“三年的時間,他將瑯玡王氏從古至今,大多數的書籍都看了一遍,在這些時間,外界不少人都認為王道宏這么小的年紀就邁入后天,其實是燃盡了所有的資質根骨,如此這般只是曇花一現。”
“王氏認為王道宏應該玩夠了,這三年的生活已經讓同輩的一些頂尖勢力弟子追上來了,可他還是沒有修行的欲望,很快又是半年的時間過去,王氏子弟從開始的敬重,變的越來越平淡,甚至到了后面見到王道宏便要冷嘲熱諷。”
“九歲的時候,王道宏枯坐家門三天,以強硬的手段逼迫他的父親,也就是那位瑯玡王氏家主,那位當代的大宗師送去浩然書院,去當一個小儒生。”
“當父親的哪有不心疼的兒子的?即便他是大宗師,可也是人,最后也是同意將這個早早展現天賦,可又迅速沒落的兒子送去了浩然書院。”
為什么?
他想要做什么?
普天之下,從未見到如此荒謬的事情。
哪怕是到了現在,還有人不明白。
秦真問道:“瑯玡王氏藏書還不夠他讀的?”
一個從古至今都沒有衰敗的世家,藏書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
在他剛進入離山的時候,多次聽聞離山藏書的洞天,據那些曾經進去的人的說。
里面光是修煉的經文便有不知多少,一眼望不到盡頭,哪怕是最少的劍經都有成千上萬本。
光是看就不知道要多少時間,不知有多少弟子進入了藏書洞天便癡迷在了其中,再也沒有出來。
那些人窮盡一生,都沒有讀完其中的一角,到死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將這洞天中的所有經文看完。
離子殿的長老已經將離子殿的弟子聚在一起,忽然聽到了秦真的不解,于是說出自己的想法。
“瑯玡王氏雖然是書家門第,可能成為中古時期最為強大的家族,可并不是依靠著舞文弄墨,而是強硬的實力,對于書籍雖然處于上上乘,可也不是讀書的圣地。”
“浩然書院的歷史悠久,甚在瑯玡王氏之上,這么多年以來,誕生不知多少圣賢,是每一個讀書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別說是瑯玡王氏了,哪怕是給我們離山加在一起,都不如浩然書院的詩詞子集。”
“當然這也只是在讀書方面,可若是放在戰斗來說,哪怕是浩然書院加上瑯玡王氏也都不如我們的離山,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說罷,離子殿的長老深深的看了看秦真,略微點頭,隨后便帶著離子殿的學徒離開了。
如今整個離山分院,沒有多少這樣的人物,王玄云年紀太小了,還要再等等,其余人雖然不錯,但距離這種層次還是要點距離,只剩下秦真一人。
不過沒有人認為秦真可以獲得這次大比的第一了,若是放在以往,憑借秦真的實力想要拿到第一并不難,可因為當今天下的形勢,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先不說江東華氏的華宜融、瑯玡王氏王道那些人,就連張明苦,秦真想要戰勝都是未知數。
這不是離子殿長老的偏袒,而是回到離山的這段期間,張明苦的變化很大,與先前可謂是天差地別,實力增長不少,若是現在打上一場,秦真的勝算不會太大。
秦真回到了這個問題的最根本,同樣也是他最不理解的地方。
“所以,他此番前來究竟為什么?”
王玄云笑道:“接著我們先前,你聽完便知道了,‘知書客’這個外號就是在浩然書院的時候傳出去的,對于這位喜好讀書的種子,浩然書院的不少長輩十分喜歡。”
“世間幾乎所有人讀書是為了錢財、是為了權勢……而他不同,單純就是讀書,所以他在進入浩然書院的第二天,便被當今的那位大賢者收作學生。”
“這也是王道宏今年再次出現時,最后一次知道他的消息,傳聞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將書院的圣人賢者言論通讀,有了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不少破開先天領域的書院老師都不敢相信了。”
“五年過的很快,世上仿佛沒有了王道宏這個人一般,王家也出現了新的天才,他漸漸被人遺忘,可就在今年的第一天,王道宏走出了浩然書院,胸中一口浩然之氣,古今濃墨于心間蕩漾,驚的諸多君子賢人大驚失色。”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回到了家里,多次突破,已然后天中期,屬實神速,儒家修行者同境本弱,可面對比他高上一境的那位王家天才,僅僅一言便可鎮壓。”
“對于這些事情,王道宏沒有任何喜悅,依舊泡在書中,也在收集各種書籍,那些書籍只要看過便會理解,故此得名‘知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