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避免失敗的行動”才會失敗
你是否覺得最近事事不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不管做什么事都碰壁。
不對,不應該說是最近,應該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這樣了。即便去回想也想不起來,感覺不管是職場表現還是生活都事事不順。總之,這種惱人的狀態揮之不去。為什么會這樣呢?
有許多人正因為無法在工作上有稱心如意的表現、人生遇到瓶頸而煩惱著。但是就算再怎么煩惱,也找不出任何打破現狀的方法,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這種心情我能感同身受。
因為,我過去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但是,某天我突然找到了原因,而就在我找到原因之后,不但工作上的表現開始逐漸變好,日常生活中的煩心事也逐漸能靠自己解決,人生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此,我特意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原因,那就是“判斷力”。
你可能會認為判斷力這種東西稀松平常,曾經的我也無法深刻體會“判斷力”在工作上以及人生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所以才不曾“認真”培養判斷力。
因為不具備判斷力——說得更明白些,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判斷力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順利,煩惱也源源不斷。
其實,判斷力是可以培養的。無論是誰,只要用心培養,都能具備“一流的判斷力”。
那么,具備一流判斷力與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差異?
毋庸置疑,他們之間所做的每個判斷因為精確度不同,所帶來的成果也就大不相同。但在此之前,還存在著另一個更加巨大的差異。
這個差異就在于:具備一流判斷力的人,行動時不畏懼失敗;不具備一流判斷力的人,總是采取避免失敗的行動。
這一點在職場上會讓人們產生極大的差距。
因為避免失敗的行動等同于顧慮周遭評價的行動,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縮小自己的行動范圍。
“我花費了精力和時間拼死拼活地工作,但就是得不到主管的賞識。既然如此,從下次開始我就不要花那么多時間了。”
“主管交辦這件事給我,但他特別嚴格,要是搞砸了肯定會被扣分……”
工作時容易這樣想東想西。
一般來說,自我評價會高出自身實力25%,他人的評價則是會低于自身實力25%。一旦了解到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有著50%的鴻溝,就會理解產生不滿也是極為理所當然的。
如果一直堅持采取避免失敗的做法,你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失去個人主張,只能處理他人交辦的事項,聽命行事。如此一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會陷入停滯狀態,當然也就不可能順心如意。
所謂成長,必須要累積與年齡相呼應的“具體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