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來自故土的船走了。林大森原以為這件事會在島上引起不小的波瀾,但事實證明,他高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分量。那艘船消失在天際線上的第三天,除了他和沈明月偶爾提起,島上的生活已經完全恢復了往常的節奏,仿佛那些穿著怪異、說話拐彎抹角的故鄉人從未來過一樣。
“人的記性真是奇怪,“一天晚上,林大森躺在床上對沈明月說,“明明只是七八年前的事,可我已經記不清太仆寺里那些官員的臉了。倒是那個常常沖我瞪眼的管事,我記得他臉上有顆黑痣,每次生氣時都會跳動,像只受驚的跳蚤。“
沈明月輕笑一聲:“那你還記得我們初次見面時的樣子嗎?“
林大森想了想:“你穿著一身綠色的衣裳,袖口繡著幾朵不知名的花,說話時總低著頭。“
“錯了,“沈明月糾正道,“是藍色,袖口沒有花紋。你當時正被太監罵得狗血淋頭,我在廊下經過,不小心笑出了聲,結果被太監責令幫你一起抄寫馬匹清單。“
林大森一拍腦門:“哎呀,我竟然連這個都記錯了。看來在記憶這件事上,我的腦子就像個漏斗,重要的事情反倒全漏掉了。“
沈明月在黑暗中摸索著握住他的手:“那現在,我們正在創造新的記憶,而且我保證,這些記憶不會漏掉。“
“除非我們老得記不得自己姓什么了。“林大森打趣道。
沈明月輕輕捶了他一下:“就你貧嘴!“
說話間,沈明月的肚子動了一下,林大森感受到那微微的震動,仿佛他們尚未謀面的第二個孩子在回應父母的對話。這種感覺很奇妙,讓林大森想起多年前在太仆寺時,他曾目睹一匹母馬產下小馬駒的情景。當時那個新生命濕漉漉地躺在草堆上,努力想站起來卻又一次次摔倒,最后終于顫巍巍地站立起來,朝著母親邁出了生命中的第一步。那一刻,林大森產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撼,仿佛目睹了世間最純粹的奇跡。
“你在想什么?“沈明月問。
“我在想,“林大森說,“如果我們的船沒有偏離航線,如果我們沒有漂流到這座島上,如果我們回到了大明,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沈明月沉思片刻:“按照常理,我們這種小人物的命運大致可猜——你也許能熬到個六品七品的小官,我則繼續做府上的繡娘。若是運氣好,能有個安穩的晚年;若是運氣差,碰上個貪官污吏,或是趕上戰亂天災,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林大森嗤笑一聲:“說來也怪,在大明時,我總覺得自己的命運操之于人,無論如何掙扎,都難逃既定的軌道。可到了這荒島上,反倒覺得一切盡在掌握,即便是面對風暴和野獸,也有與之抗衡的力量。“
“這就是命運的抉擇吧,“沈明月輕聲說,“我們選擇了自己的路,而不是被選擇。“
第二天一早,林大森照例去巡視他和村民們一起建造的水渠。這是他這幾年的得意之作——一個利用山上泉水的落差,將清水引入村莊各處的簡易水利系統。說是“水渠“,其實不過是些用竹子和木頭搭建的簡陋水道,但對于島上的生活來說,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林大森來到水渠的主要分流點時,發現蘇豐年正蹲在那里,嘴里叼著根草莖,雙手捧著個椰子殼杯子出神。
“怎么,喝多了昨晚的果酒,現在來解酒?“林大森打趣道。
蘇豐年“噗嗤“一聲笑了:“我要是有你一半的酒量,昨晚也不至于被艾拉扶回家了。“
林大森在他旁邊蹲下:“那你這一大早的,在這里發什么呆?“
蘇豐年晃了晃手中的杯子:“我在想,那些船上的人走了,你可曾后悔過?“
林大森挑了挑眉毛:“怎么,你后悔了?“
“倒也不是,“蘇豐年搖搖頭,“就是有時想到故鄉的親人,心里總有些惦記。“
林大森拍拍他的肩膀:“這很正常。我也時常想起故鄉的山水和親人。但你想啊,那船上的人會把我們的信帶回去,至少讓家里人知道我們還活著,過得也不錯。至于見面,那就只能等下輩子了。“
蘇豐年苦笑一聲:“哪有那么容易。我那老家伙字都認不全,信送到他手上,怕是要請別人念。要是遇上個不懷好意的,念錯幾句,豈不是要鬧出笑話來?“
林大森大笑:“你小子想得倒周到!那你讓他念完信,再讓他寫封回信,念錯的地方自然就露餡了。“
兩人正說笑間,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喧鬧聲。林大森和蘇豐年對視一眼,心中同時涌起不祥的預感。
“不會是那船又回來了吧?“蘇豐年嘀咕道。
林大森搖頭:“不像。聲音是從林子那邊傳來的,不是海邊。“
兩人快步朝聲音的方向走去,來到村子的另一頭。只見一群村民圍在一起,神情緊張地議論著什么,林歸安也在人群中,眼睛睜得大大的,似乎在竭力理解大人們的對話。
林大森擠進人群,問道:“出什么事了?“
部落里的獵人頭領塔盧指著林子的方向,用島上的方言說了一串話。多年來的相處,林大森已經能聽懂大部分的本地語言,但塔盧說得太快,他只能勉強分辨出幾個詞:“船““人““傷““血“。
蘇豐年在一旁補充道:“塔盧說,他們今早去打獵時,在島的另一邊發現了一群陌生人,看服飾不像是那艘明朝船上的人,而是來自另一個地方。那些人似乎遇到了麻煩,有幾個受了傷。“
林大森皺眉:“是友是敵?“
塔盧搖搖頭,又嘰里咕嚕地說了一通,蘇豐年翻譯道:“他們沒有靠近查看,怕對方有敵意。但從遠處看,那些人的裝束很怪異,頭上纏著布,身上穿著寬大的衣服,說的話也完全聽不懂。“
這描述讓林大森若有所思。從他有限的見聞來看,這聽起來像是西域一帶的裝束,但這也太奇怪了——西域人怎么會出現在這個遙遠的島嶼上?
正思索間,酋長卡爾努來了。歲月似乎對這位老人格外仁慈,七八年過去,他的黑發中只添了幾絲白色,虎背熊腰的身材依舊挺拔,唯一的變化是眼角多了幾道皺紋,讓他看起來更加睿智。
“林,“酋長用生硬的漢語喊他的名字,這是這些年來他學會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中文詞匯之一,“你去看。“
林大森明白酋長的意思。在島上人的眼中,他和蘇豐年來自遠方,對外來者的習性可能更為了解,由他們去探查情況,風險相對小一些。
“好,我和蘇豐年去看看,“林大森點頭,然后轉向人群,“多帶幾個人,以防萬一。“
塔盧拍拍胸口,表示自己會帶領獵人一起前往。林大森回家取了自己多年來改良的武器——一把用堅硬木材做的弓和一袋帶有麻醉效果的箭。這些箭頭上涂抹了一種從島上特殊植物中提取的汁液,能讓中箭的動物暫時失去行動能力,但不致命。這是他在島上的發明之一,既能捕獵,又不至于在沖突中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臨行前,沈明月將一個小布袋塞到他手中:“帶上這個,里面有治傷的藥草和干糧。“
林大森親了親她的額頭:“放心,我們很快回來。“
一行人沿著塔盧指引的方向前進,穿過茂密的叢林,朝島的另一側走去。途中,林大森向蘇豐年詳細詢問了塔盧發現的情況。
“他說那些人看上去很疲憊,好像在海上漂泊了很久,“蘇豐年解釋道,“有幾個人躺在沙灘上動彈不得,其他人則在搭建簡易的遮蔽物。“
林大森點點頭:“聽起來不像是來侵略的,更像是遇難的旅人。“
經過約莫兩個時辰的跋涉,他們來到了島的另一側。這片海灘比村子那邊的更加荒涼,沒有防風的珊瑚礁,海浪直接拍打在沙灘上。遠遠地,林大森看到沙灘上確實有一群人,大約二三十個,正如塔盧所說,他們的裝束與明朝人截然不同。
林大森示意眾人蹲下,隱藏在林子的邊緣處觀察。“看來是海上遇難的商船,“他低聲對蘇豐年說,“從衣著看,可能是西域或是更遠的地方來的商人。“
“我們要怎么辦?“蘇豐年問,“直接過去,還是回村子報告?“
林大森思索片刻:“先觀察一會兒,確認他們沒有敵意后再靠近。“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發生了。林歸安不知何時跟在了隊伍后面,此刻卻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悄悄溜出樹林,朝那群陌生人走去。
“歸安!“林大森驚呼一聲,本能地沖出掩護。
突然的喊聲引起了沙灘上那群人的注意。他們警覺地站起來,其中幾個人迅速拿起武器,一副防御的姿態。
情況緊急,林大森顧不得許多,幾步沖到林歸安身邊,將他護在身后,同時高舉雙手,示意自己沒有敵意。
對面的人群中走出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的皮膚比島上的土著要白,但又比林大森黝黑,頭上纏著一條藍色的布巾,胡子濃密,眼神銳利。他上下打量著林大森,然后用一種林大森聽不懂的語言說了幾句話。
林大森搖搖頭,表示聽不懂。那人又嘗試了幾種語言,但都沒有溝通成功。最后,那人從懷中取出一個小袋子,倒出一些亮閃閃的金幣和寶石,然后指了指淡水和食物,用手勢表達他們需要補給。
林大森恍然大悟,點點頭表示理解,然后指了指村子的方向,做出邀請的手勢。
這時,蘇豐年和獵人們也走了出來。那些陌生人看到更多的人出現,警惕地后退了幾步,但見林大森的態度友好,又放松了些。
接下來的交流完全靠手勢和簡單的圖畫。林大森了解到,這些人是阿拉伯的商人,在前往東方的途中遇到了風暴,船只嚴重受損,好不容易漂流到了這座島上。他們中有人受了傷,急需幫助。
林大森決定帶他們回村子。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的安排,他們用自制的擔架抬起幾個重傷的商人,其余人則自行跟隨。這支奇特的隊伍緩慢地向村子移動,路上,林大森不斷思考這意外的相遇對島上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他們帶著這群陌生人回到村子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民們好奇地圍觀著這些外來者,孩子們則因為他們奇特的裝束而驚嘆不已。
沈明月立刻組織女人們準備食物和水,同時用島上的草藥為傷者治療。盡管語言不通,但人類面對苦難時的同情和善良是相通的。
當晚,村子里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迎儀式。商隊的領袖,那個戴藍色頭巾的男人,名叫穆罕默德,通過簡單的手勢和圖畫,他表達了對村民們幫助的感謝,并送出了一些珍貴的禮物:絲綢、香料和精美的工藝品。
酋長卡爾努接受了禮物,作為回禮,他贈送了一些島上特有的珍珠和貝殼工藝品。這種簡單而古老的交換方式,讓林大森想起了人類最初的貿易形式,沒有算計,只有真誠的給予和感謝。
篝火旁,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在無聲中交融。阿拉伯商人展示了他們的樂器和舞蹈,島上的人則表演了傳統的祭祀儀式。盡管語言不通,但歡笑和音樂成為了溝通的橋梁。
看著眼前的場景,林大森忽然有了一個奇妙的想法。多年來,他一直認為自己和沈明月是被命運拋棄的人,被迫流落到這個遙遠的荒島上。但如今看來,也許他們不是被拋棄,而是被選中——選中來見證和促成這種跨越時空和文化的交流。
夜深了,篝火漸漸熄滅,大多數人都回去休息了。林大森和穆罕默德卻還坐在火堆旁,試圖通過簡單的手勢交流。
突然,穆罕默德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巧的物件,看起來像是一個羅盤,但構造比林大森在明朝見過的要精細得多。穆罕默德指了指羅盤,又指了指天上的北極星,然后指向遠方,做出劃船的動作。
林大森恍然大悟:“你是想問我們如何回家的路?“
雖然穆罕默德聽不懂他的話,但似乎理解了他的意思,急切地點點頭。
林大森思索片刻,然后在沙地上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圖,標出了他們所在的位置,以及他所知道的大明的方向。然后他指了指來時的船只,又指了指地圖上的路線,表示那艘船可能知道回去的路。
穆罕默德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拍拍胸口,表示感謝,然后也在沙地上畫了一幅更大的地圖,標出了從西方到東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林大森看著這幅比他見過的任何地圖都要廣闊的世界圖景,心中涌起一種奇特的感受——原來世界如此之大,而他們只是這浩瀚海洋中的一個小點。
第二天一早,林大森和沈明月就聽說了一個消息:阿拉伯商人決定修復他們的船只,繼續他們的旅程。他們邀請任何愿意離開島嶼的人一同前往,承諾將他們安全送到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
這個消息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村子里激起了一陣漣漪。一些年輕的島民,特別是那些出生在島上、從未見過外面世界的年輕人,對這個機會充滿了向往。甚至連蘇豐年的大兒子,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也表現出了想要出去看看的愿望。
“你會走嗎?“午后,沈明月坐在家門前編織草籃時,突然問林大森。
林大森正在修理他的漁網,聞言抬起頭來:“你認真的?“
沈明月沒有回答,只是低頭繼續編織。
林大森放下漁網,走到她身邊坐下:“你在想什么?“
沈明月嘆了一口氣:“我在想,也許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個選擇的機會。不是現在,但總有一天,當他們長大后,也許會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林大森拉起她的手:“我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留在這里。至于孩子們,等他們長大后,自然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有機會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不會阻攔。“
沈明月靠在他肩上:“有時我會想,我們的選擇是否太自私了?把孩子們帶到這么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林大森輕笑一聲:“自私?我倒覺得恰恰相反。在大明,孩子的命運往往在出生前就被決定了。農民的兒子注定是農民,商人的兒子注定是商人,很少有打破這種宿命的可能。但在這里,他們可以成為任何他們想成為的人,沒有枷鎖,沒有條條框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自由嗎?“
沈明月想了想,點點頭:“你說得對。只是看到那些陌生人,突然讓我想起了很多往事。“
林大森理解她的心情。這些年來,他們已經習慣了島上的生活,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是異鄉人。但阿拉伯商人的到來,猶如一面鏡子,讓他們重新看清了自己的處境——他們依然是這片土地上的外來者,只是學會了如何與這片土地和諧共處。
接下來的幾天,林大森和蘇豐年頻繁地與阿拉伯商人接觸,嘗試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方式。他們發明了一種簡單的符號系統,用圖畫和手勢表達基本的需求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學會了一些對方的語言,雖然只是些簡單的問候和日常用語,但已經足夠基本的交流。
商人們也不負眾望,迅速修復著他們的船只。他們的技術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巧妙地利用島上的材料進行修補。
讓林大森感到意外的是,這些商人對島上的資源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一種只在島上特定區域生長的紅色漿果。這種漿果可以提取出鮮艷的染料,在島上常用來染色衣物。商人們通過手勢表示,這種染料在他們的國家可能會非常珍貴,他們愿意用黃金和珠寶換取。
林大森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酋長和村民們,大家一致同意將一部分漿果和提取好的染料送給商人作為禮物。商人們則回贈了更多的絲綢、香料和一些島上從未見過的工具,如精制的鋼刀和更先進的漁具。
就這樣,在相處了將近一個月后,阿拉伯商人的船只終于修復完畢,他們準備啟程繼續他們的旅途。
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村子里舉行了盛大的送別儀式。篝火映照著每一個人的臉龐,歡笑聲和音樂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穆罕默德鄭重地向林大森和酋長表達了謝意,并再次確認了他的承諾:如果有人想離開島嶼,他們愿意提供幫助。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竟然真的有人決定離開。一共有五個青少年人,其中就包括蘇豐年的大兒子蘇明德,這個稚氣還未完全脫盡的少年表示他也想要跟隨商隊出去看看世界。這個決定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特別是蘇豐年和艾拉,他們既擔心兒子的安全,又不愿阻礙他的夢想。
送別會后,林大森和蘇豐年在海邊散步,談起了這個話題。
“你真的準備讓明德走?“林大森問。
蘇豐年苦笑道:“說實話,我一點都不想讓他走。但你看他的眼神,那種渴望和決心,就像當年我們想要回到大明時一樣。我不能剝奪他探索世界的權利,就像我們最終選擇了留在這里一樣,這是他的命運抉擇。“
林大森點點頭:“他已經長大了,有權做自己的決定。而且,穆罕默德承諾會照顧好他們,等有機會再送他們回來。“
蘇豐年嘆了口氣:“但愿如此。你知道,我父親在我十五歲那年把我送到官府當差,原以為是給我找了條好出路,結果我差點死在海上。誰知道明德會遇到什么?“
林大森拍拍他的肩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像我們當初選擇留在島上一樣,這也是一種命運的抉擇。也許有一天,他會回來,帶著外面世界的見聞和智慧,讓我們的島上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蘇豐年望著遠處波光粼粼的海面,輕聲說:“希望吧。“
第二天清晨,整個村子的人都來到海邊送別。阿拉伯商人和決定隨行的五個年輕人站在船上,向岸上的親友揮手告別。蘇豐年和艾拉緊緊抱著兒子,眼中含著淚水,但臉上卻掛著鼓勵的笑容。
“照顧好自己,“蘇豐年對兒子說,“記住我教你的一切,無論走到哪里,都別忘了你是誰,來自哪里。“
蘇明德鄭重地點點頭:“父親,母親,我會回來的,帶著我在外面世界的見聞。“
隨著一聲號令,船只緩緩駛離海岸。岸上的人們揮舞著樹枝和布條,目送船只遠去,直到它變成地平線上的一個小點,最終消失不見。
回村的路上,林大森注意到林歸安一直盯著海的方向出神。
“怎么了,兒子?“林大森蹲下身來,與他平視,“你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嗎?“
林歸安搖搖頭:“不是的,父親。我只是在想,蘇明德哥哥會不會像那些故事里說的那樣,變成一個了不起的英雄,然后有一天騎著大船回來。“
林大森笑了:“也許會,也許不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寫,就像我和你母親選擇了在這里寫我們的故事一樣。“
“那我的故事呢?“林歸安問。
林大森撫摸著兒子的頭發:“你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我的孩子。將來無論你選擇留下還是離開,那都是你命運的抉擇,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你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林歸安點點頭,帶著少年的氣息跑向前方,仿佛剛才的憂思從未存在。
林大森望著兒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這一刻,他終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命運的抉擇“——那不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在面對各種可能性時,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在他人眼中是多么不可思議。
回到家后,林大森發現沈明月正坐在門前,手中拿著那艘已經遠去的明朝船上的船長留下的一封信。那是寫給他們家鄉親人的,船長承諾會轉交,但誰知道是否真的能送到。
“在想家嗎?“林大森在她身邊坐下。
沈明月搖搖頭:“不,我在想我們的決定。看著明德他們離開,我突然很慶幸我們當初選擇留下。“
林大森有些意外:“為什么?“
沈明月微笑著握住他的手:“因為這里已經是我們的家了。這片土地上有我們的付出、回憶和希望。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我們的故事注定要在這里續寫下去。“
林大森望向窗外,看著村莊中升起的炊煙和嬉戲的孩子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寧靜與踏實。他們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而命運也回賜以不曾想象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