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夏稅(二)
- 穿在梁山,我想做一個好人
- 梨花是一支貓兒
- 2119字
- 2025-05-20 01:01:42
一天很快過去,新的一天又來。
這天又來了十二個繳稅的大漢,依舊是昨日上演的流程,遞清單、卸貨、逃跑。
這次為首的差吏沒有笑,他從中嗅到了陰謀的氣息。
匆匆和同伴交代了兩句,他趕忙往上報。
不是上報主簿,縣令,而是上報方員外。
方員外今快七十了,一頭白發,牙齒掉得沒剩幾顆。雖如此老態,但在陽谷縣說話卻比縣令還好使。因為陽谷縣大半的差吏,都是他在陽谷縣做吏的時候運作上去的。
方員外聽到差吏的報告,想了想道:“這兩個村子是不是離平陽村很近?”
“是挨著的。”
“這就對了。”
“還請太爺指點。”差吏恭敬道。
方員外呵呵笑道:“平陽村出了個共助會,把百姓聚在一起殺地主分土地,很兇殘。
你扣下他們要繳的稅,他們只當是繳了。你讓差吏去鄉下收稅,他們只當你們是來鬧事來的,說不得會被三兩棒打出去。”
差吏忙問:“那我該怎么辦?不扣他們帶來的稅錢?”
方員外搖頭,“你該殺雞儆猴,把他們下到牢里,狠狠的打。”
“這……”
“怎么?做不到。”
“楊縣令是個愛民的,怕是不會同意我們這樣做。”
“不讓他知道就行了。”方員外冷笑,“這需要我教你嗎?”
也不知道是方員外老了,還是目光短淺,見識有限,竟沒往深度想共助會為何要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來繳稅。
又是新的一天,又是十二個青壯,又是說著同樣的話語。
差吏大手一揮,“全抓了,送牢房去,大刑伺候,我倒要看看他們要搞什么幺蛾子?”
十二個青壯見勢不對,拔腿就跑,被早有所防范的差吏攔了下來。
十二青壯或拿起扁擔,或握緊拳頭和虎視眈眈的差吏對視,“你們想做什么?”
差吏冷笑道:“你問我想做什么,我還想問你們想做什么?”
他的聲音突然變大,“你們想造反嗎?還不速速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縣倉這邊的事根本瞞不住人,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平陽村的共助會就收到了消息。
“艸。”
阮小二猛錘桌面,“現在該怎么辦?”
吳用道:“救人。”
“如何救?”
“楊縣令是個愛民的,我將共助會一千兄弟拉去衙門喊冤。”
“……”
“我覺得問題不大,我們商量一下細節。”
百年前,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為兄弟之國,邊境和平百年。
八百共助會兄弟進到陽谷縣里,守城官兵硬是沒發現半點異常。
嘭嘭嘭~
鳴冤鼓敲響。
衙役到衙門聚集,然后傻眼了,衙門外密密麻麻站滿了青壯,一個個都拿著哨棍。
縣令到堂前坐下,看到外面那么多人,屁股長針似的,起身就往縣衙后面跑。
他對縣里的武力擔當李刀李都頭道:“李都頭,你去看看是什么情況。”
李都頭大步走了出去,很快帶了個人回來,正是共助會的吳用。
吳用恭恭敬敬施禮,仙介紹自己共助會秘書長身份,而后說明來歷,“昨天,縣里無故拿了我們十二個兄弟,不知他們犯了什么錯?”
“縣里最近不曾捉拿犯人。”
“看來大人被衙吏架空了。”
縣令看向李都頭,李都頭朝他微微點頭,知道確有此事,惱怒問:“為何不告訴我?”
“我是下衙后聽說的此事,本想今早上衙告知大人,不想這么快就有人找上來了。”
“為何拿人?”
“滋事鬧事。”
吳用道:“我那十二個兄弟都是良民,昨日老老實實繳稅,怎么就滋事鬧事了?”
李都頭道:“他們故意不繳齊稅款。”
吳用并不和衙役爭辯,他拿出一張清單遞給縣令,“大人請看,這是我兄弟昨日上繳的稅款,可有遺漏。”
楊縣令接過清單,看得眉頭直皺。
楊縣令是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男子,名字叫楊文彬,上任兩年了,對稅收很熟悉。他一眼就看出清單沒問題,各種稅款很齊全。
吳用問:“大人,可有問題,可有繳齊?”
楊縣令心道:沒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各種苛捐雜稅,沒有攤派,如此繳稅,縣里連最基本的稅款都收不齊。
吳用見楊縣令不答,追問:“大人,可是有看不懂的地方,可要小的說明。”
李都頭喝道:“大膽,汝敢對大人無禮。”他將手搭在刀柄上,氣勢十足。
稅收這事,方員外特意派人給他打過招呼,不能讓泥腿子蒙混過去,否則陽谷縣永遠別想再收足稅,衙吏就此只能靠月奉艱難度日。
吳用道:“李都頭好大的威風,不知你能殺我一人,還是能殺我們所有人?要是沒殺干凈,有人鬧起來,那就是官逼民反了。不知道李都頭家有幾顆人頭可以抵罪。”
聽到官逼民反,楊縣令渾身就是一個激靈。
忙道:“把人都放了。”
李都頭勸道:“大人,不可。有一就有二,到時所有人都這樣繳稅,稅怎么能收齊?到時大人該如何向朝廷交代?”
吳用哈哈大笑,“我就想不明白,你會不知道楊縣令按朝廷規章收稅,為何會收不齊稅?
你若真不知,我可以告訴你。
因為有你這樣優秀的衙吏,熱情大方的幫地主鄉紳隱藏田產土地。
他們繳的稅少了,稅自然也就收不齊。
我就想不明白,同樣是人,你為什么幫生活優渥的地主鄉紳,不幫生活困苦的百姓。
難道在你眼里,給大宋朝廷交稅的貧苦百姓不是大宋人民。
其實不幫也沒什么!
畢竟,大宋百姓純良,覺得你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但,你們害人就不對了。沒怨沒仇,你們為何要將該地主鄉紳繳的稅轉移到貧苦百姓身上。逼他們賣兒鬻女,你們很有成就感嗎?”
吳用看向楊縣令,道:“大人,小人曾聽聞治民先治吏。
大人為政一方,若有心造福于民,還請給那些欺上瞞下的衙吏治罪。
他們一日不除,大人便一日無法清丈土地,便一日收不齊稅。”
楊縣令有些意動,“治他們罪?”
“對,治他們罪。”
“可,沒了他們,本官在哪里去找那么多會識字算術的人來丈田收稅?”
吳用熱情笑道:“共助會愿給大人解憂,保證不胡亂收百姓一厘錢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