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胡同里的學堂
- 正陽收藏局:從救下徐慧真開始
- 淺語音條
- 2174字
- 2025-05-12 22:48:29
正陽門的梧桐葉剛染上秋霜,小酒館的酒壇封條上已多了道青銅鑰匙紋。徐慧真的藍布圍裙兜著新收的酒款,銀戒指在算盤上敲出輕快的節奏——自假酒風波后,“三酉軒”的酒標成了品質保證,日營收穩在五百塊,連郊區的供銷社都派驢車來進貨。
“慧真姐,”強子的三輪車停在門口,車斗里堆著空酒壇,“朝陽街的酒館說咱們的葡萄酒有‘故宮的味道’,”他撓撓頭,“故宮的味道是啥樣?”
蘇浩然的帆布包從修繕室晃出來,鏡片映著秋陽:“大概是六百年前的槐花香。”他望向酒架上的“經緯白”,系統界面顯示**「時光熏陶效果疊加(稀有度★★★)」**——藏寶室里的三件美酒收藏品,正讓每壇酒的品質持續提升。
正午時分,小酒館的煤爐飄出烤紅薯的香,牛爺的旱煙袋敲著石桌:“慧真啊,”他指向墻上的“為人民服務”標語,“街道辦說要辦掃盲班,咱正陽門可不能落后。”
酒客們的筷子停在半空,趙雅麗的算盤珠子響得突兀:“掃盲班?大食堂的場地可是公家的。”她的的確良襯衫漿得筆挺,自從李大娘讓她代管食堂賬,說話便帶了三分官腔。
徐慧真擦著吧臺的手沒停:“牛爺說得對,”她望向靜理在算術本上畫的酒神,“連靜理都知道‘酒’字怎么寫,咱們正陽門可不能有睜眼瞎。”
“讓蘇老師當老師!”有人忽然喊,“北大教授教掃盲班,咱胡同里的榮光!”
酒客們轟然叫好,卻見牛爺的旱煙袋重重敲在石桌上:“胡鬧!”他瞪著提議的強子,“蘇老師給國家修文物的,哪能天天教‘人口手’?”
蘇浩然卻笑了,帆布包帶掃過“三酉軒”的酒旗:“牛爺言重了,”他望向徐慧真,“掃盲是國家大事,我協助徐老板就行——她教‘酒’‘糧’‘賬’,我補補歷史課,也算給文物打打下手。”
徐慧真的銀戒指在吧臺上磕出清響,忽然想起蘇浩然在修繕室刻酒標的模樣——他總在不經意間,把文物修復的匠心融進日常。
趙雅麗的算盤珠子突然停了:“不行!”她的筆尖戳著賬本,“大食堂是公家資產,豈能隨便改學堂?”她忽然望向徐慧真,“除非……”
“除非什么?”李大娘的旱煙袋掃過門口,鞋底的泥灰落在“公私合營”的標語上,“除非你趙會計想給掃盲運動拖后腿?”
趙雅麗的臉漲成紫茄子,想起上個月私扣糧票被李大娘訓誡的場景。她忽然轉向蘇浩然:“蘇老師是文化人,該知道公私分明吧?”
蘇浩然的鏡片閃過微光,系統界面悄然亮起**「檢測到權力博弈(稀有度★☆)」**:“趙會計說得對,”他忽然指向小酒館的天井,“不如把掃盲班開在這里,”他望向徐慧真,“酒壇旁擺課桌,倒像是老匠人帶學徒。”
牛爺的旱煙袋笑出火星:“好主意!”他指向煤爐,“慧真的牛骨湯當課間茶,蘇老師的酒標當識字卡,比大食堂暖和。”
徐慧真忽然發現,蘇浩然總能在僵局中找到榫卯——就像修復古畫時,總留一道透氣的縫。她望向天井里的老槐樹,枝椏間已掛起“正陽門掃盲班”的木牌,是蘇浩然用修繕室的邊角料做的。
第一堂課設在周六清晨,小酒館的八仙桌拼成長條,靜理把“酒”“糧”“賬”的字卡貼在酒壇上。蘇浩然抱著《說文解字》站在煤爐旁,帆布包底露出半截青銅鑰匙,在晨光里泛著溫潤的光。
“鄉親們,”他的手指劃過“酒”字的篆體,“這字最早刻在甲骨上,像個酒壇有酒液流出,”他望向徐慧真,“就像慧真姐的牛骨湯,熬的是光陰,留的是滋味。”
酒客們轟然大笑,牛爺卻抹了把眼角:“蘇老師,”他舉起酒盞,“你就說這‘醉’字咋寫?”
蘇浩然忽然指向“經緯白”的酒標:“‘醉’字從酉從卒,酉是酒壇,卒是終止,”他忽然輕笑,“喝醉不是終止,是讓心事有個歇腳處。”
趙雅麗躲在煤爐后,看著蘇浩然用酒壇當教具,忽然想起綢緞莊的廖經理說過“文化能增值”。她的算盤珠子悄悄響了——或許該給掃盲班繡些桌布,也算給公家辦事。
暮色漫進胡同時,掃盲班的字卡被月光照亮,靜理在算術本上畫下蘇浩然講課的模樣:他的帆布包像翅膀,青銅鑰匙是羽毛。徐慧真摸著女兒的畫,忽然聽見修繕室傳來低語:“慧真姐,明日去故宮借些拓片,掃盲班該見見真文物。”
她望向天井,老槐樹的影子在地上織成棋盤,蘇浩然的身影在月光里調配新酒方。銀戒指在吧臺上劃出個圓,她忽然明白,掃盲班掃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把文物里的匠心、酒壇里的光陰,都織進正陽門的經緯。
這一晚,陳雪茹的轎車燈掃過胡同,照亮了掃盲班的木牌。她摸著方向盤上的貂皮套,忽然輕笑——徐慧真和蘇浩然,一個守著灶臺,一個護著案頭,倒像是給胡同擺了個“文武雙全”的風水局。
鴿哨聲掠過四合院時,蘇浩然的青銅鑰匙與字卡上的篆文共鳴,系統界面亮起**「檢測到文明傳承(稀有度★★★)」**。他忽然懂了,掃盲班的意義,就像給每壇酒封上獨特的印——讓老手藝有字可依,讓新日子有根可尋。
煤爐的火光映著徐慧真整理字卡的剪影,銀戒指在“酒”字上投下小小的影。她忽然想起父親說的“酒是流動的文字”,此刻看著掃盲班的學員用酒壇當字帖,終于明白,有些傳承不必聲勢浩大,就像這胡同里的煤爐,火光雖小,卻能暖透人心。
當第一片梧桐葉落在掃盲班的字卡上時,蘇浩然正在修繕室刻制新酒標,青銅鑰匙在木頭上劃出“經緯”二字——那是掃盲班學員們剛學會的字,也是正陽門在時代里,新寫下的一筆。
這一章通過掃盲班的成立,展現了蘇浩然與徐慧真在文化傳承上的默契,同時通過趙雅麗的反對與轉變,體現公私合營中的基層管理矛盾。加入甲骨文講解、文物拓片等細節,將釀酒與文化傳承結合,延續了“時光熏陶”的核心設定。需要調整人物互動或增加時代細節可以隨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