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冬天比時雨晴想象的更冷。一月的寒風掠過藝術村的古老建筑,窗玻璃上結著薄薄的霜花。凌晨三點,她的公寓里只有電腦屏幕發出微光,映照著桌上散落的草圖和半杯已經涼掉的紅茶。
視頻通話窗口里,程樹的臉因為網絡延遲而偶爾卡頓,但笑容依然溫暖如初。他背后是熟悉的俱樂部休息室,墻上掛著時雨晴去年畫的“0723號庇護所“系列。
“今天又熬夜了?“程樹的聲音通過耳機傳來,帶著輕微的責備和更多關切。
時雨晴揉了揉酸痛的后頸:“展覽還有兩周,作品才完成一半。“她拿起一條繡著阿爾卑斯山野花的薄毯向屏幕展示,“看,這是當地一位老奶奶手工織的,她說每條花紋都代表一個山里的傳說。“
程樹湊近屏幕,眼睛亮起來:“圖案有規律...像是某種編碼敘事。能拍些細節給我嗎?“
“嗯,明天光線好的時候拍。“時雨晴把毯子裹在肩上,“今天俱樂部怎么樣?“
“周夫人來了,帶了幾個朋友體驗被子療法。“程樹調整了一下攝像頭,展示桌上的一套茶具,“她堅持要喝我泡的薰衣草茶,說比瑞士最貴的安神茶還管用。“
時雨晴微笑。自從三個月前離開中國,她和程樹就保持著這種日常通話的習慣。有時是清晨她的睡前,有時是他深夜打烊后。十二小時的時差讓同步變得困難,但他們都堅持了下來。
“對了,“程樹突然想起什么,“你猜誰今天申請會員了?馬經理。“
“房東馬先生?“時雨晴瞪大眼睛,“真的假的?“
“真的。說是工作壓力太大,老婆推薦他來的。“程樹笑著搖頭,“世界真奇妙。“
他們聊著各自的日常,像拼圖一樣將分隔兩地的日子拼接完整。時雨晴講述藝術村的趣事,程樹分享俱樂部的點滴。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但通過這些小故事,他們仿佛從未真正分離。
“包裹時間到了。“程樹看了看表,從屏幕外拿出一條灰色云朵毯子——和時雨晴帶去歐洲的那條一模一樣,是他特意復制的,“準備好了嗎?“
時雨晴從沙發上取來自己的那條,對著攝像頭展開:“同步開始。“
這是他們發明的遠距離儀式——各自裹上相同的被子,同時入睡。程樹會通過視頻給她念一段催眠引導詞,就像在俱樂部時做的那樣。雖然物理上無法真正共享一個空間,但這種儀式創造了某種超越距離的親密感。
“閉上眼睛,“程樹的聲音低沉而舒緩,“想象被子像云朵一樣輕輕包裹你...“
時雨晴依言閉眼,讓熟悉的聲音和毯子的觸感帶她回到那個藍色木門后的小世界。三個月前,當她決定接受歐洲駐留機會時,最擔心的就是這種距離感會侵蝕他們剛剛萌芽的感情。但現在,通過這些小儀式,她反而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密連接。
“晚安,0723。“程樹輕聲說,“做個好夢。“
“晚安,別掛斷...“時雨晴已經半夢半醒,含糊地呢喃。
屏幕那頭的程樹微笑著看她入睡,然后輕輕點擊了靜音鍵,讓通話繼續。他裹著自己的被子,也慢慢閉上眼睛。電腦屏幕的光映在兩人臉上,一個在歐洲的深夜,一個在亞洲的黎明。
二月的第一個周末,時雨晴的“記憶的紋理:歐洲篇“展覽在藝術村的主展廳開幕。這個比原計劃規模更大的展覽,展示了她在瑞士、法國和意大利收集的各類被子及其背后的故事,并融入了程樹的“棉被療法“理念。
展廳中央是一個互動裝置——參觀者可以躺在特制的床上,被各種文化特色的被子包裹,同時聆聽時雨晴錄制的催眠引導詞(程樹親自指導的版本)。這個創意吸引了大量當地媒體和藝術評論家。
“時小姐,您的作品將實用療愈與藝術表達完美結合。“一位銀發藝術評論家握著她的手說,“這種跨界讓我想起約瑟夫·博伊斯的'社會雕塑'理念。“
時雨晴禮貌地微笑致謝,眼睛卻不時瞥向入口處。程樹說過會盡量趕來參加開幕式,但航班問題讓他不確定能否準時到達。隨著時間推移,希望漸漸渺茫。
“別擔心,他會來的。“蘇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小說家一周前就飛到歐洲,名義上是參加文學節,實則是替程樹“監工“展覽籌備。
“航班可能延誤了。“時雨晴試圖掩飾失望,調整著展臺上的一條意大利拼布被,“他本來就很怕坐飛機...“
“女士們先生們,“藝術村主任突然用擴音器宣布,“我們很榮幸請到'棉被療法'創始人程樹先生做簡短發言!“
時雨晴猛地抬頭,看到程樹站在展廳入口,穿著一套她從未見過的深藍色西裝,頭發因為長途飛行而略顯凌亂,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他手里拿著一個長長的布包,對她眨了眨眼。
掌聲中,程樹走到展廳中央,用流利的英語介紹了被子療法的理念和與時雨晴藝術的結合。他的演講簡潔有力,不時引發觀眾會心的笑聲。時雨晴站在人群邊緣,胸口涌動著驕傲和愛意。
“...最后,“程樹總結道,“藝術與療愈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試圖回答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被看見,被理解,被記住。“他看向時雨晴的方向,“感謝我的靈感繆斯時雨晴女士,她教會我用藝術保存記憶,就像用被子保存溫暖。“
演講結束后,人群散開欣賞展品。程樹終于走到時雨晴面前,兩人在展館中央相視而笑。
“你來了。“時雨晴輕聲說,手指緊緊攥著展覽手冊,生怕一松手就會忍不住觸碰他,確認這不是夢境。
“答應過你的。“程樹將那個長布包遞給她,“開幕禮物。“
時雨晴解開布包,里面是一條從未見過的雙人尺寸被子,一面是灰色云朵圖案,另一面是阿爾卑斯山野花設計,中間繡著醒目的“0723“。
“我們的合作款。“程樹解釋道,“云朵代表俱樂部,野花代表你的歐洲之旅。中間的數字...“
“是我們。“時雨晴終于忍不住撲進他懷里,呼吸著他身上熟悉的陽光和檀香氣息,混合著飛機艙和異國風塵的新味道,“你怎么克服飛行恐懼的?“
程樹的下巴抵在她頭頂:“想象你裹著被子在終點等我。“他輕聲承認,“還有一點鎮靜劑幫助。“
蘇婉適時地出現,手里拿著三杯香檳:“好了,分開三個月的情侶,別在公共場合太纏綿。程樹,你的演講很棒;雨晴,展覽很成功。干杯?“
那晚的慶功宴持續到凌晨。時雨晴和程樹坐在角落的長沙發上,手指始終交纏,像害怕再次分離。他們向蘇婉和其他藝術家講述俱樂部的新變化,周夫人的支持,以及被子療法培訓課程的進展。
“所以你們現在是正式的跨國藝術療愈組合了?“一位法國藝術家調侃道。
時雨晴看向程樹,兩人相視一笑:“我們還在摸索。“她誠實地回答,“但有些連接超越了地理距離。“
宴會結束后,程樹送時雨晴回她的藝術家公寓。雪又開始下了,落在他們的肩膀和頭發上,像撒落的星光。
“能待多久?“時雨晴問,哈出的白氣在冷空中消散。
“兩周。“程樹緊了緊圍巾——是她去年冬天送他的那條,“正好幫你打包回國的行李。“
時雨晴停下腳步,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關于這個...藝術村邀請我延長駐留三個月,去法國和意大利收集更多素材。“她迅速補充,“但我不一定要接受!“
程樹沉默了片刻,雪花在他們之間無聲飄落。然后他伸手拂去她發間的雪粒:“你應該去。“
“但我們已經分開三個月了...“
“而這證明我們能行。“程樹握住她的雙手,“你的藝術正在開花,我的培訓課程也步入正軌。再等三個月算什么?“
時雨晴注視著他被雪打濕的睫毛和堅定的眼神,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愛——不是束縛,而是為對方的成長留出空間。
“我們可以增加視頻通話頻率。“她提議,聲音因感動而微微顫抖,“也許你夏天能再來一次?等我結束歐洲行程?“
程樹點頭,雪花從他的發梢甩落:“而且我有個想法...山間靜邸療養院一直希望我重新考慮他們的邀請。也許我們可以探討一種...折中方案。“
“比如?“
“比如我接受顧問職位,但大部分時間遠程工作,只定期去瑞士。“程樹的眼睛在街燈下閃爍著光芒,“這樣你歐洲工作期間,我們可以有更多見面機會。“
時雨晴的心跳加速:“你愿意為我做這樣的調整?“
“不是為你,是為我們。“程樹糾正道,“就像你考慮我的感受決定是否延長駐留一樣。這不是犧牲,而是...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雪越下越大,但他們依然站在路燈下,討論著各種可能性。時雨晴的個展可能巡回到亞洲;程樹的培訓課程可以擴展到歐洲;他們可以合作寫一本關于藝術療愈的書...
“我們進去吧。“時雨晴最終說,牙齒因為寒冷而輕微打顫,“我有條新被子要和你一起測試。“
程樹的公寓兩周過得比時雨晴想象的更快。他們一起參觀了瑞士的博物館和鄉村,收集了更多被子故事;程樹甚至在山間靜邸做了一場關于藝術療愈的講座,以時雨晴的作品為例。每天晚上,他們擠在藝術家公寓的小床上,裹著那條“合作款“被子,分享各自的日常和夢想。
離別那天,蘇婉也來送行。小說家看著時雨晴和程樹依依惜別的樣子,忍不住搖頭:“老天,你們表現得像要永別似的。三個月后就能再見了!“
“這次是四個月。“時雨晴糾正道,手指緊握程樹的,“我要延長駐留期,去托斯卡納...“
“而我要去新加坡開培訓工作坊。“程樹補充,“但我們計劃五月份在瑞士重聚。“
蘇婉翻了個白眼:“年輕人和他們的異地戀。在我那個年代...“
“在你那個年代,“程樹笑著打斷她,“你為了采訪一個隱居作家在喜馬拉雅山腳住了半年,把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一個人留在巴黎。“
蘇婉哼了一聲,但沒否認:“所以我知道距離的考驗。關鍵是信任和共同目標。“
機場廣播響起,催促乘客登機。時雨晴和程樹最后擁抱,呼吸著彼此的氣息,試圖將這感覺銘刻在記憶里。
“別忘了我們的同步包裹。“時雨晴在他耳邊低語。
“每晚九點你的時間。“程樹承諾,“照顧好自己,0723。“
看著程樹的背影消失在登機口,時雨晴感到一陣熟悉的失落,但不再有最初的恐慌。她知道,無論相隔多遠,總有一條無形的被子包裹著他們兩人,傳遞著溫暖和安全感。
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雨晴全身心投入歐洲各地的創作之旅。從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到托斯卡納的古老農莊,她收集了無數織物和故事,每一件都承載著當地人的記憶和情感。她的速寫本填滿了各種圖案和筆記,為未來的創作積累素材。
每晚的視頻通話成了固定儀式。有時信號不好,畫面卡頓或聲音延遲,但他們堅持了下來。程樹分享俱樂部的新會員故事,培訓課程的進展;時雨晴則展示當天的創作和見聞。他們甚至發明了“遠程包裹療法“——各自裹著同款被子,通過視頻同步體驗。
五月終于到來時,時雨晴的作品已經在三個歐洲城市展出,并獲得了一家國際出版社的圖文集邀約。而程樹的培訓課程成功登陸新加坡和日本,山間靜邸甚至提出讓他負責整個亞洲區的療愈項目開發。
他們在日內瓦湖畔重聚,租了一間能看到雪山的小木屋。第一天早晨,時雨晴比程樹先醒,悄悄起身來到窗前。湖面上晨霧繚繞,遠山如黛,一切都靜謐而美好。
“想什么呢?“程樹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溫暖的雙臂環抱住她的腰。
時雨晴靠在他胸前:“想我們有多幸運。一年前我還是個失眠的插畫師,現在...“
“現在你是個國際知名的藝術療愈師。“程樹吻了吻她的發頂,“而我終于學會了坐飛機。“
時雨晴轉身面對他,晨光中的程樹比記憶中更加英俊,眼中的溫柔絲毫未減:“我們接下來去哪里?“
程樹從床頭柜拿出一個文件夾:“山間靜邸的正式offer。他們同意我大部分時間遠程工作,只需每季度去瑞士兩周。“他翻開文件,“最棒的是...他們想設立一個藝術療愈部門,希望由你負責。“
時雨晴瞪大眼睛,接過文件:“真的?但我的專業是藝術,不是心理治療...“
“這正是他們需要的。“程樹解釋,“藝術視角下的療愈創新。你可以繼續創作,同時將作品應用于實際治療。“
這個提議完美結合了她的藝術追求和與程樹共同生活的可能。時雨晴翻閱著文件,心中涌起一陣暖流:“這感覺像是...命中注定?“
“不,“程樹糾正她,手指輕撫她的臉頰,“這是我們共同創造的未來。沒有命中注定,只有選擇和堅持。“
他們在晨光中規劃著接下來的步驟——時雨晴完成歐洲駐留的最后部分,程樹回亞洲結束當前的培訓周期,然后九月在瑞士正式開始新工作。期間他們會盡量找時間相聚,繼續遠程的“被子儀式“。
“對了,“程樹突然想起什么,從行李箱拿出一個精心包裝的盒子,“差點忘了。俱樂部會員們給你的禮物。“
時雨晴拆開包裝,里面是一條由數十塊不同布料拼接而成的被子,每塊布上都繡著一個名字和日期——所有俱樂部會員的簽名和加入時間。中心位置繡著大大的“0723“,下面是一行小字:“無論飛多遠,被子永遠等你回家“。
淚水模糊了時雨晴的視線。一年前,她偶然推開那扇藍色木門時,從未想過會找到這樣一個“家“——一個由被子和記憶構成的庇護所,一個愿意為她跨越千山萬水的男人,以及一群像家人般的會員朋友。
“喜歡嗎?“程樹問,輕輕擦去她臉上的淚水。
時雨晴將被子緊緊抱在胸前,點點頭說不出話。窗外,日內瓦湖上的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灑滿湖面,像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通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她知道,無論這條路通向何方,總有一條溫暖的被子,和一個愿意與她共同編織記憶的人在等待。而這就足夠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