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平倭策
- 諸天吃瓜,從威逼華山派開始
- 月影松濤
- 4003字
- 2025-06-22 23:59:07
燕回望著眼前的青白玉匣有些頭疼。
玉匣中盛放著的是一顆渾圓锃亮的物事。
正是嘉靖皇帝賞賜的金丹。
孩子出生,老板說想見見,就抱去宮里走了一趟。
老板很大方,賞賜了很多東西,燕回都很喜歡。
除了眼前這樣。
燕回嘆了口氣。
平日里老板談玄論道,我跟著后邊拍拍馬屁什么的倒不要緊,反正不要錢。
但金丹這玩意兒嗑了是真要命啊!
無冤無仇為何就要賜死我?
我兒子才剛出生啊!
不過話說回來,老板的心思應該是不壞的。
他自己可能還把賜金丹當作無上的恩寵呢!
而且這一顆還帶著“寶光”,估計平時自己都舍不得吃的。
但…這玩意兒有毒呀!
不然老板天天嗑,我舍命陪君王,怎么著也得跟一顆。
盒子還是精美的,一看就很值錢,我收下了。
金丹的話……
說實話,燕回很想上演一出大明版買櫝還珠。
但皇上賞賜的東西,還是不可能還的。
去年自己私見先帝近侍觸怒了皇帝,直到前一陣子才消了氣。現在再把金丹送回去,怕不是嫌活得太久。
皇帝給臉不兜著,那就別怪他不講情面了。
可不還的話,能不能不吃?
他不會還要追著問我是什么味道的吧?
我得提前做下功課…鉛汞中毒是什么感覺來著?
這年頭也沒有資料查呀!
難不成要像一個二傻子一樣到處打聽?
隔天就得傳到皇帝那里去。
唉,書到用時方恨少!
突然,燕回靈光一現:
不能吃也不能扔…我可以將它供奉起來呀!
老板最重孝道,這樣一來我既不會得罪他,又處理掉了金丹。
我簡直機智得一批。
“承稷……”
燕回剛為自己找到一個好辦法處理掉金丹而開心的時候,就聽到了外面盈盈逗弄孩子的聲音,頓時又感覺頭大了。
老板見了孩子,一高興就順口給賜了個名。
承稷,朝廷棟梁,承社稷之重,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材。
燕回扶著額頭,長嘆一聲。
你說這是太子的名我都信。
明天的朝會熱鬧咯!
老板該不會就喜歡看…我為他吸引火力時的場面吧?
夜正濃。
燕回還在書房里醞釀著明日早朝的說辭。
身為皇黨代表人物,他要時刻準備著跟那些言官戰斗。
卻聽到外面有動靜。
原來是宮中傳來口諭,讓燕回即刻入宮。
“陛下深夜召見,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燕回朝著來傳口諭的公公問了句。
公公和燕回也是熟人了,只是回了句:“應天八百里飛遞入京。”
燕回了然。
這大晚上的,突然宣進宮,不是皇帝駕崩,那就是九邊有變。
八百里飛遞,已經是理論上的極限了,實際中是做不到的,只是一個夸張的說法,表明寄信之人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將信件送到宮中。
說明在他看來,此事十萬火急,稍有遲緩便有亡國之危。
應天…難道是倭寇?
離得也有點遠了吧。
乾清宮。
燕回到時,有幾人都已經先到了。
他大致看了一眼,司禮監張公公,兵部李尚書,戶部梁尚書,閣臣楊一清…都是六部尚書級別的重臣。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
這次看起來事還挺大。
嘉靖皇帝將手中的戰報遞給眾人傳閱,自己則拿起了身旁的玉如意。
看前面幾人的表情,燕回還有點好奇,一眾閣老大臣這么多年來見過多少風雨,這世間還有什么事能驚到他們?
拿到戰報一看。
臥槽!
四十名倭寇從浙江登陸,經徽州府……一路殺到應天,轉掠十余府,大明數十衛所,無一人能“攖其鋒”,傷亡千人以上。
演的吧?!
燕回接著往下看。
這四十人行動迅捷且又有組織,官軍缺乏戰心,一人見殺,千人自潰……
最讓他震驚的是最后一句:
倭寇所習練的疑是前兩年流傳江湖的《辟邪劍譜》!
“都怎么看?”
嘉靖皇帝環視一圈。
眾人開始各抒己見。
衛所制度本已在崩潰的邊緣,軍隊沒有戰力也在意料之中,只是之前從沒有出過這種事,大家都得過且過。
駭人聽聞也好,奇恥大辱也罷,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還是要先解燃眉之急。
兵部李尚書主要圍繞著軍事部署方面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無非是調兵范圍、增援路線之類的,這些燕回聽個開頭就知道他后面要說什么。
但戶部說的各項條程,他就要細細琢磨了。
梁尚書的意見多是就后勤保障方面提出的。
比如立即籌措一筆專項軍餉,調用太倉庫銀或是截留部分漕糧和稅銀,最后還是不夠,那就勸富商捐一點。
燕回強忍著笑意。
怕不是錦衣衛上門去勸吧?
除了銀錢之外,還制定了糧草、軍械的轉運計劃,擬定了賞格用以激勵士氣。
然后幾個閣臣發表了一下關于針對倭寇的政治策略……
幾個人在一塊兒一合計,大致就制定了一個完整的計劃。
從召他們進宮,到現在拿出對策不過半個時辰。
燕回不知道怎么形容這種感覺,總之很震撼。
最高會議拿出方針,然后整個朝廷官府圍繞著這個方針使力……
那叫我來干什么?
“燕回,你怎么看?”
都說完了,你讓我說什么?
俺也一樣?
“幾位大人已經把妙策都說完了,我沒什么可補充的了。
“正如幾位大人所說,抗倭之事以軍事打擊為根本,以政治分化為輔助……”
“你就沒點自己的看法?”
“臣愚鈍……”
燕回正準備跟往常一樣摸魚,卻被嘉靖皇帝打斷了施法:“暢所欲言。”
老板這是真的要我開口。
思索了一番,燕回說道:
“有了眾位大人的謀劃,燃眉之急已解,我也著實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議了。
“但若是著眼長久,我還是有幾句話想說的。
“相信諸位大人已經看出來了吧?
“此次我軍之敗,敗在自身。
“衛所世兵制積弊已深,軍戶困苦,士氣低落,戰力孱弱,平時用于地方剿剿匪還行,一旦遇到一點有組織的對抗就一觸即潰。
“而反觀倭寇這邊,多為自宮練劍的亡命悍匪,兇狡異常,他們本就各個武功高強,現在又被人組織了起來。
“以朽鈍之兵御亡命之賊,焉能不敗?
“臣以為,此時當不拘一格,在沿海重鎮及倭患嚴重之地,就地招募熟悉地形、水性精熟、且有保家衛土之心的沿海健兒、漁民子弟為‘土兵’、‘鄉勇’。
“這些人生于斯長于斯,利害切身,他們勇悍忠誠,遠勝那些困頓的衛所兵。
“朝廷只需撥付足額糧餉,然后再選派得力的將領,專司招募、訓練、統領之事,嚴明賞罰,讓他們成為抗倭的中堅力量。
“這種‘以土制倭’的辦法應該能行得通,也算是彌補衛所兵戰力不足的一條捷徑吧。”
兵部李尚書點了點頭,戶部梁尚書則在盤算著什么。
燕回接著說道:
“整肅軍伍,根除‘官匪一家’這種現象也是勢在必行。
“倭寇之中,真倭不過十之二三,其他的多是沿海奸民、亡命之徒,甚至…有不少是我衛所逃軍、失地軍戶,乃至與地方豪強、貪墨軍官勾結之兵痞!
“沿海衛所糜爛,軍士逃亡日眾,軍械朽壞不堪,屯田多為軍官侵占。
“更有甚者,部分官兵畏敵如虎,或坐視倭寇劫掠,或虛報戰功,甚至有暗中通倭、坐地分贓者!
“此等情形,縱有數萬之師,亦如朽木之墻,一推即倒!
“陛下可以派遣一位欽差大臣,嚴查沿海衛所,汰換庸懦將領,追查通倭劣跡,重振軍紀軍法!
“不清內鬼,難御外侮!”
這一次沒人再應和了。
“除此之外,若想治本,海禁政策就有必要動一動了。
“倭寇之起,根源復雜。嚴厲海禁之下,沿海商民生計斷絕。巨利所在,必有鋌而走險者。
“豪商大賈勾結倭寇走私,小民為求生計亦被迫依附。‘倭寇’實乃海禁過嚴、海防廢弛與沿海民生艱難共同釀成之惡果。”
燕回剛說完,戶部梁尚書就開口反對:
“燕大人,‘片板不許下海’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不可違!”
其他人盡皆不語。
嘉靖皇帝也開口了:“開海之事…以后再議,說說其他方面。”
“臣之所見即以上三點。
“臣以為,現在該是用猛藥,下狠心的時候了。
“從整飭內政、革新軍制、疏導民利三方面同時著手,方能標本兼治,蕩清海疆!
“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縱然這次靠著陛下的英明和眾位大人的良謀得以渡過,誰知明日還會不會復來?
“難道陛下和諸位大人的寶貴精力就要一直浪費在這些瑣事上面,四處救火嗎?
“臣愚見,伏乞圣裁!”
燕回長呼了一口氣。
老板讓說我就說。
只是既要說出問題,又要盡量讓語氣顯得不那么尖銳,真是有點難為人。
主要是不能得罪眼前這些大人。
嘉靖皇帝握著玉如意拍打著左手:“燕回的意見,諸位如何想?”
“燕大人所見涉及太廣太深,尚需細細研討……”
“那就具本細陳,日后再議。”
真是的,明明是緊急會議,方案都定得差不多了,非要我講,講完了又說是長遠之策,日后再議。
現在倒好,還多了份課后作業。
今天找我來是圖啥呀?
就聽嘉靖皇帝說道:“諸般事項都已經定了下來,只是這督撫的人選……”
“楊大人督撫邊關多年,精擅邊事,當為最佳人選。”
“楊一清,曉暢邊事,就是年事高了些。”
聽聞此言,楊一清渾濁的眼神一時清明了些許:
“陛下體諒老臣年事已高,老臣感激涕零。
“老臣雖督撫邊關多年,但最熟悉的還是那北虜韃子的戰法,對著南邊的倭寇還真是不了解。
“倒是聽燕大人方才所言,應是腹有良謀,老臣想舉薦燕大人。”
嘉靖皇帝面無表情地摩挲著手中的玉如意:“燕回?年歲會不會小了點?”
兵部李尚書卻立時起身:
“陛下,古人云:有志不在年高。
“只要有真本事,年齡不是問題。
“這群倭寇之所以棘手,就在于彼輩用江湖武功和軍中戰法結合,而我軍又對此不甚熟悉,所以才會吃虧。
“論武學和戰法,這兩樣要是加在一塊兒,朝堂之上,有誰能及得過燕大人?”
其他幾位大人也紛紛稱是。
燕回看得有些迷糊。
怎么大家突然間就統一了意見?
……
【皇帝敕諭
【江湖靖安事務司指揮使燕回:
【朕紹膺景命,統御華夷。惟爾東南襟海要沖,邇者倭奴猖獗,荼毒生靈;將吏玩愒,兵防弛廢。宵旰憂勤,特需忠藎之臣,俾膺節鉞之寄。
【爾燕回,夙侍禁廷,典司靖安,忠勤懋著,智略淵深。頃獻《平倭策》,洞燭機宜,允協廟算。
【茲特命爾以原官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銜,總督浙江并南直隸應天、蘇松、常鎮、淮揚等府及安慶、徽州、寧國、池太、廬鳳諸州,兼理糧餉,提督軍務,巡撫地方。
【爾其振肅紀綱,申嚴號令:
【沿海水陸官軍悉聽操練征調,將弁勇怯徑行黜陟奏聞,戰船火器亟令修造精銳;
【倭寇剿撫事宜一依爾策施行,敢有通番濟賊及臨陣退縮者,武職四品以下、文職五品以下即以便宜軍法從事;
【江湖奸宄、鹽梟海匪,許爾調遣靖安舊屬,密查剿捕;
【各府存留錢糧并兩淮鹽課,準留充餉,戶部不得掣肘阻滯。
【凡所轄境內文武官吏、衛所軍民,俱聽節制。軍機重務會同撫按計議,緊急事機許爾密疏直奏。
【特賜尚方劍一口,俾專誅戮;麒麟服一襲,用表殊恩。
【爾以腹心爪牙之臣,膺茲文武兼轄之任,其克殫忠猷,綏靖疆宇。俟倭患蕩平,朕豈靳麟閣之圖!欽哉勉旃,毋負委寄!
【故敕。
【嘉靖七年六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