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靠近的溫度
- 不期而遇的旋律
- 作家渡我
- 4605字
- 2025-05-05 21:48:19
周一早晨,林曉站在公司電梯里,手指不停地敲擊著文件夾邊緣。她的助理馬克好奇地看了她一眼。
“有什么好事嗎,林總監?你看起來心情不錯。“
林曉愣了一下,收斂了不自覺上揚的嘴角。“季度報告數據比預期好而已。“她故作平靜地回答,卻想起周六和周揚在藝術區的長談,那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是她過去幾年里很少體驗到的。
電梯到達32層,林曉快步走向自己的辦公室。她剛放下包,手機就震動起來。是周揚發來的消息:
「早上好,華爾街精英。今天798有個爵士樂即興演出,晚上八點,有興趣嗎?」
林曉盯著屏幕,手指懸在鍵盤上方。理智告訴她應該拒絕,這周有季度總結會議要準備;但另一個聲音卻在提醒她,自從認識周揚后,她似乎找回了久違的生活熱情。
「不確定今晚要不要加班」她回復道,然后猶豫了一下,又補充:「但如果結束得早,我可以去」
周揚的回復幾乎是立刻跳了出來:「那我等你消息。PS:穿舒服點,不是高級餐廳」
林曉忍不住笑了,這種隨性的邀約與她平時參加的正式商務晚宴截然不同。
一整天,林曉發現自己時不時會瞥向手機,查看是否有新消息。下午四點,她完成了季度報告的最終審核,比預期提前了兩小時。
「我七點半能到798,發我具體地址?」她給周揚發了消息。
「太好了!地址是...對了,你吃晚飯了嗎?」
「還沒有」
「那演出前我們可以先吃點東西,這附近有家很棒的越南菜」
林曉看著手機,感到一種奇妙的期待感。她打開衣柜,換下了職業套裝,選了一件簡單的藏藍色連衣裙和平底鞋——既舒適又不失優雅。
七點二十五分,林曉站在798藝術區的一家小餐館前。初夏的晚風輕柔地拂過她的發梢,空氣中彌漫著某種植物的清香。她看到周揚從遠處跑來,黑色T恤被汗水微微浸濕,貼在他結實的胸膛上。
“抱歉,我剛在布置展區。“他氣喘吁吁地說,眼睛亮得像星星,“你今天真好看。“
林曉感到臉頰發熱,“謝謝。演出是你策劃的?“
“算是吧,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周揚推開餐館的門,“來,我餓壞了。“
越南餐館小而溫馨,墻上掛著手工制作的燈籠,發出柔和的光。周揚似乎對這里很熟悉,熟練地點了幾道招牌菜。
“所以,“林曉啜飲著冰檸檬茶,“你平時除了攝影,還組織音樂演出?“
周揚聳聳肩,“算是興趣。我大學時玩過樂隊,現在偶爾幫朋友策劃些小型活動。“他向前傾身,“你呢,除了分析股票市場,林總監還有什么隱藏技能?“
“恐怕我的生活沒你那么豐富多彩。“林曉笑了笑,“大學時參加過辯論隊,現在最多就是周末看看書,或者去健身房。“
“典型的A型人格。“周揚笑道,“全部都是結構化的活動。“
林曉挑眉,“這有什么問題嗎?“
“沒有,只是...“周揚思考了一下措辭,“生活有時候需要一點即興,一點意外。“
“比如和一個只見過三次面的人共進晚餐?“林曉反問。
周揚的眼睛彎成了月牙,“正是如此。“
食物上來了,香氣四溢的越南河粉、酥脆的春卷和色彩鮮艷的沙拉。林曉驚訝地發現自己胃口大開——平時工作壓力大時,她經常食不知味。
他們邊吃邊聊,話題從音樂跳到旅行,再到各自的大學時光。林曉發現周揚不僅是個自由奔放的藝術家,還是個敏銳的傾聽者和幽默的講述者。而周揚則驚訝于林曉在專業領域外的廣博知識——她對古典音樂和現代藝術的了解遠超他的預期。
“我父親是音樂教授,“林曉解釋道,“從小被迫聽各種音樂會。“
“被迫?“周揚捕捉到她的用詞。
林曉的笑容淡了一些,“我和父親的關系...比較復雜。他希望我學音樂,而我選擇了金融。“
周揚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有追問。這種恰到好處的尊重讓林曉感到舒適。
飯后,他們步行到附近的一個改造過的倉庫。里面已經聚集了五六十人,舞臺上有幾個樂手正在調試樂器。
“人比我想象的多。“周揚有些驚訝,“看來宣傳效果不錯。“
“你連這個都沒預計到?“林曉忍不住問。
周揚大笑,“生活需要即興,記得嗎?“
演出開始了,一支三人爵士樂隊演奏著充滿實驗性的音樂。林曉本以為會難以接受,但那些看似混亂的音符中卻有一種奇妙的和諧,讓她想起金融市場中看似隨機實則有序的波動。
中場休息時,周揚被幾個朋友叫去幫忙。林曉獨自站在角落,意外地發現自己并不感到格格不入。這時,一個年輕女孩走過來。
“你是林曉嗎?“女孩問道,“周揚的女朋友?“
林曉差點被飲料嗆到,“不,我們只是...朋友。“
“哦,抱歉。“女孩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是小雨,周揚的學妹。他從沒帶女生來過我們的活動,所以我以為...“
林曉不知該如何回應,幸好周揚及時回來了。
“小雨,別八卦。“他輕輕敲了下女孩的頭,然后轉向林曉,“抱歉,這幫藝術生沒什么邊界感。“
“沒關系。“林曉說,卻忍不住思考小雨的話——周揚從沒帶女生來過這種場合?
演出結束后已是深夜。周揚堅持送林曉回家,盡管她一再表示可以自己叫車。
“這是紳士風度問題。“周揚堅持道,“而且這個點叫車也不安全。“
出租車里,兩人都有些沉默。一天的相處讓林曉感到一種奇怪的親近感,仿佛認識了周揚很久,而非僅僅幾周。
“謝謝你今天邀請我。“下車前,林曉真誠地說,“我很開心。“
周揚看著她,眼神溫柔,“我也是。下次...“
“下次?“林曉挑眉。
“下周六有個法國電影展映,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林曉發現自己已經在期待下一次見面了。“把詳情發給我。“她說,然后猶豫了一下,補充道:“我應該能去。“
接下來的兩周,他們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見面。周揚帶林曉去了許多她從未聽說過的小眾展覽和演出;而林曉則邀請周揚參加了一次金融圈的酒會,讓他見識了她專業領域的一面。
六月的第三個周五,林曉加班到深夜。走出公司大樓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她沒帶傘,只好冒雨跑到路邊叫車。到家時,她已經渾身濕透。
第二天早上,林曉醒來時感到頭痛欲裂,喉嚨像被火燒一樣。她勉強摸到床頭柜上的手機,看到三條來自周揚的未讀消息:
「早安,今天天氣不錯,要不要去北海公園劃船?」
「你還好嗎?通常這時候你已經回復我了」
「林曉?」
她艱難地打字回復:「抱歉,可能感冒了,不太舒服」
不到二十分鐘,門鈴響了。林曉拖著沉重的身體去開門,看到周揚站在門外,手里提著幾個塑料袋。
“你看起來糟透了。“他直白地說,眉頭緊鎖。
林曉想反駁,卻突然打了個噴嚏。她穿著睡衣,頭發凌亂,素顏的臉上泛著不自然的紅暈。
周揚不由分說地進門,把袋子放在廚房。“我買了藥、水果和一些食材。“他說,“你去躺著,我來熬粥。“
“你不用...“林曉虛弱地說。
“閉嘴,病人沒有發言權。“周揚輕輕推著她往臥室走,“去躺下,量過體溫了嗎?“
林曉搖搖頭,感到一種奇怪的順從。她習慣了獨立處理一切,包括生病。上次有人照顧她是什么時候?大學時室友給她倒過一杯熱水?
周揚從藥袋里拿出體溫計遞給她,“先測體溫,我去煮粥。“
林曉乖乖地含住體溫計,聽著廚房里傳來的鍋碗聲。38.5度,她看著體溫計上的數字,感到一陣眩暈。
周揚端著托盤進來,上面有一碗冒著熱氣的白粥和幾碟小菜。“高燒啊,“他看了看體溫計,“先吃點東西再吃藥。“
林曉試圖坐起來,卻感到一陣天旋地轉。周揚立刻放下托盤,扶住她的肩膀。“小心。“他的聲音突然變得很溫柔。
粥很簡單,只有米香和一點點鹽,但對林曉來說卻無比美味。她小口小口地吃著,注意到周揚正專注地看著她,眼睛里是她讀不懂的情緒。
“你不必這樣照顧我。“吃完粥,林曉低聲說。
周揚笑了笑,“我知道你很獨立,但偶爾讓別人照顧一下也不錯,不是嗎?“
林曉沒有回答。藥效開始發作,她感到眼皮越來越沉。
“睡吧,“周揚輕聲說,“我就在客廳,有事叫我。“
林曉想說什么,但意識已經模糊。在半夢半醒間,她感覺到有人輕輕拂開她額前的碎發,然后是一個輕柔的觸感——可能是錯覺——落在她的額頭上。
當她再次醒來時,窗外已是黃昏。房間里很安靜,只有空調輕微的運轉聲。她坐起身,感到好多了。床頭柜上放著一杯水、藥和一張紙條:
「去超市買了些食材放冰箱,記得多喝水。有事隨時打電話。——周揚」
林曉拿起手機,看到周揚兩小時前發的消息:「退燒了嗎?」
她回復:「好多了,謝謝你。你還在我家嗎?」
「剛離開不久,有個拍攝工作。明天再來看你」
林曉環顧四周,發現公寓被收拾得異常整潔——連她平時隨手亂放的文件都被整齊地摞在書桌上。廚房里,冰箱被塞滿了新鮮食材,灶臺上還放著一鍋保溫的粥。
一種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周揚的照顧讓她感到溫暖,同時也讓她感到脆弱——她習慣了掌控一切,卻在這一天里完全依賴于另一個人。
第二天中午,周揚如約而至,帶著更多的食物和一束向日葵。
“給病人一點顏色。“他把花遞給林曉,然后仔細打量她,“氣色好多了。“
林曉接過花,不知為何有些手足無措。“謝謝,你昨天...幫了大忙。“
“朋友之間不需要這么客氣。“周揚自然地走進廚房,“餓了嗎?我買了雞湯。“
他們坐在客廳里吃午飯。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向日葵在玻璃瓶中綻放。林曉發現自己正在觀察周揚——他說話時微微上揚的嘴角,笑起來眼角的細紋,還有那雙骨節分明、帶著些許疤痕的手——藝術家的手。
“你的手怎么了?“她忍不住問。
周揚看了看自己的手背,“哦,這個?在尼泊爾時不小心被巖石劃的。沒什么大礙。“
“你經常這樣...冒險嗎?“
“不算冒險吧。“周揚思考了一下,“只是有時候為了拍到好照片,需要去一些不太方便的地方。“
林曉皺起眉頭,“你有沒有想過安全問題?醫療條件?萬一出事怎么辦?“
周揚笑了,“你說話越來越像我媽了。“
“我是認真的。“林曉放下筷子,“自由職業者也需要考慮醫療保險和退休計劃。“
“哇,從生病直接跳到退休計劃。“周揚做了個夸張的表情,“這就是華爾街精英的思維方式嗎?“
林曉感到一陣惱火,“我只是覺得你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多考慮一些。“
氣氛突然變得有些緊張。周揚的表情嚴肅起來,“林曉,我理解你的擔憂。但對我來說,生活不僅僅是計劃和保障。有些經歷和感受,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但金錢能保障你擁有那些經歷。“林曉反駁道。
周揚搖搖頭,“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太不同了。“
一陣沉默。林曉意識到他們的第一次爭執就這樣發生了,而且是因為如此根本的價值觀差異。
“抱歉,“最終她說道,“我不該對你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
周揚的表情軟化下來,“我也該道歉。我知道你是出于關心。“他頓了頓,“其實...你說得對,我在財務規劃上確實很隨意。上次報稅差點出問題。“
林曉忍不住笑了,“真的?“
“真的。“周揚做了個鬼臉,“自由職業者的稅務太復雜了。“
“如果你需要幫助...“林曉猶豫了一下,“我可以看看你的財務狀況,給你一些建議。“
周揚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他拿出手機,“我手機里有個文件夾,全是各種票據和賬單...一團糟。“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他們一起梳理了周揚的財務狀況。林曉驚訝地發現,盡管周揚看起來對金錢漫不經心,但他的攝影收入其實相當可觀,只是缺乏有效管理。
“你完全可以通過合理規劃獲得更好的財務自由。“林曉指著她整理的表格說,“這樣你既能繼續旅行拍攝,又不用擔心養老問題。“
周揚認真地看著表格,然后抬頭看她,“林曉,你真厲害。“
這簡單的贊美讓林曉心頭一暖。她突然意識到,盡管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此不同,但也許正是這種差異讓他們能夠互補。
“所以,“周揚收拾著文件,“下個月我要去云南拍攝一個少數民族文化專題,大概兩周時間。“
林曉感到一陣失落,卻只是點點頭,“聽起來很有趣。“
“等我回來,“周揚看著她,“我們可以繼續這些...財務課程?“
“當然。“林曉微笑著說,“隨時歡迎。“
周揚離開后,林曉站在窗前,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她意識到,在短短幾周內,這個自由散漫的攝影師已經悄然走進了她的生活——和她精心規劃的世界。
更讓她驚訝的是,她竟然對此感到期待而非抗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