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各方計較,商賈入場
- 三國:我在曹魏當細作
- 暮夜沉雪
- 2356字
- 2025-05-15 08:51:45
六月將至,烈陽愈發燥熱,一大早起來參加朝會的徐庶用衣袖扇著風,才堪堪好受一些。
些許能躲陰涼的地方早已被占據,徐庶看著日冕的指針虛影,晃蕩著終于是到了時間。
而今他已不再是簡單的一名官員,而是丞相府屬,雖然還在擔任太常丞,但或許要不了多久便會被曹操調任。
而今朝堂雖然還是依托大漢原本的那套秩序運轉,實際上軍政大權早就被曹操分配在自己人的手中。
待到朝議開始,徐庶仍舊是從前的模樣,乖乖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余光不時望向夏侯惇的位置。
自博望坡大敗,夏侯惇身負重傷被第一時間送回許都救治,而今勉強能上朝。
對于徐庶不時飄過來的視線,夏侯惇沒有覺得羞辱,只覺得自己躁得慌。
當初徐庶所言他概不相信,如今兵敗卻也不敢去看徐庶了,只是沉默的低著頭。
軍職被削去的他本沒資格上朝,但曹操的特許他也便來了,說是要給他一個驚喜。
什么驚喜?夏侯惇很快便聽到了好消息!
“之前朝議,征調各州郡糧草為何還未到達?”
堂上曹操面色陰沉,荀攸快速起身,拱手回道。
“丞相息怒,今年新糧還待七月收割,大抵八月可送往京師。”
“而今堪堪至六月,百姓家中皆無糧以度日?!?
“各地望族亦無法壓迫無糧之百姓,籌措糧草恐難為矣......”
荀攸所言曹操如何不知,但當初要的可不是百姓的糧食,而是讓世家大族出波血。
百姓沒有糧食是必然的,這一點不需要他荀攸說。
但你世家問你要糧你說百姓沒糧拿不出來,自己那府庫之中可是積山之糧?。?
這一點也是徐庶提出來的,以出錢納糧為由,增加各地的太學入選名額。
雖然有點效仿靈帝賣官鬻爵的意味,但進了太學后放何處為官不都是曹操一句話?
然這些世家大族硬是不上鉤,畢竟就算不出錢納糧。每年也都是他們家族中的子弟入太學。
但若是如此,曹操又豈會接納徐庶的進言?曹操等的就是荀攸站出來哭窮!
作為荀彧的堂侄,荀攸在朝堂的地位亦為一流,并非是他借著荀彧的光,而是他自己的真材實料!
見曹操忽地嘴角翹起,荀攸心底嘆息一聲,此乃陽謀啊!
即便是明知陽謀,世家也會上鉤的,想到這里他便也低頭不再言語。
“近日有許多富商尋我,欲捐錢財、糧食報效朝廷,我以為心有國民者當賞!”
“賜他等人子嗣可入太學學習,諸位意下如何?”
太學府是何處?當初設立之時或許還能有些許平民百姓進入,而今早就成為世家門閥牢牢掌握的地方。
漢朝可沒有商人不能從政的說法,但世家大族多是耕讀之家。
雖也都有些從商之舉,但大抵都是讀書人自己關起門干的事。
商賈這種和泥腿子好不了多少的存在,有資格能與他們并列?
“丞相萬萬不可!”
“此例萬不能開先河!”
“.......”
文武序列中,眾多臣子總算是回過味,紛紛起身諫言。
作為世家代表人,荀彧沒有動身,一樣沒有動身的,也僅有徐庶與那毒士賈詡。
作為計劃發起人,原本是曹操要籌措糧草,為曹仁先鋒部隊用作調度。
若是糧草不夠,曹仁勉強發軍也不過是固守,但若有了這批糧草,未嘗不可嘗試奪回宛城。
徐庶此計看似是幫助了曹操,實則不過是惡化曹操與世家的關系,同時又以拉盟友的理由將商賈拉攏進來。
商賈是什么?有利益的時候,他們是最堅強的后盾,沒利益的時候說不定跑的比世家還快。
加之徐庶分管太學,名義上曹操是蛋糕的分配者,但只要徐庶操作得當,未嘗不可......
眼見這些世家大族,一個個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貓一般,徐庶也不再隱身,迅速站出身來。
曹操見徐庶開始動作,也是松了口氣,讓他自己頂住壓力他實在是扛不住??!
可這徐庶似乎是叛變了,張口就站在了世家那邊。
“丞相!庶覺得為國為民者不可辜負,然......”
“我等入朝為官,心中亦有家國百姓,與其要那商賈捐財納糧,不若我等自發捐物以供朝廷!”
“我等文人,亦愿為國為民慷慨解囊!”
見徐庶站出來說出這些話語,諸位臣公無不贊嘆,這徐元直聽聞風評不好,實際上也是個忠厚之人??!
至于捐錢納糧之事,之前不同意是因為沒有對手,現在有了自然是要出的。
“但已捐物的商賈,亦不可寒了世人之心,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庶以為可為太學選調生,考試甲等方可入地方為吏員.......”
好你個徐大忠厚!看似老實原來在這里等著!
曹操自然是品出徐庶的意思了,既讓世家出了血,又讓商賈能入場,即便只是地方吏員,然也是官身!
待到商賈數量足夠多了,曹操又何嘗不可玩均衡之道,讓世家與商賈去爭斗?
徐庶這一步棋下的妙,但也并非是沒人看不出來,荀彧、荀攸乃至程昱、賈詡等人。
身為曹操的頂級謀士,又豈會看不出徐庶的所作意欲何為?
但現在他們不會輕易跳出來,原因就是曹操南下的利益不單單是個人利益,他們各自家族也有利益牽扯。
待南方拿下,多少官方把持的生意流入各家,又何懼一些泥腿子出身的商賈?
也正是這些人沒有動作,下面的人也便默許了徐庶的提案。
不過是地方的吏員,只要能把握好,當是沒有問題......
當真沒有問題么?曹操可深知徐庶到現在還沒說出,不讓后續再效仿此例的關鍵啊!
漢朝商業雖不如后世,然亦有許多大家靠著商業起勢,如那關中無鹽氏、洛陽師氏、齊地刁氏......
以往士人多不在乎,只因這些商賈都是需要依附世家存在。
而今有了曹操這個依靠,又怎會如以往那般簡單?
能在讀書人的世界中,一步步做到富甲一方。
即便因動亂有所衰敗,然其中有能力者,又豈會因做一吏員便碌碌無為了?
這就是徐庶當初為他指點用以抗衡世家的手段,雖然所費時間頗多,但有用就可以。
至于徐庶口中開辦官方的教育場所,將天下有能者收入帳下,曹操也只能作罷。
這東西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看似美好實則難以實現,不若前者來的實際。
“既如此,便依徐丞令所言,至于其中巨細,便由徐丞令奏章而定!”
定下決定,曹操便也安心商議那南征之事。
曹仁做先鋒的事由早已商定,而今則是商議那七月新糧收割后的事宜。
徐庶上言靠近南郡之錢糧盡數運往前線,可減少損耗亦能為曹仁先鋒軍解難。
而臨近北方之州郡,則是運往許都而后隨大軍一同出發,以免再生那堵陽事端。
糧草跟隨大軍出發,雖會拖延大軍進度,但徐庶所言也不為錯,不過是耗費些時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