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忽悠太學生,孟德夜難眠
- 三國:我在曹魏當細作
- 暮夜沉雪
- 2279字
- 2025-05-12 00:05:00
預料諸葛誕有問題的徐庶還來不及去細究,當日下午這小子便被授官去了青州,做了一地縣令。
按照諸葛家的逼格,這諸葛誕明顯是無限拉跨了諸葛二字的含金量。
但這一切都與徐庶無關了,他想到一個極其絕妙的點子。
拉攏官場的老油條們自然是不成的,但拉攏年輕一代呢?
有荀惲這個家伙打先鋒,徐庶能察覺到這群混小子內心的火焰。
封建父權不容挑釁,作為大家族中的年輕一代,即便他們滿懷熱情,但很多時候不得不屈服于家族。
若是潛移默化改變他們,加之年輕人本就有沖勁希望打破規則。
未來待他們成長起來,又何嘗不是一張龐大的關系脈絡?
曹操給的職位好啊,給的真是到了徐庶的心坎上!
朝政的核心實際上就是權力,而權力結構的組成便是這一個個官員。
徐庶手里握的,便是未來朝堂的天!而他掌握這天的第一步,便是取消了下午的騎射課業......
君子六藝、策問朝論每日都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其它的課程都沒辦法,只有這騎射因為一場突來的大雨被耽擱了。
與其讓這群小子窩在屋里看書,不如他來講一堂課!
“起!拜恩師!”
作為平日批改他們策問諫論課業的老師,徐庶自然是當得起一聲恩師的。
雖然大多都是由他手下的五經博士批改,他不過是最后檢查有無遺漏的吉祥物,但誰又能說他不是恩師呢?
徐庶見滿屋密密麻麻的太學生,心底也涌現了些許緊張之感。
給古人上課,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唬得住。
擺手令眾人坐下,徐庶便正式進入自己人生第一堂思想教育課程。
“今日由我來講一堂課,課題便是大漢以何治天下!”
將手中記錄手書的木板放下,徐庶望著竊竊私語的學子們,隨意指了一人起來回答。
“學生董輝,字亮之!”
那人起身先是自我介紹,便開始了自己的回答。
“我朝以孝治天下,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謂孝上可至君王,下可達親眷。”
“我朝歷經四百年而不衰,蓋因尊孝而上下有序!”
這一點很多學子都能答出來,但徐庶想聽的可不是這些,旋即擺手讓其坐下。
“方才亮之所言,諸君自然都懂,不需要我來解析一番了吧?”
徐庶戲言讓場中眾人一笑,原本嚴肅的氛圍開始冰解,徐庶見此才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想必諸位都知道,我徐庶便是被曹丞相舉薦,才能入朝為官。”
“依照孝道而言,庶喪母未過三年守孝,便入朝為官,可謂不孝!”
這個話題瞬間將眾人拉回冰點,畢竟這可是曹操所為,即便是他們再熱血也不敢指點。
沒想到徐庶卻將話題一轉,說回到了方才董輝所說的話題上。
“正如剛才那位同學所言的,所謂孝上可至君王,下可達親眷。”
“與父母之孝乃是家孝,是為小孝。與國家之孝乃是國孝,是為大孝!”
“諸君于此,未來都將成為大漢棟梁,所謂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赤霄為君死。”
一句后世的詩詞令現場眾人熱血沸騰,不過還是有人發現了華點,問了句什么是“同學”。
徐庶是口誤嗎?當然不是,這同學二字是他故意說出來,用一個標簽將這群小年輕綁定在一起!
“同學,便是同道而學者,故為同學!”
解釋完同學二字,徐庶馬不停蹄的開始講述什么叫家國之孝。
“昔日武帝,三敗匈奴彰我大漢之威!”
“其中無數將士橫尸塞外,于家中父母而言此為不孝,于家國卻為大孝!”
“若無千萬將士,邊疆不知何日安寧!”
年輕人喜歡聽什么?無外乎這些歷史的熱血與遺憾,還有那建功立業的英雄事跡!
接下來的課程可謂是一場說書人的獨秀,徐庶口中在塞外大破匈奴的冠軍侯宛若天神。
明明眾人皆知那霍去病事跡,在徐庶口中宛若活了過來一般,仿若他們此刻正跟隨冠軍侯一路破敵。
說是上課,徐庶倒像是一個說書先生,所講的事例大多為那些為國捐軀者。
甚至還講了那司徒王允當年是如何智謀董卓,最后卻為國捐軀家中子嗣僅有兩人幸存的事情。
大抵上熱血是年輕人的通病,這些太學生還沒有歷經官場的爾虞我詐,平日學習五經、君子六藝和朝堂策問也多為枯燥。
而今對于徐庶口中那所謂的家國大業吸引,恨不得自己化身為為那段歷史上的人物,去逆天改命一次!
“諸君都是國之棟梁,未來天下也便在諸君身上擔著!”
“我大漢以孝治天下,所需的孝絕非是簡單的孝順父母供養長輩!”
“自古忠孝難兩全!忠君者安國撫民豈可言之不孝也?”
徐庶為這次授課做了個結尾,同樣的,也算是為自己開脫了一些流言蜚語。
并非我徐庶不孝順,而是國家需要,我的大孝遠高過小孝!
實際上這就是偷換概念,單凡有個官場老油條在這里,都能把徐庶辯的無地自容。
可誰叫曹操要讓他來當什么太常丞呢?如此良機不忽悠......
是發掘優秀人才,建設和諧大漢的好事,他徐庶不利用就算是白白浪費這大好機會了。
“拜謝恩師!”
伴隨徐庶的離去,屋內的太學生們較之往常有了些許改變,或是互稱同學,或是談論徐庶口中的“孝道”。
本以五經博士為授業、太學生自學為主的太學之中,忽地掀起了一陣微風。
原本為了官位互相競爭的太學生們,被同學二字緊緊捆綁在一起,茶余飯后自是要吹些牛立志匡扶社稷的。
畢竟當今太常丞都說了,未來的社稷重擔就在他們身上,或可比肩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存在。
誰不想成為徐庶那句詩詞中的人呢?所謂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赤霄為君死!
何等的志向,何等的文采!就是這句詩詞感覺好像有點不對,但不對在哪里他們又說不清楚......
漢時樂府詩詞暢行,徐庶這一句詩也是樂府之行文,問題便在于,那赤霄二字乃是漢高祖劉邦的天子劍!
作為臣子,能手持天子劍是何等的榮光?而這句詩詞傳到曹操耳中,攪的曹操又睡不好覺了。
“我不明白!”
“先是短歌行,后有這提攜赤霄之句,這徐元直所寫的詩詞.......”
“都是我的想法啊!!!”
所謂知己莫過如此,徐元直近期的佳作,曹操都自覺能配得上,當然不會為了是對方的詩詞而嫉妒。
單純是想知道那一句詩詞的整篇,可惜今夜已深,某人自覺不能叨擾對方,故自己窩在床上輾轉反側。
誰能想到,那獨霸北方赫赫威名的曹操,竟然會為了一句詩詞睡不著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