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朱肅淮:此戰首功當屬博洛!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30字
- 2025-06-08 17:35:56
很快,拜斯噶勒賣隊友的結果便顯現了出來。
小五千外藩蒙古兵頭也不回撤出戰場的動作,直接帶崩了整個戰局。
原本還能在明軍反撲下勉強維持的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直接給所有人表現了一下什么叫做兵敗如山倒。
無數人丟盔棄甲轉身逃跑!
朱肅淮一馬當先,帶隊直沖清軍中軍。
在他身后,明軍騎兵策馬狂奔,攆著崩潰的清軍不斷擴大戰果。
“殺啊!”
“大明萬勝!”
“……”
呼喊聲響徹戰場,被圍在營盤內打了七八天,受夠憋屈的明軍發起了全面反撲。
戰場上,黑壓壓的明軍士卒如同漲潮時的浪頭,一浪接一浪,不斷拍向清軍陣列。
而清軍則是一路丟盔棄甲的跑著,被明軍銜尾追殺,遺尸一路。
朱肅淮所率之精騎不可阻擋的沖殺到了清軍中軍,手中長槍揮舞,佟養甲被挑落馬下。
薩哈見此欲要轉身逃跑,朱肅淮猛地擲出手中長槍,長槍穿胸而過。
咔嚓一聲,在無數人的注視下,清軍大纛旗傾倒于地。
頓時,戰場上響徹陣陣歡呼。
明軍士氣大振,清軍最后的抵抗也是悄然間消弭于無形,剩下的事情也就只是追敵擴大戰果,以及收攏俘虜,打掃戰場。
“賊將已死,投降不殺!”
“跪地棄械,投降不殺,頑抗到底,死路一條……”
……
是夜,明軍大營!
天黑之后,明軍各部都結束追擊,紛紛收兵回營。
整個大營內,隨處可見歡聲笑語。
他們被清軍壓著打了這么長時間,如今總算大敗敵軍,扳回一局,將士們如何能夠不振奮。
中軍大帳內,朱肅淮高坐在主位上。
在他面前,軍中諸將分別落座,眾人看向朱肅淮的目光中滿是敬仰。
軍人就是這樣的,誰能為他們帶來勝利,他們就服誰!
朱肅淮呵呵一笑,開口道。
“此戰我軍能大破清軍,實在是可喜可賀,諸位將軍都辛苦了。”
“如今戰事終于結束,來,讓我等一同滿飲此杯!”
朱肅淮舉杯,眾將紛紛應下。
大家一同喝下了一杯烈酒。
“哈哈,痛快!”
朱肅淮一抹嘴,接著道。
“稍后,本帥會將此戰之戰果上報朝廷,向朝中為大家請賞。”
“不過在此之前,咱們自己可以先把慶功宴辦起來,把賞銀發下去……”
朱肅淮從來都明白,想讓人死心塌地跟著你混,光給榮譽是不夠的。
物質條件也必須得跟上!
可如今的大明朝廷,窮得尿血,朝廷給底下士兵發賞的概率,僅僅只高于天空中自己下起銅錢雨。
故而,朱肅淮也不指望從朝廷那里搞錢,而是準備自己先發賞,把戰功賞賜給兌現下去。
正好,他之前在蕭縣時,從士紳大戶手上撈了不少銀子,目前還有富裕。
眾人見此,忍不住齊聲歡呼。
上面的老大要發錢,這種事情誰能拒絕?
很快,隨著朱肅淮授意,朱恭榆帶隊抬著一箱箱白銀走了進來。
打開箱子,里面的銀錠在燭火下照射下,反射著誘人的光澤。
而后,朱肅淮就開始挨個給眾將計算軍功,并將賞銀發下去。
當然,他今天發的只是給將領們的賞銀。
給底下大頭兵的賞銀,朱肅淮同樣準備要自己來發,而不經手眾將。
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底下將領貪墨該給士兵們的賞銀。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樹立自己在小袁營中的威望。
嗯,底下的大頭兵們別的可能不記得,但誰給他們發的錢,卻一定能記得。
挨個兒給眾將發完賞銀,朱肅淮動身回到自己的軍帳,埋首書案,準備書寫捷報向朝中報捷。
他才剛回到軍帳,王赦便趕來稟報道。
“啟稟總兵大人,我軍此戰的戰損和戰果統計出來了,請您過目。”
朱肅淮擱下手中毛筆,從王赦手中接過軍報,翻閱起來。
【徐州并芒碭山一戰,我軍總傷亡5729人,其中,中軍營,左右二營共戰死1793人,傷殘577人;親兵營共戰死413人,傷殘185人;余者皆為輕傷】
看著此戰的傷亡統計,朱肅淮沉默了。
要知道,小袁營在戰前一共也就只有不到一萬五千人而已。
一戰傷亡小六千,對小袁營來說,絕對能稱得上一句傷筋動骨。
幸而,此戰小袁營的戰果也算相當不菲。
【戰果方面,我軍此戰共殲滅建奴有生力量一萬二千余人,陣斬清軍主帥滿洲正藍旗旗主之子固山貝子愛新覺羅·博洛,蒙古八旗甲喇額真薩洛,梅勒章京瓜爾佳·圖賴等,生擒漢軍正藍旗參領佟養甲。】
【此戰,共計斬殺滿洲正藍旗千余,漢八旗八百余人,蒙八旗七百余人,外藩蒙古兵一千一百余,劉部戰俘四千三百余,共計斬獲敵軍首級八千余。】
【俘獲清軍漢八旗651人,蒙古八旗537人,劉部戰俘3422人,共計4610人。】
值得一提的是,明軍對劉部戰俘,以及外藩蒙古兵的斬獲,多在這段時間的攻防拉鋸戰中產生。
而對漢八旗,以及蒙古八旗的斬獲,則是主要在今日大勝后追殺敵軍的過程中。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在這段時間的攻防戰中,八旗兵大多都只是督戰而已。
真正上前線廝殺的,只是劉部戰俘,以及外藩蒙古兵。
翻看著軍報,朱肅淮忍不住嘴角一勾,淺笑搖頭。
“我軍此戰能勝,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首功當屬清軍主帥博洛也!”
“若非他輕敵冒進,率七百滿洲八旗翻山突襲我軍后營,反被本帥設伏全殲,此戰我軍想勝,恐非易事。”
要知道,在博洛所部被朱肅淮設伏全殲之前,別看雙方鏖戰八九日死傷甚眾,但戰場上其實只是明軍和投降明軍在互相傷害。
最多也就是外藩蒙古兵有所折損,清軍八旗本部的傷亡并不多。
若非博洛輕敵冒進被朱肅淮全殲,讓清軍失去統一的指揮,清軍即便戰況不利,可憑借其騎兵優勢,也是隨時都能撤走。
根本不至于被明軍打的大敗,死傷如此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