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避實擊虛,圍魏救趙
- 抗清:讓大明再次偉大!
- 聽風煮雨夜
- 2089字
- 2025-05-24 08:41:19
朱肅淮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這次來犯的明軍有多少?”
“回軍師的話,此次來犯之明軍漫山遍野,少說也有數萬之眾,應是劉良佐所部主力殺至。”
親兵將自己已知的消息說出。
朱肅淮和袁清素聞言,一顆心都是忍不住直往下沉。
朱肅淮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自己身邊的親兵吩咐道。
“傳我軍令,立即召集眾將,前來蕭縣縣衙軍議!”
他的親兵錢科聞言,當即點頭應是。
轉身小跑著前去傳達朱肅淮的命令。
而朱肅淮則是翻身上馬,帶著袁清素等先一步往蕭縣縣衙而去。
很快,一行人就進了蕭縣,奔馬來到縣衙外。
朱肅淮滾鞍下馬,帶頭大步向著縣衙內走去。
很快,老營諸將便前后抵達了蕭縣的縣衙大堂。
袁清素,何大,劉勝,朱恭榆等人各自落座。
待所有人都坐下之后,朱肅淮大步走到大堂中間,朗聲道。
“諸位想必應該都已知道發生了什么。”
“明軍臨淮總兵劉良佐忽然殺至徐州,趁我軍攻城之際,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掌盤子率我軍主力退守大營,戰況焦灼,十分危急。”
“故而傳信我部,命我部立即東進增援!”
“諸位是個什么想法,都說說吧!”
“我想聽一聽大家的意見!”
朱肅淮話音落下,袁清素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夫君,徐州城下戰況危急,我軍當立即東進增援。”
袁清素明顯有些焦急。
雖然袁時中把她的婚姻當做拉攏朱肅淮的籌碼,但由于她和朱肅淮屬于兩情相悅,故而袁清素對自己的父親也只是稍有怨氣。
如今聽聞自己父親先是被流矢所傷,而后又被官軍重兵圍困,生死不知,她沒辦法不焦急。
何大也是站出來道。
“軍師,下令吧,末將愿為大軍前鋒。”
朱肅淮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他明白,自己現在沒得選。
目前他手上的小袁營老營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設三大掌旅統領。
這三人中,袁清素身份最高,說話份量最重。
很多時候,她說話的份量,甚至要比朱肅淮還重。
只是袁清素受三從四德的傳統觀念影響,習慣于以朱肅淮馬首是瞻。
這才讓朱肅淮在老營中算是有了實權。
然后,就是何大次之!
至于說劉勝?
他一個新降之人,掌旅的位置都還沒能坐穩,說話自是沒什么份量。
目前這種情況下,既然袁清素和何大達成了統一意見,那即便是朱肅淮也沒辦法反對。
當然,他也不能反對。
袁時中對他有恩,先是拜為軍師,又是嫁女,甚至還給予兵權,把小袁營的老營交由他統領。
亂世之中,這樣的大恩,說一句恩同再造毫不為過。
袁時中被困,朱肅淮無論如何也不能無動于衷。
否則,他將來即便能奪得天下,身后名估計也得和吳三桂,洪承疇這些類人生物不分上下。
朱肅淮稍稍沉吟一陣,然后接著說道。
“增援是肯定的,但在動兵前,必須得先探查清楚徐州城下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
“然后才好去實施!”
朱肅淮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朱肅淮將前來傳信的袁時中親兵喚了進來,命他將徐州城下的具體情況,再給眾人復述一遍。
待親兵講完,朱肅淮這才開口道。
“目前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我部目前有兵馬三千人,可徐州城下的明軍卻是足足有數萬之眾。”
“這種情況下,我部若是直接增援,去徐州城下同明軍作戰,那就是飛蛾撲火。”
“非但不能為掌盤子他們解圍,甚至還有可能連我們自己也得搭進去。”
朱肅淮此言一出,大堂內氣氛頓時一凝,眾人臉上的神情都變得極為沉重。
“夫君,那你以為我軍該怎么做?”
袁清素開口追問,聲音中滿是期許。
希望朱肅淮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來,在她眼中,自家的男人是無所不能的。
朱肅淮蹙眉沉思,一旁的劉勝忽然開口提議。
“既然直接增援徐州行不通,那我部或許可以嘗試去斷明軍糧道。”
眾人聞言,紛紛意動。
“這倒是個好主意。”
“確實可行!”
劉勝開口繼續做出詳細解釋。
“臨淮總兵劉良佐率軍從臨淮奔襲徐州,軍中所攜帶的糧秣必然有限,需得靠民夫轉運糧秣才能維持軍隊所需。”
“若我部能斷掉劉良佐糧道,那么等劉良佐糧盡,必然退兵,如此一來,我軍被圍在徐州城下的主力,便能安然脫身。”
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朱肅淮,仿佛是在等待他拍板。
朱肅淮見此,嘆了口氣道。
“諸位是否忘記了徐州?”
“徐州乃運河樞紐,兩淮重鎮,城中豈會缺糧?”
“即便我軍能斷掉劉良佐糧道,徐州城內的糧草也足以支持劉良佐部繼續作戰。”
瞬間,縣衙大堂上的氣氛再度為之一沉,嘆氣聲不斷響起。
但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時,朱肅淮忽的若有所思的說道。
“不過,我倒有一策,或可一試,只是風險大了些……”
袁清素急忙追問。
“敢問夫君是何策略?又有多大風險?”
朱肅淮抿了抿薄唇。
“避實擊虛,圍魏救趙!”
不等眾人繼續追問,朱肅淮便接著說道。
“劉良佐是臨淮總兵,駐地在臨淮,距離中都鳳陽不過幾十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衛鳳陽。”
“徐州其實不是他的防區!”
“若鳳陽安然無恙,他自然可以從容增援徐州,率軍作戰。”
“可如果鳳陽遇襲呢?”
“劉良佐必須得第一時間率軍回援,確保鳳陽安危,否則一但鳳陽出了什么意外,皇帝不會饒了他。”
當然,皇帝的問責是一方面。
現在都崇禎十五年年底,快十六年了,崇禎的問責最多也就欺負欺負孫傳庭這樣的老實人。
對于左良玉,劉良佐這樣手握重兵的軍閥,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威懾力。
更重要的是,劉良佐所部駐扎臨淮已經有幾年了,一直將臨淮當做大本營來經營。
劉部將領士卒的家眷,基本上也都集中在臨淮安置。
劉良佐不可能容許自己的老巢有失!
這是比皇帝問責更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