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雷滾滾,烏云壓頂。
袁不凡緩緩睜開雙眼,知劫數到,今日要受罡雷三擊,若挺得過去,則有希望,若挺不過去,身死道消。
那猴子見袁不凡睜開了眼,緩緩站立起來,急忙不再撒潑,模樣老實,憨態可掬,跪拜在前,不斷磕頭禮拜。
袁不凡見此微微一笑,道:“你這猴子,整日在我洞府內擾動,意欲何為?”
那猴子聽了這話,抓耳撓腮,唧唧咋咋,不知要說什么,隨后見袁不凡也不了解它,便拿起蜜桃,恭敬遞上前去。
袁不凡接過桃子,笑著問:“哦?你是見我有幾分神仙風采,欲拜我為師?此即是汝所獻拜師禮?”
金絲猴被說中了心思,饒著袁不凡轉了幾圈,非常興奮的不斷做出肯定的動作。
袁不凡笑著摸了摸它腦袋,嘆息一聲,指了指洞府外那充滿壓迫的滿天烏云,道:“若能度此劫,教你一些口訣也可。”
說罷,身形飄逸,縱身而出,踏空而上,立于虛空。
漆黑濃密的烏云蓋頂,大風鼓蕩,吹得稀疏除的樹木折斷一片,隨后便是豆大雨滴瓢潑而下,真是那邪風怪雨。
一道沉悶而長的雷吟持續不短,似乎拉開雷劫序幕。
袁不凡立于空中,巋然不懼,眼眸低沉,道心堅固。
一道霹靂伴隨著一聲刺破耳膜的雷鳴,轟轟聲不絕于耳,雷電銀蛇如絮般在雷云中不斷集結,最終化作一道手臂大小,噼里啪啦,劈向袁不凡靈體。
與雷電接觸的一剎那,劇痛伴隨著麻痹傳遍全身,原本以靈力凝實而成的肉身,僅僅只是遭受了一道雷劫,便潰散無蹤,將袁不凡徹底打回原形。
此原形也不是鬼,也不是仙,即是那本命金華。
一點金光,灼灼其華,搖曳不定,似乎隨時湮滅。
全身遭受巨大痛苦的袁不凡心下駭然,但很快恢復冷靜,為了這一刻,他已準備多時。
寧心靜氣,以禪定力,隨念進入初禪,進而二禪,三禪,四禪。
入四禪已,在進一步,入第五次第空無邊處定,破色界天,入無色界。
一剎那間,一切痛苦消滅,烏云,狂風,暴雨,乃至雷電,一切有色之形,如紙碎成無盡碎片。
轟隆。
第二道閃電劈落,落在空中那一道金華之上。
這一次,沒有感受到任何痛苦,一切色界所有事物,皆如夢幻。身在無色界中,觀察自身,隨天雷降下卻是如洪水般肆虐的能量,唯此一點金華不滅,所有一切功用修行所得,皆化為泡影。
如此也好,倀鬼身本就污穢,正好借此雷劫,將此陰鬼之身,徹底滅盡,將來才好修為。
無論雷電如何在那一粒金華如何肆虐,卻不能傷害分毫,反而將殘余的一些鬼類污穢之氣清除。
雖在渡劫,但袁不凡已胸有成竹,此次雷劫,再也不能傷他分毫。
還差一些,最后將此鬼類種子也滅卻,將來重塑道體,才不會留下隱患。
如此思考,袁不凡心中一動,隨后嘗試控制著本命金華,不斷上升,最終沒入雷云。
那雷云此時雷電彌漫,一道道粗細不一雷蛇狂涌,隨著金華的闖入,便不斷匯集而來,雷電與雷電之間在金華之上不斷碰撞,最終聚集成為一個恐怖雷球,將整個金華包裹在內。
滋滋滋,恐怖的強雷不斷的發出令人汗毛倒豎的聲音。
地上,洞府門口惴惴不安的小猴子見到這幅景象,嚇的不斷發出怪叫,想要沖出去,卻又不敢,只能在洞府內不斷亂跑。
不知過了多久,轟的一聲巨響,雷團爆炸,無數細小如蚯蚓般的雷蛇向著四面八方激射而出,最終彌于無形。
烏云隨著雷團爆炸,徹底化作瓢潑大雨落地,天空迅速光明。
正是那:
煙霞碧空金華現,瑞氣萬條上乘仙。
袁不凡卻在心中忍不住大笑,幾近癲狂:哈哈哈哈……道爺,道爺……我成了!
四面八方靈氣狂涌,那金華如同旋渦黑洞,不斷的吸取純粹天地靈氣。
也不顧及什么鬼體受不受得了,此時哪里還有什么身體,但存最后一點靈光不滅,其余受生胎器,早被雷劫滅的干凈。
即如此,正是成先天道體之絕妙時機。
此道體莫說是鬼胎之類,就算具足人身胎器,也遠遠不及。
憑借著第五次第定帶來的強大意志力與專注力,整個虎頭山乃至方圓幾百里的靈氣都被調動,快速的向著袁不凡方向聚集。
平安縣,城隍老爺此時有些駭然的感受著那不同尋常的靈氣波動,心中愈發不安,囔囔道:莫非虎頭山中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妖魔?莫非是化形不成?
化形老妖,實力不輸飛天真人,乃至更勝,若真如此,平安縣則有大難矣。
三個晝夜之后,一道身披云霞,似一襲白衣道人,從天而降,落在洞府外。
卻見他氣質悠閑,神態無拘,五官出塵,長發披落,和光與塵,通真達靈,真是個好道胎,長成了仙人風采。
此人不是袁不凡,又更是誰。
三道雷劫,將他鬼胎洗凈,成就道體,雖非真仙之體,但已擺脫輪回之身,但從此時吞霞飲霧,不食人間,壽命悠長,悠游自在。
此劫令他如獲新生,遠超尋常凡夫修仙。
說諸修道人境界幾許,縱是那代代奇才,少說也要三百年入道境,一千年濟玄境,三千年飛升境,萬年乾元,至于那虛無縹緲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境,卻非多少年所能衡量成就。
此時袁不凡,已超入道境界,是濟玄真人矣,陰陽濟會,壽元近數十萬,算是半個神仙了。
凡人欲修此道,萬中無一,其中一者,少于千年,乃至少于五千年苦修,難以成就此玄妙道果。
進洞府后,那猴兒又諂媚無比的上前恭敬禮拜磕頭,想必是掛念著袁不凡之前許諾。
今成道體,不再受鬼胎之累。接過猴兒手上蜜桃,咬了一口,便覺果香四溢,味道勝妙。
袁不凡笑言:“今傳汝太乙金華宗旨,至于能悟多少則看你自己悟性。”
這太乙金華宗旨卻是袁不凡前世背的滾瓜爛熟,乃是呂洞賓所作,過去對此有諸多疑惑,現他初成道業,于大道見解已經非當初,知此太乙宗旨絕非托名假作。
天色漸漸暗了,一人一猴,于月光下,林泉邊傳道。
只聽袁不凡聲音空曠響起,那猴兒也知此般造化難得,此時不復從前頑劣,尊重跪在師傅坐下,豎耳聆聽。
自然曰道,道無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
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
古來仙真,口口相傳,傳一得一。自太上見化,東華遞傳呂祖,以及南北兩宗,全真可為極盛,盛者盛其徒眾,衰者衰于心傳,以至今曰,濫泛極矣!凌替極矣!極則返,故蒙凈明許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別傳之旨,接引上根。
……
如是太乙十三章,一一詳說,那猴兒本就通靈,記性更好,只要袁不凡說過一次,便牢牢記住,寧死不忘。
至于其中深意,則是全然不解。
說罷此章,忽然之間,月光如柱,以清涼色,圓照師徒二人,一人一猴,皆各有所悟。
一時間,月華濃郁,充沛心靈,山中一切生命,亦覺察此寧靜道韻,紛紛漠然,細細體察,稍有智慧,得大利益。
那猴兒也知師傅所傳妙法非凡,就地磕頭不斷。
袁不凡卻起了戲謔,道:“即入我門中,賜汝一名,就叫悟不空,如何?”
猴子聽了這話,高興的上躥下跳,抓耳撓腮,想要說話,奈何生于獸類,未全道力,難發人言。
情急之下,便似是而非的喊了幾聲“悟不空”“悟不空”,真是高興極了。
袁不凡緩緩起身,看了一眼天色已現出魚肚白,笑言:“我當出山,會在平安縣中煉心修行,汝現參就宗旨,將來若有疑惑,可來縣中尋我。”
不空聞言,即作揖行禮,恭送師父。
袁不凡得道之初,諸般神通,自然應用。
便見他抬手揮了揮,即有一道煙云生在腳下,將他托起,卻是舉霞飛升之妙法。
雖然比起之前所見那兩位仙人仙姑的駕云神通,袁不凡舉霞,如同爬云,一去六七里。但卻大大滿足了袁不凡御空飛行之好。
爬至云層之上,觀一輪紅日,從東邊日出,卷一片云霞,好是愜意瀟灑。
一時興起,取幾片云霓,煉成錦緞,作成華服,真是流光溢彩,華美璨麗,神仙風流。
袁不凡駕云飛天之術不算高明,僅憑法力催動,也無其余法門,說是爬云,一去七八里,用時半刻鐘。
可這樣的速度,卻已非凡夫可及,若全力駕馭,一日夜也能趕兩三千里路了,空中更無曲路。
得此神通,遨游長空,當真乃是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