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滅夏?兩路包抄,專打七寸,這就夠用。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難有低頭時
- 2204字
- 2025-05-06 00:01:00
朱元璋瞅著朱棡眼里直冒的小星星,臉黑得跟鍋底似的。
應天府是什么地界?
全國的心臟,富庶繁華,江南富商齊聚秦淮河畔撒錢聽曲。
再瞧瞧太原,風吹石頭跑,放眼望去全是兵營糧倉,商業和娛樂比南京土多了。
也就是朱棡口中的那句老話:應天府有“秦淮河夜生活”,太原只有“刀削面配老陳醋”
所以,朱棡小兔崽子算盤打得叮當響,直接把老朱的氣話當圣旨?
但話說回來,老朱心里明鏡似的,這混小子雖說皮得能掀翻房頂,可論才智、軍事部署能力卻是朱家二代里拔尖兒的。
那這要是讓朱棡守著應天府當米蟲,那不是拿金鑲玉當夜壺使嗎?
因此,朱元璋氣歸氣,狠話放出去,但真要把朱棡拴在眼皮子底下,他日邊疆有個風吹草動,上哪再找這么能打的兒子?
朱元璋越想越氣,突然抄起案頭一本奏章,“嗖”地朝朱棡甩過去,奏章在空中劃出道弧線,差點糊在朱棡的臉上:
“昨夜那破事先放下,咱等會再找你算賬,先問你點正事!”
朱棡手忙腳亂接住奏章,還未來得及翻閱,便聽見上面的朱元璋緩緩走了下來,開口道:“咱打算明年收拾川蜀那小崽子明升。”
“可這仗怎么打,咱心里還沒譜。”
“而你小子不是整天自詡能文能武?說說你的主意!”
對此,朱棡微微一怔。
明升這名字確實生僻得像沒背過的考點,但他老爹明玉珍可算個人物。
元末的那堆草頭王里,這位仁兄硬是在川蜀盆地圈出塊地盤,掛起“大夏皇帝”的招牌。
這倒不是與大明有什么關系,而是因為明玉珍姓“明”,所以在稱呼上便是明夏政權。
可惜,這政權跟個宅男似的,守著四川盆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沒陳友諒的野心,也沒張士誠的高調,在歷史課本里就占了半行小字。
不過,明玉珍這人倒真有兩把刷子,輕徭薄賦玩得挺溜,把川蜀百姓從元朝苛政里撈出來,愣是養出個“天府之國 2.0”版本。
但老話怎么說來著?“王業不偏安,偏安非王業”,窩在盆地里享清福,哪能擋得住朱元璋橫掃天下的虎狼之師?
如今大明版圖都快拼成整塊拼圖了,就剩川蜀這塊邊角料,老朱眼里早把它當盤里的肥肉,早晚得下筷子!
這明升就是繼承了明玉珍的家業,可年紀頗幼,縱然是猛虎,也不過一頭幼虎,這朱元璋這頭猛虎跟前,也僅僅是待宰的羔羊。
思索完以后,朱棡便是正了正神色,拱手開口:“父皇謬贊了,兒臣才疏學淺,豈敢妄議軍國重事?”
“自陛下定鼎應天,天命所歸、人心所向,明升據川蜀一隅,不過困獸之局。”
“我大明虎狼之師若至,順天應人、勢如破竹,彼必知天命難違,唯有獻土歸降一途。”
朱棡的這番話,就像給朱元璋灌了蜜,緊繃的嘴角終于松了下來,眼角眉梢都染上笑意,抬手虛點了點朱棡:“就你這個小兔崽子的嘴甜!”
“但也別給咱打馬虎眼,行軍打仗不是兒戲,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走錯半步就是萬人枯骨。”
話罷,朱元璋的面色,又是升起些許嚴肅之色。
對此,朱棡又是低頭思索了一下,方才開口:“父皇,川蜀之地向來以‘四塞險固’著稱,明升必然會將地勢之利發揮到極致。”
“如今瞿塘峽已被其設下天塹,江上橫陳鐵索如蛟龍攔路,兩岸峭壁間滾木礌石蓄勢待發,一旦有船只靠近,頃刻間便能碎于江心。”
“更棘手的是峽口兩側,明夏布下數百架投石機與強弩營,箭矢巨石可覆蓋方圓百丈江面。”
“再往北,劍門關倚峭壁而立,東邊夔門鎖控長江,皆是‘一人荷戟,萬夫趑趄’的絕境。”
“若無破局良策,我軍即便百萬之眾,也難越雷池半步。”
這番剖析條理清晰、鞭辟入里,將川蜀地形之險與明夏防御之固拆解得分毫不差。
朱棡不僅點明瞿塘峽鐵索橫江、滾木礌石的致命殺招,更精準指出劍門、夔門的險峻地勢對大軍推進的掣肘,連暗藏的火力部署都推算得絲絲入扣。
這番見識,便是讓徐達、鄧愈等沙場宿將聽了,怕也要撫掌驚嘆。
誰能想到這平日里不著調的晉王,論起排兵布陣竟有如此老辣的眼光,胸中韜略絕不輸朝堂之上那些征戰半生的悍將!
朱元璋的眼眸一亮,便是重重拍了拍朱棡的肩膀,震得人差點踉蹌:“好小子!能把川蜀的七寸摸得這么透,沒白養你!”
“既如此,破局的法子,總不至于藏著掖著吧?”
話罷,朱元璋又是充滿期待的搓了搓手。
朱棡迎著朱元璋灼灼目光,無奈撇了撇嘴,卻正色侃侃而談:
“川蜀憑險自固,只要倉廩充實,明升龜縮重慶路,即便是縮頭烏龜也能當個三年五載。”
“但再堅固的鐵桶也有縫隙,所以咱們得玩一出‘聲東擊西,掏心挖肺’!”
“同時發兩路大軍,北路大軍大張旗鼓強攻天險,戰船列陣、擂鼓震天,逼明夏將精銳全拽到長江防線!”
“但南路才是殺招!精選輕騎,循著當年鄧艾滅蜀的陰平古道摸進去,神不知鬼不覺端了成都。”
“屆時,順江而下直搗重慶,管他明升是三頭六臂,還是明夏有諸葛之才,都得被咱們包了餃子!”
“這就是兩路包抄,專打七寸。你防正面?我便繞后偷家。”
話音剛落,朱棡直接背過身去,把朱元璋晾在原地,大剌剌地沖一旁候著的王景弘揮了揮手,下巴一揚:“磨磨蹭蹭的干什么?還不快去給本王沏壺好茶!渴死我了!”
那副旁若無人的架勢,仿佛剛才在朝堂上指點江山的不是他朱棡,倒像是個逛累了茶館的閑散王爺。
對此,王景弘僵在原地,喉結上下滾動著,兩只手在袖籠里攥成了汗津津的拳頭。
去取茶吧,老朱還沒發話,這于禮不合。
不去吧,眼前這位小爺的脾氣他可太清楚了,真惹惱了指不定當場發作。
糾結再三,王景弘偷偷抬眼瞟向朱元璋,活像只被架在火上烤的鵪鶉,連聲音都帶著顫:“陛...陛下,您看...”
朱元璋不耐煩地揮了揮袖袍,仿佛要趕走周遭的聒噪:“磨蹭什么,滾去!”
話音未落,王景弘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腳底生風地竄了出去,心里暗自慶幸,總算是不用在這爺倆的夾縫里當受氣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