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是費了一番口舌的...”
聽得李斌反問,杜縣丞一臉訕訕的陪著笑意。
他不知道李斌忽然如此關心孫銘案是個什么情況,但他卻明白。如果自己真敢答“是,他孫銘乖乖回家了”,那絕對是在沖著李斌貼臉開大。
在前面“知情不報”尚未過關時,再敢跳臉,那就是他杜峰AC數了。
而在另一邊,聽到杜峰話里的“口舌”,李斌只是無奈地輕笑擺頭。
在這官員對百姓就是絕對壓制的明代,“口舌”,往往只是這些儒家士子們習慣性使用的謙詞。
口舌通常代表上手段;而上手段,往往就代表更重的刑罰,或是干脆不太能見光的手段。
至于真正意義上的口舌勸離...
你特么就是碰見海瑞當知縣,估計都沒戲。
畢竟,人只是不貪,不代表人不遵循儒家士大夫的這一套玩法。
同樣,聽到杜縣丞的說法后,李斌也懶得去責問對方什么“有話為何不能好好說”之類的狗屁問題。
李斌更加關心的問題是:似乎,這孫銘的表現,不像是受人指使告官的人啊?
在李斌原本的猜測中,這孫銘極有可能是嘉靖找來的“狗托”。
故意狀告張太后的胞弟張延齡,以讓嘉靖在奪權路上,獲得更多的主動權,以及法理大義。
但如果孫銘是狗托的話,那么找他當托的人,大概率就是現在完全被嘉靖掌控的錦衣衛。而以錦衣衛的實力,想要在京師中保下一個人,又并不困難。
按正常的邏輯,想要人孫銘當托。不說許以重利,你最少得保證人家的人身安全吧?不然別人憑啥給你當托,幫你出頭?
所以,如果孫銘是嘉靖的“托”,那么在他遞完狀子的那一刻,他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個可以讓嘉靖借題發揮的理由,他便送上了。
何必繼續賴在宛平縣衙,非要挨上一頓毒打,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離去...
而如果這孫銘,真就是一個被建昌侯張延齡逼到走投無路的普通人...
不好!
李斌心頭瞬間一跳:
“這孫銘的案子,經手人有多少你知道嗎?”
“這下官說不好。接狀的書吏、刑房衛書辦、承發房的書吏,再到順天府那邊...”
“以及縣衙外的那些狀師...”
順著杜縣丞的話頭,李斌補充一聲后。便直接拍案而起,邊走向知縣公廊外,邊喊:“來人,備轎南城三里屯。”
若孫銘真只是他宛平治下的一個普通百姓,那他這狀告建昌侯的案子,在經過這么多的經辦流程后,大概率已經暴露。
一來,孫銘本身,估計沒多少保密意識;二來,該案中每個環節的經辦人,似乎也沒有替他保密、遮掩的必要。
加之張家勢重,李斌毫不懷疑,會有人為諂媚張家,而向建昌侯報信,通知他有人告他的事。
一旦消息走漏,那孫銘絕對沒有什么好下場!
今天,已經快六月過半了。
距離孫銘狀告建昌侯,已經過去了一月有余。
客觀來說,李斌現在才發現這個案子,才知道這孫銘可能遭到報復,已經晚了。
可無論是出于所謂的責任心,還是INTP那特有的探索欲,李斌都想往南外城走上一趟。去親眼瞧瞧,那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以及這孫銘,又是否真的遭受了建昌侯的迫害。
如果讓自己見到,那孫銘完好無損,李斌便不會再管這個案子一分一毫;可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那孫銘已經被迫害至死、至殘...
那這個案子,李斌說什么也要管上它一管!
在沼氣工程大獲成功,京師內的變化也沿著自己預先謀劃的角度,順利推進的當下。加上又坐上了正印官的位置,衙門里的人都得捧他、吹他,便是有意見,也得拐彎抹角地提出,而不能當面頂撞...
在這種生活狀態下,李斌不可避免地有了些膨脹心態。
雖還不至于催生出“我不是針對誰,而是在座各位都是煞筆”的囂張,卻也多少有點了“改變大明,似乎不過爾爾”的感覺。
便是那所謂的張家,所謂建昌侯,膨脹狀態中的李斌,也敢碰它一碰...
...
...
轎子搖搖晃晃,轎子前方的儀牌左右搖擺。
這種晃來晃去的感覺,就好似那催眠。不一會功夫,便讓李斌在轎內昏睡過去。等到清醒時,入眼便是一排正升起炊煙的農舍。
一里甲模樣的老者,正緊張地侍立轎旁,等待著李斌下轎。
“宛平縣民孫銘,可住于此?”
等那里長見禮完畢后,李斌開口問道。
一邊問,一邊掃視著眼前的這片村落。
一百多戶人家的宅子,沿著村中土路延伸。各家后院往后,更有阡陌縱橫,連接著他們平日勞作的農田。一切都顯得很是正常,不過是普通農村的模樣。
可不正常的是,一聽李斌是來找孫銘的。那里長的臉色驟然一變:
“回大老爺問,吾這屯里,沒有...沒有叫孫銘的人。”
“沒有?”
李斌的眼神,從里長緊張的臉上,轉移到身邊的一名皂隸。
那被李斌盯上的皂隸立馬開口:“回老爺,城南三里屯,就是這里。小人在京師生活這么多年,絕對不會找錯地方。”
說罷,那皂隸便眼神不善地瞄向里長:“你這老東西,莫不是在誆騙大老爺?!”
“豈敢豈敢!就是再給小人十個膽子,小人也不敢欺騙老爺啊!”
本就因年歲大,從而在動作上顯得有些顫顫巍巍的老人,這會抖得更厲害了。在如狼似虎般的皂隸們,隱隱前壓的逼迫中,這老人很快就頂不住了。
只聽其“噗通”一聲,跪在李斌腳邊,聲音中也帶上了一絲哭腔:“求大老爺開恩啊!”
“不是小人故意瞞著大老爺,只是那孫銘而今,已經被打得下不來床了。他還有妻兒、老母要養。這你們若是再將人拿去,他...他肯定是活不了了啊!”
“等會!”
那老者哭訴到一半時,忽然被李斌抬手打斷:“什么叫我們再將人拿去?老先生,你可瞧好了,我們是從宛平縣來的。你莫不是認錯了人?”
“沒有,沒有!小人年輕時,念過兩年書,識得些文字。定不會認錯...”
“就是你們宛平拿的人,這一拿就是五日。”
“好好一個活蹦亂跳的人,走著出去,躺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