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叔早已備好車馬。待得老爺小姐用膳過后,且請過夫人骨灰,便起程前往城外普渡寺。侍衛(wèi)隨扈眾多,雖浩浩蕩蕩,卻不顯前簇后擁,反倒頗為威嚴與肅穆。
途中偶有小貴人家遇見,消息靈通之輩早已認出新郡丞出行,頗有見識之士卻瞧出這位新郡丞不凡異于諸大人。待傳至太守、郡尉時,太守不由撫掌感嘆,頗為賞識。圣濟之名不虛傳,文武相濟,侍衛(wèi)家仆常行常隨,皆律于已,由此可見一斑!
郡尉卻是有些憂心忡忡,“大人,那慶王密信之事,我等該如何處之?”
太守聞言,卻冷哼一聲,“哼,慶王好手段。借刀殺人,還要看這刀愿不愿意借呢!”
郡尉神色微變,轉(zhuǎn)眼卻是冷汗直冒。方覺不妙,勉力收斂神態(tài)。幸而太守自顧?quán)皣@,未曾察覺。
普渡寺階梯從山腳直通山頂。馬車停下,云叔掀簾,圣濟起身下了馬車,從下向上望去,山峰郁郁蔥蔥,雄偉挺拔。寶寺紅墻黑瓦琉璃塔,隱約于蔥蘢秀色間,紫煙云繞內(nèi),鐘聲傳四野……頗為神禪!
圣濟贊道一聲,“好一番莊嚴肅穆之氣象!”
圣微下車后,來到父親身邊。看向普渡寺,亦是感受到了山寺莊嚴與神禪。
周圍眾百姓見到官家貴人紛紛自覺避讓,圣濟領(lǐng)著女兒圣微拾階緩緩而上。普渡寺前廣場,主持叁渡大師率領(lǐng)寺內(nèi)諸高僧與弟子待迎郡丞圣濟大人。
登山多時,圣濟方攜女圣微臨身普渡寺前。叁渡大師率領(lǐng)諸高僧弟子共迎圣濟大人。
圣濟自是速請諸位免禮,后與叁渡大師見禮。叁渡大師禮了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圣大人蒞臨本寺,山寺上下不勝榮幸!”
圣濟亦回禮了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圣濟不敢當。普渡寺名傳江南,善渡往生。此次攜女微微前來,為祈已亡人李氏往生極樂,萬望大師不吝相助。圣某銘刻五內(nèi),再拜謝大師!”隨即又深深一躬身拜謝。圣微也跟隨一起拜謝。
叁渡大師上前一步,雙手扶起圣濟,又及圣微,神色無常禮了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渡人難!渡已渡心更難,亦如渡劫、渡難、渡厄……雖千萬難,吾往矣!渡眾生往生極樂,乃我佛、我寺、我輩宏愿。圣大人、圣小姐,不必如此。請隨貧僧來!”
圣濟、圣微在大雄寶殿內(nèi)禮了佛。又在叁渡大師主持下,諸高僧一起為李氏做了一場盛大法事。
圣濟舉香額前敬向牌位,“愿夫人往生極樂!”
圣微亦如此,“愿母親往生極樂!”
叁渡大師領(lǐng)諸高僧同呼,“李靈湘施主往生極樂!”
法事儀式過后,圣濟命人為普渡寺添香油錢萬余兩銀。叁渡大師回禮,“南無阿彌陀佛,圣施主有心了。”
……
話說來普渡寺的眾香客,與圣濟、圣微一道有相似心愿的不少,其中就有白竹青和他女兒白敬婷。這一天,白竹青和女兒白敬婷,還有養(yǎng)女白西思,早早就出發(fā)往普渡寺而來。待得他們來到山寺前時,看到寺廟諸高僧攜弟子們集于寺前。只聽周圍人小聲言語道是在等侯某位貴客到來。
白竹青與白敬婷、白西思,還有諸香客亦只好隨同一起立于旁等待。
等到圣濟攜女兒圣微出現(xiàn)時就認了出來,白竹青與白敬婷、白西思心中皆驚喜萬分。不成想救命恩人也身在江州城中!
待得將亡妻唐氏牌位安置好于普渡寺內(nèi),又請得高僧弟子做法事。白竹青給亡妻敬上一柱香,念叨,“楠晴放心!為夫會替你照顧好婷婷的。”
白敬婷一同敬香,柔聲哀思道,“娘親安息。往生極樂!”
白西思同敬同祈。
儀式諸畢,白竹青帶著女兒找到等侯的圣家下人。使了銀子,央求欲要拜見圣大人再叩謝救命之恩。那圣家下人聽聞此言不敢作主,退回了銀子,將二人領(lǐng)至管家白叔處。
白竹青快步上前,拱手作拜禮,“見過管家大人!祝圣大人、圣小姐福祥安康!”
白敬婷跟隨身后,作萬福拜禮,“見過管家大人!祝圣大人、圣小姐福祥安康!”
白西思陪在小姐一旁,同禮同祝。
云叔見到白竹青父女二人,當即記起來了,拱手作揖回禮,“白班主、白姑娘,安好!”
白竹青當即解釋,“方才于寺前,得幸再遇見圣大人、圣小姐。圣大人救命之恩,無以為報。惟愿得見叩首再謝救命之恩。”
云叔既已知來意,對此類小事早已有所應(yīng)對,“白班主、白姑娘,你們的謝意,圣府已收下。老爺為官自是為民請命,為民保安,是代天子造福一方百姓!你們自不必如此。”
白竹青聞言,遲疑片刻,爾后道,“謝管家大人解惑!如此,我與敬婷便失禮先行告退。”
正欲轉(zhuǎn)身離去,叁渡大師正引圣濟、圣微從往生殿內(nèi)出來,前去膳廳就用素齋。圣濟、圣微與白竹青、白敬婷突然就照了面。
白竹青連忙拉著女兒白敬婷跪下叩首,“拜見圣大人!圣大人、圣小姐福祿吉祥!”
白敬婷跟著父親,柔聲道,“拜見圣大人!圣大人、圣小姐福祿吉祥!”
白西思陪在一旁,同跪同拜。
圣濟看著白竹青、白敬婷,略作思索,方想了起來,“原來是白班主、白姑娘,免禮。”
圣微方見到兩人,就想了起來。瓜州渡口初見,印象頗深。在圣微看來,這白姑娘恍若從戲文里走出來一般,滿足了她對才子佳人的幻想。
聞言,白竹青與白敬婷方一道起身,仍舊俯首躬身,共言,“謝大人!”
白竹青又與主持叁渡大師見禮,“白竹青見過叁渡大師!”
白敬婷亦隨父新作萬福拜禮,“白敬婷見過叁渡大師!”
白西思陪在一旁同禮。
叁渡大師禮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三位施主貧僧有禮了!”
云叔來到老爺跟前,簡單重述,“白班主他們得見老爺小姐在此,特意前來向老爺再拜謝前番瓜州渡口相救之事。”
圣濟聽得如此,氣勢威嚴如常,“白班主不必掛懷。瓜州渡口之事,乃本官職責之內(nèi)。剿匪安民,皇命所指!”
叁渡大師對瓜州渡口之事亦略有耳聞,禮了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圣大人威武!雖受皇命而為,然得民之所冀,固民之所幸也。”
圣濟大人身向北拱手而拜,“圣某身受皇恩,代天子造福一方百姓。皇命所指,雖半刻不敢忘也。”
眾人皆隨圣大人向北拱手而拜,“皇恩浩蕩!”
之后,白竹青攜女兒白敬婷、白西思,向圣濟大人、圣小姐和叁渡大師告退離去。
……
用過午膳后,叁渡大師引圣濟、圣微往后山散步消食。圣濟與叁渡大師談興漸濃,遂在后山瀑布下煮茶品茗,坐而論道。
論道,無論是年紀輩分抑或是學問智慧,圣微尚不宜旁觀或參與。且昨夜未睡足,今日又頗為奔波,已覺疲憊困頓。向父親大人和叁渡大師言及困意,得了允便領(lǐng)小蓮往早已備好的廂房而去。
“大師方才言及渡人、渡己、渡心,我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平生追求,‘渡’之一字,且有過往、現(xiàn)在與將來,人皆有過往,如何明悟已心,直抵彼岸?”,圣濟言道。
叁渡大師,緩緩斟茶一杯,“如這水自高處而落,今日被我等取來煮茶,又將被飲下……”,再伸出手來凌空一夾,一片飄落的樹葉被夾于指間,接而言道,“昨日不可追,今日猶自顧,明日惶惶不可知。如這葉子飄向何處?須知一切皆有緣法。明悟往世因、今世果,天地與我,方知世間眾生皆是眾生、我方是我。”
圣濟點點頭,轉(zhuǎn)而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得乎?”
叁渡大師雙手合掌,禮了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如渡眾生皆往生極樂。大善哉!”
圣濟難得露出展顏歡笑,“與大師所見略同!當浮一大白。今日且以茶代酒敬大師。大師且共舉一杯!”
叁渡大師笑道,“樂幸之至。”
隨后,又閑聊了許久。言及道,叁渡大師告知圣濟,南山有玄塵觀,觀主玄清道長修為高絕、道法精深,常與之論道,頗得明悟。何日儒釋道再相約三家共論,定能有所再悟。
圣濟欣然應(yīng)允,且言待得過段時間將公務(wù)處理妥善,再與兩位共論道法。
待得圣微午憩醒來,已將到日落時分。圣濟攜女兒圣微拜別叁渡大師及諸高僧。
馬車行走在田野間官道上。來時未曾留意過,返程途中,圣微看得頗為興致盎然。暮色暮青雖沁群青,略帶夕陽余暉,頗覺已減幾分清冷。目之所及,遠近處皆偶有百姓犁田翻地,或人力或使牛。
空氣里略微嗅到翻土帶來明凈、清新且渾厚的清香,讓人感受到釋然與希望的愉悅!腳程快的燕子已經(jīng)飛回,隨著農(nóng)人的翻耕,不少鳥兒時而盤旋低空,時而落下覓食。樹梢上嫩芽才冒小角尖尖,花苞正在蘊育中。大地上星星點點綠意生。
看得圣微頗有一種結(jié)廬種花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