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巡弋法旨
- 我以靈寶鑄長生
- 星疏豹
- 2008字
- 2025-06-09 20:27:57
“那道兄到云笈閣來是?”
“帝流漿之事,我亦是首次聽聞。”黃鶴生道:“所以到云笈閣中,查閱一些記載,也好做些相關的準備。”
應闡道:“看來道兄是有意參與山中巡弋了。”
“正是。”黃鶴生點點頭:“院中道功難得,這是一個機會。”
“而且山中的靈株、藥草,若是得承帝流漿的菁華,也會藥性大漲。”
“所以帝流漿降世之后,亦是到山中采藥的絕佳時機。”
應闡道:“此事我亦已從書中知曉。”
“是啊。”黃鶴生微微一笑:“道友如何作想?”
“我聽說,道友也得了都考院的上考,那至少也煉開八、九竅了吧。”
“你我修為相當,若有巡弋、采藥之意,正可以結伴互助。”
應闡怔了一怔。
黃鶴生與他自松風壇后,就沒有過什么交集,偶爾路上遇見,也只互相點點頭以為示意。
今日忽然打了招呼,閑敘這么久,原來是有此念。
他想了想,才道:“此事,我還要再考量一番,只好推卻道兄的好意了。”
黃鶴生有些意外,但也沒再多說,只道:“機會難得,道友還是不要太過躊躇為好。”
應闡知道黃鶴生說的機會,是指巡弋之事,也算一片好意,因此只是點了點頭。
黃鶴生見狀,也不再多說,拱了拱手告辭離去。
應闡收回目光。
巡弋之事,他其實是有些興趣的。
尤其他在云笈閣中,抄錄了許多道書,去年從都考院得來的道功,早已花的七七八八了。
只是他和黃鶴生不算熟絡,修為其實也并不相當,結伴的意義不大,所以才沒答應下來。
但是此事確實可以考慮……
“可惜,玄英已到院中靜室閉關去了,否則正能結伴同行。”
想到此處,應闡不由搖了搖頭。
他仍看完了手中的兩本書,又禁不住,找來更多相關書籍翻讀,直到止靜才從云笈閣中離開,可惜猶有許多困惑不得開解。
有一本雜記中說道,帝流漿是月上神祇灑向人間的恩澤,這究竟是真是假?
若為假,帝流漿又是為何而生?又為何有如此玄奇?
又為什么上古之時,帝流漿是每甲子降世一次,如今卻不再有規律可言?
……
此時已是淺夜,應闡走在路上,心思猶盤旋在因帝流漿而生的種種遐想之中。
直到推開院門,才因眼前景象回過了神。
“仙子,這是做什么呢?”
“道士!”
彩雀兒站在屋檐上,鄭重道:“我在等帝流漿。”
“……”
應闡道:“近古以來,帝流漿已不再常有,有時百年也難得一見,更沒有接連兩夜帝流漿降世的異象發生過。”
“這是今日我才在書中得知的。”
“啊!”
彩雀兒先是十分震驚,隨后又是萬分懊悔:“為什么,昨夜我沒發覺帝流漿降世……”
應闡想了想,只好又把今日了解到的知識給搬出來:“仙子勿要頹喪。”
“且不說,目睹帝流漿降世,也不一定有所收獲,就是得了帝流漿的精氣,也很有可能因無法煉化,失去靈智,乃至癲狂……”
“真的?”
彩雀兒飛落下來,將信將疑。
應闡瞧著它的眼神,只好肯定地道:“真的。”
“呼……”
彩雀兒作出長舒了口氣的模樣,慶幸道:“那我還是不要帝流漿了,自己開悟更好。”
應闡不由一笑。
安撫好了彩雀仙子,他才空出閑來,補上了今日的功課,又從墻上取下乾坤弓來。
借著已恢復如常的月色,應闡看清了弓身上的幾道微小裂隙,指尖在其上撫過,有極明顯的感受。
他搖了搖頭。
這一張弓,用材畢竟太差,經他幾次全力開弓之后,受損已經十分明顯。
畢竟其陪伴了自己,行走四方求道的年月,應闡不禁生出了封存此弓,珍藏起來留念的想法。
不過,他已決定,要接都務院的法旨往山中巡弋,暫時卻少不了乾坤弓護身。
“此行,便算你陪我再走一遭吧。”
他輕輕嘆一聲,將乾坤弓擦拭干凈,便放到了一旁。
未久,天明。
應闡養足神氣,精神抖擻,帶上乾坤弓出了屋門,便往都務院而去。
“道士等等!”
彩雀兒正在樹師兄的枝頭,嘰嘰喳喳的啼囀,忽見應闡出門之時,竟帶上了那一張‘神弓’,連忙一扇翅膀追上:“你去哪兒,怎么法器都帶上了。”
“我待接都務院的法旨,去往山中巡弋,當然,可能也會順道采些靈藥。”
應闡把巡弋之事略略一說,彩雀兒聽了,雙眼登時發亮:“那我跟著道士一起!”
應闡道:“此行可能有些危險。”
“我飛的比道士跑的快多了,不會有事。”
彩雀兒道:“沒有本仙子指引,你怎么采得靈藥?”
靈株、草藥方面的知識,應闡雖也學過不少,但是雜七雜八,卻不能與真正的采藥人相比。
但他每次到山中采藥,都能有些收獲,正是因有彩雀兒之助。
所以彩雀兒這話,確實是難挑得出理。
“唔。”應闡略作考慮,便道:“好吧,那這次也仰仗仙子了。”
“哼哼!”彩雀兒飛上應闡肩頭,歡快地叫道:“出發!降妖伏魔……”
“……”
應闡忽然有些不知道,這彩雀兒在道院里,整日究竟是聽道了?還是到處聽人談天說地去了……
他搖搖頭,放開腳步行去,很快到了都務院中。
都務院的繁忙,一如既往。
不過這一次,應闡倒是用不上尋童子詢問了。
他一入大門,便見到都務院中,專為處理山中巡弋一事,添置了數張長桌,好幾名幫事道人正在案后埋頭忙碌。
或許是因忙不過來,本來負責處理各院司單子的鄭道人,也被調到了此處。
說來也巧,此時鄭道人所在的桌前人數最少,應闡見狀索性便排到了此處。
很快,輪到了他上前,他也看明白了巡弋一事的流程,走近桌前便一拱手,言道:“鄭師兄,我也來請巡弋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