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趙靈兒計賺齊泰,三將遭擒
-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復活祖母
- 相遇依舊
- 4045字
- 2025-06-16 16:15:31
校軍場。
外面,太陽懸掛在天空之上炙烤著大地,樹梢上的知了在不停地叫著。
眾人來到了校軍場。
只見校軍場上大約有一千名左右老弱殘兵。
由于天氣太熱,他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樹蔭之下。
齊泰閃目觀看,只見有的軍士還負著傷,胳膊上、腦袋上纏著繃帶,拄著拐杖,
一個個面黃肌瘦。
校軍場上的那些馬匹也都是羸馬,十分瘦弱。
齊泰看了之后,不禁一皺眉,心想像這樣的軍隊怎么可能會有戰斗力呢?
而且這人數也對不上呀。
于是,他問朱允熥:“征虜將軍,你們的軍隊都在這里了嗎?”
朱允熥笑道:“是啊,這就是我們全部的家底了,本來可能還會好一點,
上一次和海盜交戰,我們死傷了很多弟兄,
我們派人到京師去請求朝廷給我們發放糧食和醫藥等物資,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朝廷沒有發放,
致使很多軍士的傷情得不到控制,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沒有糧食吃,狀態自然不佳呀。”
齊泰聽朱允熥這么一說,心里犯了嘀咕,難道說他們真的只有這么多人馬嗎?
如此說來,加封朱允熥為征虜將軍,好像有點虧了。
那批糧食和醫藥是自己不同意發放的,看樣子,他們這里的確缺少物資啊,自己這么做,好像也有點兒說不過去。
齊泰點了點頭:“這樣吧,回頭我讓朝廷給你們發放一批糧食和醫藥作為補償,希望他們早日康復!”
“多謝齊大人,”朱允熥說,“我們這還缺少馬的草料。”
“也行吧,再給你們運送一些苜蓿過來。”
苜蓿是非常好的草料。
原來,校軍場上的軍士大多是從當地百姓之中抽調過來冒充的,每人賞他們兩塊大饃。
那些羸馬也是從當地老百姓那里牽過來的,所以,齊泰看著就是這樣一副慘不忍睹的景象了。
這些都是趙靈兒的點子。
齊泰不住地抖手,又搖了搖頭。
朱允熥和趙靈兒看了都不禁暗笑。
齊泰嘆息了一聲:“我此次前來,本來是打算從你們這里征調一批軍隊回去的,現在看來,也不用征調了。”
趙靈兒笑道:“齊大人,要不你再給我們調一些精壯之士過來,把這些老弱殘兵換回去。
要不然朝廷加封朱允熥為征虜將軍豈不是一句空言?”
齊泰心想,我要你這些老弱殘兵干什么,還是累贅。
這是肯定不能要的,上一次趙靈兒回去看得很清楚,朝廷有十萬大軍,正在操練。
如果此時,再說朝廷沒有兵馬,無論如何也是交代不過去的,畢竟自己是兵部尚書,掌管全國的兵馬。
齊泰想了想,道:“這樣吧,既然你們兵力太弱,等我回去之后,稟明皇上,看看能不能給你們調過來2000名騎兵。”
趙靈兒一聽,大喜:“齊大人,軍中無戲言,你可是兵部尚書啊,你老人家說話不會是開玩笑吧?”
齊泰手捻須髯,微微一笑:“怎么會呢?
你們也是為了抗擊海盜嘛。
朱棣在北邊興兵作亂,咱們東南沿海一帶絕不能再出差錯,否則,咱們腹背受敵,怎么能行呢?
因此,這一塊也是要重視起來的。”
趙靈兒稱贊道:“齊大人不愧是兵部尚書,考慮問題十分全面呀。
你說得太對了。
咱們必須狠狠地打擊海盜,把他們趕回馬六甲去。”
齊泰點了點頭:“陳祖義和陳士良父子攻占了我們50多座城池。
你們要想辦法把那50多座城池給咱們拿回來。”
趙靈兒的雙臂抱于胸前,笑道:“我們也想把丟失的城池給拿回來,但是,咱們的兵力太少,火力也不行。
陳祖義和陳士良父子有數萬海盜,非但如此,他們還有水師、戰船和大炮,
咱們這么點人馬怎么能是人家的對手呢?”
“這樣吧,我再向朝廷申請,給你們配備十門大炮,五百發炮彈,增強你們的火力。”
趙靈兒一聽,樂壞了:“齊大人威武!”
“如今,形勢對朝廷極為不利,朱棣謀反,聽說他派姚廣孝去和海盜聯系,已經達成了一致協議。
朱棣還有可能去聯絡北元。
朱橚又去聯絡各路的藩王,聽說他已經到了荊州湘王朱柏那里。”
朱允熥就是一皺眉:“朱橚不是已經被廢了嗎?不是被發配了嗎?”
“是啊,可是,沒想到那朱橚十分狡猾,他找出來一個和自己十分相像的人替代了自己去了發配地,
而他本人則躲在了北平。”
齊泰檢閱完軍隊之后,又回到了大帳,眾人接著喝酒,一直喝到天黑。
第二天,齊泰返回京師。
他向朱允炆匯報了去蘇州軍營的經過,以及所見所聞,
果然,朱允炆答應給朱允熥增派了2000騎兵,又配發了許多的糧草和馬的草料等物資。
朱允熥也很高興,因為這么一來,他們就有七八千人馬了,
這可就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了想當年,匈奴的冒頓單于起家就是一萬騎兵。
他用這一萬騎兵縱橫草原,沒有對手。
常遇春曾經說過,只要給他一萬騎兵,便可以縱橫天下。
常遇春可是無敵戰神,他說這樣的話,并非虛言。
常升每日負責訓練,夜以繼日,絲毫不敢懈怠。
開平。
都督宋忠召集徐凱和耿瓛商量如何攻打北平。
三個人商量了半天,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此時,有一名軍士送來了一封信。
宋忠把那封信打開觀看,原來是察罕帖木兒送來的,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說,朱棣造反,我們也很痛恨他。
三日后的晚上,你們從開平、臨清和山海關一帶出兵,經斷崖谷,我們從漠北出兵,夾擊北平。
三個人商量這事兒能不能干。
徐凱憤恨地說道:“張信那小子頂不是東西,居然投靠了朱棣。
否則,朱棣也沒有這么大的膽子。”
宋忠擺了擺手:“人各有志,咱們就不說那些了。
現在有這個機會,咱們和北元共同夾擊北平,應該說勝算還是很大的。”
耿瓛搖了搖頭:“北元也是我們的敵人。
察罕帖木兒說的話能靠得住嗎?”
宋忠一笑:“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此一時,彼一時也。
咱們可以利用北元的勢力,先把北平奪過來,然后,咱們再打北元。”
“你這樣想,察罕帖木兒可能也是這么想的。
如果聯盟的雙方各懷心思,這仗能打得贏嗎?
據哨探來報,老將軍耿炳文和郭英已經駐扎在真定,咱們可以派人和他們聯系一下,這樣勝算更大一些。”
宋忠把手一揮:“不必了。
誰不知道老將耿炳文是一位擅守大將,你讓他守城行,你讓他發起進攻,恐怕他沒有那個膽子。
另外,我們三方加在一起兵力將近10萬。
咱們和北元約好,前后夾擊北平,必勝無疑。
咱們何必通知耿炳文和郭英他們,讓他們分咱們的功勞呢?”
眾人想想,也是這個道理。
三日后的晚上。
月黑風高。
宋忠、徐凱和耿瓛留下了少量的兵力駐扎在開平、臨清和山海關一帶,集結了七八萬的兵馬殺奔北平而來。
很快,他們的軍隊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斷崖谷。
此處地勢極其險要,兩邊都是懸崖峭壁,中間有一條不太寬的路可以通過。
宋忠把戰馬的韁繩勒住了,抬頭往上看,心里開始犯嘀咕。
耿瓛說:“此處容易設有伏兵啊。
倘若朱棣在此留下一支伏兵,我們該如何應對?”
宋忠卻不以為然:“發現你現在膽子越來越小了,是不是被朱棣嚇破了膽。
朱棣有你說的那么厲害嗎?
他在濟南不是被鐵鉉打得落花流水?
那鐵鉉懂得什么用兵之道,他不過是一個押送糧草的官員罷了。
難道我們這些將軍還不如他嗎?”
“都督,話可不能這么說呀。”
“鐵鉉的確有過人之處,他身上有很多優點,是我們比不了的。”
宋忠把手一揮:“不要想那么多,大軍已經到此,豈可無功而返?
命令軍隊快速通過!”
“諾!”
就這樣七八萬的人馬先后進了斷崖谷。
他們剛走到中間地帶,或聽三聲炮響,斷崖谷的左右兩邊,伏兵四起,旌旗遍野。
宋忠、徐凱和耿瓛三個人也慌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兒。
只見山坡之上出現一人,身材高大,相貌英武。
宋忠、徐凱和耿瓛抬頭觀看,見那人不是朱棣,卻又是誰?
在朱棣的身后,站有朱高煦、朱高燧、張玉、張信和朱能等人。
朱棣哈哈大笑:“宋忠、徐凱、耿瓛三位將軍,本王在此已經等候多時了。
你們還不快下馬投降,等待何時啊?”
宋忠、徐凱和耿瓛三人大吃了一驚,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朱棣怎么會在這里出現。
原來那封信是假的,是朱棣請姚廣孝冒充察罕帖木兒的筆跡寫的。
因為,在此之前,朱棣和察罕帖木兒之間,偶爾也會有書信往來。
沒想到這三個憨貨竟然上了當。
耿瓛說:“如果咱們和耿老將軍和郭英他們打了招呼,最起碼也有援軍來救咱們,現在好了,身陷絕地。”
宋忠也很后悔,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
他用手中的大槍指向朱棣:“朝廷待你不薄,封你為王,難道你想造反不成嗎?”
朱棣冷笑了一聲:“朱允炆昏庸無道,自從他繼位以來,一件正事也沒干。
本王抗擊北元多年,不說功勞,也有苦勞,可是,他剛一繼位便把矛頭指向本王,非要削本王的藩不可,本王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
“因此,本王順應民心,發動靖難之役,清君側,誅小人,此乃天下大勢所趨啊。”
“呸!”宋忠啐了朱棣一口,“你分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想奪取皇位,卻說得這么冠冕堂皇。
難道你以為天下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陰謀詭計和野心嗎?”
“張信已經投靠了本王,本王對他十分優待。
你們三位不妨也投降本王,本王絕不會虧待你們的,
倘若遲疑,悔之晚矣。”
此時,張信站到了前面,高聲喊道:“宋忠、徐凱、耿瓛你們三人已經中了埋伏了。
趕快下馬,投降吧!
燕王仁義,如果你們投降燕王的話,將來前途遠大,不失高官厚祿啊。”
宋忠破口大罵:“張信,你個反復無常的小人,賣主求榮之輩,朱棣送你一個婊子,你就忘乎所以了,是也不是?”
張信被他罵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此時,朱高煦不耐煩了:“父王,還和他們啰嗦什么,他們都是一些賤骨頭,不見棺材不掉淚!”
朱棣默然不語。
朱棣是一個很愛財的人,但是,他知道這三位桀驁不馴,很難馴服。
“開弓放箭,用滾木雷石招呼他們!”隨著朱高煦的一聲令下,整個山谷之中頓時就沸騰開了。
宋忠、徐凱和耿瓛他們帶來的軍隊被打得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宋忠大喊:“撤,趕快撤!”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
他們往回奔走,卻發現入口處已經被巨石堵了起來,根本就出不去。
一陣滾木雷石過后,朱高煦興起,率領一支人馬從山坡之上殺奔了下來,
雙方交戰大約兩個時辰過后,宋忠、徐凱和耿瓛這邊死傷了數千人馬。
宋忠的左臂之上也挨了一箭。
最后,被逼得沒辦法三個人只好下馬投降。
朱棣大喜,收編了他們手下的軍隊。
這么一來,開平、臨清和山海關一帶全部歸了朱棣。
消息傳到京師之后,朝野上下為之震動。
朱允炆當時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老朱給朱允炆留下的文官很多,比如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等,
能打仗的武將卻很少,藍玉、馮勝和傅友德等戰將先后被殺,
朝廷上下唯有徐輝祖和鐵鉉還不錯,但是,鐵鉉要鎮守濟南,徐輝祖因為和朱棣有親戚關系,朱允炆心里對他十分忌憚。
也就是說,朝廷現在的局面是讓一些文人去指揮那些武將打仗,
文官又怎么能懂得打仗呢?這分明就是兩個不同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