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緩緩上升,夏悅靠在角落,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機邊緣。她知道那個人是誰。
林致遠。
公司新調來的運營總監,同時也是秦珊的表親。
門開時,她沒有急著出去,而是整理了下衣領,步伐平穩地走向會議室。
明天就是轉型啟動會。
她不能有任何閃失。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會議室,空氣中彌漫著咖啡與打印紙的味道。夏悅站在投影幕布前,身后是一張張或期待、或忐忑的臉。
“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業務轉型階段。”她的聲音清亮而堅定,“新模式不會取代舊體系,而是作為補充,幫助我們拓展市場邊界。”
她點開PPT,展示出詳細的分工圖,“銷售部負責客戶溝通與需求引導,設計部對接用戶共創流程,客服部將建立專屬支持通道。過渡期內,所有原有項目照常推進,新模式僅在試點客戶中試行。”
會議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結束時,不少人已經開始翻閱手中的操作手冊。
但真正的問題,才剛剛開始浮現。
三天后,銷售部的一次提案現場,就出了岔子。
客戶是本地一家知名服飾品牌,原定由資深銷售代表王姐帶隊提案。然而,在介紹新模式時,對方負責人眉頭越皺越緊。
“你們現在搞什么全民設計師?是不是因為傳統業務做不下去了?”
銷售團隊一時語塞,場面陷入尷尬。
最終,客戶提前離席,項目擱淺。
當天下午,夏悅召集銷售部緊急復盤。
“不是你們表達不清,而是立場不夠堅定。”她翻著手中的會議記錄,“客戶問的是‘新模式是否穩定’,你們卻回答‘還在測試階段’。這等于直接給了他們拒絕的理由。”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幾個關鍵詞:“信心、價值、可控性。”
“記住,我們要傳遞的不是不確定性,而是機會。”
隨后兩天,她親自帶隊模擬演練,把每一個可能被質疑的點都列出來,編寫應對手冊,并安排角色扮演訓練。
一周后,同樣的客戶再次受邀來談合作,這一次,提案順利完成。
可還沒等他們松口氣,新的問題又來了。
有三家原本答應參與試點的客戶,突然取消了合作意向。
理由驚人相似——
“聽說你們內部動蕩,新模式只是權宜之計。”
夏悅心頭一沉。
這不是簡單的市場反饋,而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她迅速調取客戶聯系記錄,發現其中兩家,都在最近幾天接到了來自公司內部的匿名電話。
而那個熟悉的身影——林致遠,也頻繁出現在這些客戶的接待名單中。
當晚,她召開核心團隊緊急會議,向大家公開公司財務報表和戰略規劃書。
“我們的現金流健康,利潤穩定,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我們需要自救。”她語氣冷靜,“如果有誰對現狀不滿,可以當面提出來,而不是在背后動搖軍心。”
會議室內一片沉默。
散會后,王姐留了下來。
“夏悅,我……”她欲言又止。
夏悅看著她,“你是不是有什么話想說?”
王姐低下頭,聲音有些發顫,“我婆婆住院了,手術費還差一大筆。我不想冒險。”
夏悅沉默片刻,點頭,“我理解。”
她拿出一份崗位調整方案,“我可以把你調到風險較低的模塊,薪資待遇不變,優先保障你的收入穩定。”
王姐眼眶紅了,“謝謝你。”
夏悅拍拍她的肩膀,“我們一起熬過去。”
三周后的某天傍晚,會議室里燈火通明。
屏幕上,是一個剛剛簽約的新產品方案。
這是第一個完全采用新模式完成的項目,客戶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表示愿意繼續深化合作。
慶功會上,沒有人舉杯慶祝,只有鍵盤敲擊聲和低聲討論此起彼伏。
“為什么沒請媒體?”方晨悄悄問她。
“我們現在要的是經驗總結,不是曝光度。”夏悅一邊翻看項目報告,一邊回答,“下一步推廣,得靠數據說話。”
方晨看著她,忽然笑了,“你比以前更沉穩了。”
夏悅沒有回應,只是盯著屏幕上的某個數字,若有所思。
這時,王姐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份培訓反饋表。
“有個問題我一直想問你。”她頓了頓,“你覺得這次轉型,真的能成功嗎?”
夏悅抬起頭,目光堅定,“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但我知道——如果我們不做,就永遠不會有答案。”
王姐愣了一下,隨即輕輕點頭。
窗外,夜色漸深。
遠處的寫字樓群像一座座沉睡的巨人,而這里,依舊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