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語氣堅定:我有兩個理由,斷定倭鬼的艦隊絕不可能高速返回。
第一,燃油即命脈。
敵艦長途奔襲,航速每增加一節,燃料消耗呈幾何級數增長。若他們像我們這般全程高速機動,半途就會淪為太平洋上的鐵棺材。
第二,百眼巨人〔加賀號航母〕的最快速度為28節,這是倭族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記得仁奕14年加賀號海試報告,全速狀態下鍋爐壓力超標12%……這注定它的航速最多27節,實際航速不會超過26節。”
陳勇以前是老軍迷,曾經對這艘航母有過研究。
〔加賀號航母〕采用三段階梯式飛行甲板與三層機庫,和〔赤城號〕一樣也繼承了艦載機數量大大受限的缺點。
它還有一個先天不足,它是作為一艘裝甲非常厚實的戰列艦下水的,艦體寬度大于〔赤城號〕的同時長度卻短了20米,導致最上層飛行甲板也短了20米,只有232米。
由于艦體長度和甲板寬度都比〔赤城號〕略小,所裝鍋爐數量也比〔赤城號〕少7座,航速只有26.7節,對外宣稱27.5節。
〔加賀號〕自帶燃油8000噸,煤1800噸,14節航行屬于最經濟時速,每天消耗燃油300噸,如果超過20節航速,一天消耗500噸燃油,如果全速消耗翻倍。
所以陳勇有把握追上倭族航母戰斗群。
只要放向對,就追的上。
軍官們暗暗稱贊,這些雖是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的必修課——研究各國海軍的戰艦。
但很多學生考完試就把這些忘記到腦后,沒想到他連細節都記得那么清楚。
陳勇接著說道:“為了這艘百眼巨人,倭鬼就得把速度降下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丟棄這艘巨艦。
也就是說,即便是沒有補給艦和油船,倭族艦隊最高航速也不會超過27節。
況且他們還有速度更慢的補給艦和油船。
補給艦和油船的設計是承載量而非速度,當下世界各國的補給艦航速都不高,一般都在14至18之間,這是公開的秘密。
他們長途奔襲,燃油是命脈,不可能把命脈油船丟了。
以上兩條,決定敵艦的平均航速在15至17之間,而我們的快速艦隊,可以始終以32節航速飛馳。”
“戰爭從不按計劃進行,但勝利永遠屬于能抓住對手失誤的人。”金梅爾的眉頭又舒展了幾分,“年輕人,你的分析很有獨特性,一下子就抓住了敵人的命脈。”
眾人都點頭,陳勇的分析推理絲絲入扣,沒有半分強求。
一名軍官忽道:“詹姆士上尉,我有一個問題,即便你真把敵人堵在魔鬼海域,就算我們的航母也如期趕到,你又怎么能確定可戰勝對手?畢竟我們只有一艘〔企業號〕,而對手至少有六艘航母,1v6是什么概念你不會不知道吧?”
會議室嘩然。
這一個問題引起千層浪,很多人低聲附和:
“1v6?這簡直是自殺……“
“別說1v6了,1v3都毫無勝算。”
“前面鋪墊了那么多,最后還是功虧一簣啊!”
“是啊,一艘〔企業號〕或許能勉強應付〔赤城號〕和〔祥鶴號〕,但要說1v6……”
“這世界上,就沒有可以1v6的航母。”
“千算萬算,這一關卡住了,1v6……這是千里送人頭啊!”
“……”
“……”
聽著將校們的議論,金梅爾舒展的眉心又不自覺地皺巴——1v6?這是一個死局啊!
陳勇卻在一邊倒的否定聲中淡定說道:“這個問題問的好!航母1對6,等于艦載機也是1對6,我們好像毫無勝算。”
見陳勇自己也這樣說,屋里頓時有人提高分貝:
“既然追上去不能取勝,那有何意義,只是為了送人頭嗎?
“把好像二字去掉!”
不知道誰在角落里嘀咕了一聲。
陳勇卻在眾人的議論和質疑聲中話音一轉:
“你們只看到雙方航母和艦載機的數量,而忽視了決定性的物資——燃油。
航母決定戰場寬度,燃油決定戰爭長度。
我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燃料,可能讓你們覺得老生常談。但只要有艦隊,就離不開燃油。”
陳勇說著話鋒再轉。
“說一句絕無冒犯大家的話,我估計倭族所有人連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居然能以如此微小代價,換取驚天戰果。”
這句話讓屋里鴉雀無聲。
陳勇:“他們在來之前不可能不算戰損,肯定會有最壞的打算,預計會損失多少戰艦和戰斗機,并根據戰損攜帶燃料。
略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殺敵一萬自傷七千,倭族出發前的預算戰損應該不低于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其中包括一、二艘航母。”
陳勇這話沒人反對。
如果身份對換讓他們去偷襲倭族軍事基地,即便取得壓倒性優勢,戰損預算至少也得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陳勇:“可倭鬼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的水面戰艦一艘不失,只是付出微小代價就取得空前戰果。
但這樣一來,他們的燃油就出現問題了。
敵人能算準炸彈的當量,卻算不準水兵面對油表歸零時的恐慌。”
陳勇這話一出,作戰室里的軍官們紛紛低聲議論,有人甚至掏出本子默默計算。
金梅爾眼睛一亮,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如果以經濟航速16節計算,敵人6艘航母每日耗油共約1800-3000噸,而高強度機動時——”
陳勇說著用力重重寫下一組驚人數字:4000-7000噸。
“喔~”
眾人雖然都懂航母噸位+時節,會產生出相對應的油耗,但突然見到這一組龐大的數字,也都忍不住低聲驚呼。
“這只是航母一天的油量,還沒算戰列艦等護航艦。在座的各位即便是陸軍也都懂得,艦船正常行駛的油耗和高速機動之間有天壤之別。
當我們攔截成功,就利用魔鬼海域的惡劣天氣和地理環境,與敵艦展開高強度追逐戰,拖延戰,近戰和心理戰。
在這種高強度對抗下,他們的燃油就會很快見底,基層官兵就會發生恐慌。
而恐慌會導致他們犯下兩個致命錯誤:
一,燃油全力供應航母,這就得犧牲一些驅逐艦和巡洋艦,這些戰艦的速度會逐漸慢下來,與航母之間脫軌,最后各自為戰。
缺少了驅逐艦和巡洋艦的護航,航空母艦的防護就會變得脆弱。
二,油量的缺失,航母被迫縮減空中巡邏和反潛質量,這就等于打瞎了巨人的眼睛,這樣我們潛艇的機會就來了。”
陳勇用戰術棒點指潛艇圖標幾下,然后從下而上一劃,狠狠在魔鬼海域敲了記下。
“這場戰斗看似先是機動攔截戰,然后航母一錘定音戰,實際最后終結者是潛艇,我們的潛艇將用群狼戰術把獵物撕碎。”
金梅爾平靜地看著陳勇,就像是欣賞他肩上的四顆將星。
“詹姆士上尉,如果讓你組隊,你覺得這支高速機動艦隊,以多少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為佳?”
金梅爾決心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