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法度篇·壬·起發經

  • 拾遺子
  • 拾遺士
  • 3362字
  • 2025-04-30 07:36:39

一、拜將章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只有這樣的領頭人,才會有充分的經驗領導隊伍。

拾遺子路過長平戰場,看見地上全是白骨。學生問:“這是趙括打敗仗的地方,為啥死這么多人?”拾遺子嘆氣說:“趙括從小讀他爹的兵書,說起打仗頭頭是道,趙王就封他做大將。可他從沒去過軍營,沒看過敵情,只會按兵書排兵布陣,結果四十萬趙軍被白起活埋了。”

正好有個老兵的后代路過,哭著說:“我爺爺被征去當兵時,趙括還在邯鄲的豪宅里跟門客討論兵法呢,哪兒知道士兵沒衣服穿、沒飯吃?”拾遺子對學生說:“當宰相得從基層干起,當將軍得從士兵做起——趙括的父親趙奢,以前做過收租的小官,敢殺平原君的家人,后來當將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打勝仗。趙括沒在基層干過,不了解士兵,怎么能不敗呢?”

學生問:“那書生就不能當將軍嗎?”拾遺子說:“不是不能當,得先知道士兵的辛苦。諸葛亮剛出山時,先跟著劉備去新野,管過老百姓、運過糧食,后來掌握兵權才能用得好。趙括的問題,就是沒吃過基層的苦,只會空談啊。”

二、相齊章

拾遺子到了臨淄,看見管仲的祠堂香火很旺。學生說:“管仲不是貴族,怎么能當齊國宰相呢?”拾遺子說:“管仲早年做過生意,在南陽賣過馬,還當過小官被罷了三次,特別了解老百姓的苦處。后來輔佐公子糾失敗,成了囚犯,因為懂怎么管錢管貨,被鮑叔牙推薦給齊桓公。”

遇到一個商人祭祖,嘴里念叨:“希望我兒子能像管仲一樣,從商人做到國相。”拾遺子對學生說:“齊桓公問管仲怎么治國,管仲說:‘知道百姓餓不餓,就知道糧倉有沒有糧食;知道集市人多人少,就知道貨物到不到位。’這都是在基層學到的。要是管仲從小在朝堂上,哪兒知道‘糧倉滿了百姓才懂禮節’的道理?”

學生問:“那貴族就不能用了嗎?”拾遺子說:“能用他們的腦子,但得先磨他們的意志。齊威王的兒子田嬰,當過薛邑的縣令,量過土地、管過物價,后來做宰相能改革官員制度。反過來,楚國的公子蘭從小養尊處優,不知道老百姓賦稅多重,當了令尹逼死屈原,這就是沒在基層干過,會誤國的例子啊。”

三、起秦章

拾遺子在咸陽,看見白起的墓前有士兵在祭酒。學生問:“白起是秦國的武安君,怎么從普通士兵做起的?”拾遺子說:“白起剛開始是左庶長,每次打仗都第一個爬城墻,和士兵一起喝濁酒、睡草席。秦昭王看他熟悉函谷關的地形,了解魏國士兵的弱點,才敢委以重任。”

訪問到一個老秦兵的后代,他說:“我爺爺跟著白起攻打郢都,看見白起親自測量江水深淺,晚上巡查營帳看士兵傷病。所以秦軍雖然苦,都愿意為白起拼命。”拾遺子嘆氣說:“看看趙國的廉頗,雖然是貴族,可也當過百夫長,知道箭有多重、馬吃多少料,所以能用堅守的辦法拖垮秦軍。將軍不了解士兵,就像船不知道水的深淺,怎么能打仗呢?”

學生說:“現在的將官,很多從軍校畢業,沒當過普通士兵啊。”拾遺子說:“軍校是學理論的地方,基層是實踐的地方。以前王翦當將軍前,在藍田種過田,知道耕牛能用來運輸;李牧守雁門,先當過放烽火的小官,知道匈奴騎兵啥時候來。理論得在實踐里驗證,才能成大事。”

四、治蜀章

拾遺子到成都,看見武侯祠掛著“淡泊明志”的匾額。學生說:“諸葛亮沒出山時,就知道天下會三分,怎么說他是從基層做起的?”拾遺子說:“諸葛亮雖然隱居,可經常去襄陽的集市,跟商人聊荊州的運糧路;又去隆中農戶家,研究種桑養蠶的方法。后來輔佐劉備,先管理零陵三個郡,收稅、練兵,才有了治理蜀國的能力。”

遇到一個老官吏的后代,他說:“我爺爺是蜀國的小官,看見諸葛亮每次巡查縣城,都問‘有多少農田、多少人口’,還親自設計木牛流馬的圖紙。所以諸葛亮能‘既會兵法,又懂農事’,不只是靠聰明啊。”拾遺子對學生說:“蕭何進關中,先搶了秦朝丞相府的地圖賬本,知道天下郡縣的強弱,才能當漢朝宰相;諸葛亮要是沒在基層考察過,怎么能定下‘好好種地、多存糧食’的國策呢?”

五、興宋章

拾遺子路過相州,看見岳飛廟前的“精忠報國”碑。學生問:“岳飛二十歲當兵,怎么成為名將的?”拾遺子說:“岳飛剛開始是敢戰士,在相州剿匪時,曾打扮成流民混進賊窩,摸清楚了他們的老巢在哪;后來當偏將,親自帶領背嵬軍沖鋒,中箭后包扎一下繼續打。宋高宗看他‘知道士兵誰勇敢誰膽小,了解山川哪兒險要哪兒好走’,才封他做節度使。”

遇到一個老兵說:“我爺爺跟著岳飛在朱仙鎮打仗,看見岳飛單槍匹馬到黃河渡口,跟船夫討論水勢,所以能搭浮橋突襲金軍。”拾遺子嘆氣說:“韓世忠當將軍前,在滹沱河做過水手,懂水性才能打敗金兀術;劉锜守順昌,先巡查城防、檢查兵器,所以能用少勝多。將軍不了解士兵,就像瞎子射箭,怎么能射中呢?”

六、帝業章

拾遺子在鳳陽,看見朱元璋父母的墓很簡陋。學生問:“明太祖從乞丐起家,怎么當上皇帝的?”拾遺子說:“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走了淮西很多州縣,知道官吏貪污、百姓日子苦。后來參加紅巾軍,從管九個人的小官做起,觀察將領的缺點,收服軍心、定下紀律,才得到大家擁護。”

聽鄉里老人說:“朱元璋當郭子興的部將時,曾偷偷潛入元軍糧倉,算出了存糧有多少;又在和州鼓勵農民種地,教士兵屯田種麥子。這些經歷,都是他‘高筑墻、廣積糧’的基礎啊。”拾遺子對學生說:“劉邦當泗水亭長,知道秦朝法律太嚴,所以約法三章得了民心;朱元璋要是沒在底層待過,怎么能定下‘魚鱗圖冊’‘黃冊’這樣的制度呢?”

七、變法章

拾遺子到咸陽,看見商鞅變法的遺址。學生問:“商鞅本是衛國公子,怎么能成功變法呢?”拾遺子說:“商鞅剛到秦國,先做左庶長,巡查各個郡縣,看農田、問農民,知道井田制的毛病;又在櫟陽的集市觀察商人交易,知道貨幣混亂的害處。所以他變法‘廢除井田、允許土地買賣,統一度量衡’,都是實地考察來的。”

遇到一個老學士說:“商鞅變法前,曾跟甘龍、杜摯在朝堂上辯論,說‘有大本事的人不跟著世俗走,成大事的人不跟普通人商量’,但他自己卻走遍秦國鄉下,不是閉門造車啊。”拾遺子嘆氣說:“王叔文變法失敗,因為在翰林院不知道民間賦稅重;王安石變法受阻,因為在中央不知道青苗錢害了百姓。商鞅能成功,就在于‘走萬里路,知萬家情’啊。”

八、鎮邊章

拾遺子在酒泉,看見班超投筆從戎的雕像。學生問:“班超是書生,怎么能平定西域呢?”拾遺子說:“班超剛開始當蘭臺令史,因為得罪權貴被貶,后來跟著竇固打匈奴,做假司馬,帶三十六個人突襲伊吾廬,知道西域各國‘欺軟怕硬,只認利益’。所以他后來‘用西域人管西域人’,都是因為熟悉邊境情況。”

遇到一個商隊的后代,他說:“我爺爺跟著班超通大秦,看見班超每到一個國家,必拜訪長老、查看兵力、計算糧道,所以能‘不動中原的兵,平定五十多個國家’。”拾遺子對學生說:“陳湯當西域副校尉,在烏孫住了三年,知道康居王貪心,才敢假傳圣旨發兵;班超要是沒從基層干起,怎么能立下‘投筆封侯’的功勞呢?”

九、中興章

拾遺子到長沙,看見曾國藩的故居。學生問:“曾國藩是文人帶兵,怎么平定太平天國的?”拾遺子說:“曾國藩剛開始辦團練,在長沙街頭痛打擾民的士兵,知道綠營軍隊腐敗;后來在衡州造船,跟水手同吃同住,才知道水軍的關鍵。所以他‘挖深溝、打硬仗’,都是在基層辛辛苦苦練出來的。”

遇到一個湘軍后代,他說:“我爺爺是湘軍的哨長,看見曾國藩每個營都檢查‘士兵是哪兒人、槍械新不新’,還親自制定‘營規六十二條’。這些小事,不親自做根本不知道啊。”拾遺子嘆氣說:“江忠源當秀水知縣時,練鄉勇剿匪,所以能守廬州三個月;胡林翼當安順知府,了解苗疆地形,所以能在湖北籌到軍餉。清朝中興的名臣,沒有一個不是從州縣干起來的。”

十、新政章

拾遺子在天津,看見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遺址。學生問:“袁世凱以道員身份練兵,怎么成為北洋領袖的?”拾遺子說:“袁世凱早年在朝鮮,做慶軍營務處,跟著吳長慶平亂,了解日軍的情況;后來在山東做按察使,剿義和團時親自巡查各村,知道民間的苦處。所以他在小站練兵,能‘改掉舊制度、任用新人’,不是憑空能做到的。”

遇到一個北洋老兵,他說:“袁大帥每天必到操場,能喊出棚長的名字,知道怎么保養槍械。這樣的作風,部下怎么能不佩服?”拾遺子對學生說:“段祺瑞當威海衛水師學員,知道海戰的慘痛,所以主張‘整頓軍隊、加強武備’;馮國璋在保定練新軍,發現士兵識字少,就辦了隨營學堂。北洋這些將領,都是從基層磨出了‘懂兵’的本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灵丘县| 财经| 建昌县| 襄城县| 冷水江市| 商城县| 福贡县| 鲁甸县| 团风县| 奉化市| 保亭| 合山市| 武隆县| 大足县| 拉孜县| 威海市| 乐山市| 菏泽市| 稷山县| 从江县| 东兰县| 城口县| 周口市| 沛县| 泌阳县| 应用必备| 庆阳市| 莱州市| 原阳县| 永登县| 辽中县| 夹江县| 同仁县| 玉环县| 彭泽县| 泉州市| 泰和县| 正镶白旗| 民勤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