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風舵篇·己·順風經

  • 拾遺子
  • 拾遺士
  • 3765字
  • 2025-05-03 01:30:00

一、黃袍章

拾遺子與弟子過宋都汴梁,見龍亭公園石碑。弟子指碑問:“趙匡胤本是后周大將,為何能黃袍加身做皇帝?難道真是天命所歸?”拾遺子笑答:“哪有什么天命,不過是時勢推著他走罷了?!?

弟子疑惑:“他不是主動謀反嗎?”拾遺子搖頭:“后周世宗柴榮去世,幼主柴宗訓即位,天下動蕩。北邊契丹南下,后周軍隊奉命北上御敵,走到陳橋驛時,士兵突然嘩變,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他一開始還假裝推辭,后來才‘勉強’答應做皇帝?!?

“這不是演戲嗎?”弟子追問。拾遺子說:“就算他有野心,也是時勢給他機會。當時后周孤兒寡母執政,大臣們人心惶惶,軍隊只認趙匡胤這個統帥。士兵們怕打仗送命,想擁立主帥換取功名,這就是‘風’。趙匡胤就算不想反,這股‘風’也會把他推上皇位。就像秋天的葉子,不用自己跳下來,風一吹自然會落?!?

拾遺子頓了頓又說:“后來他‘杯酒釋兵權’,也是順應‘風’——剛建國時,將領們手握重兵,容易叛亂,所以必須收權。趙匡胤的‘轉舵’看似主動,實則是被時勢推著走。真正的聰明人,懂得借力使力,就算不主動‘轉舵’,也能借‘風’行船?!?

二、輔政章

拾遺子在殷都廢墟,遇老叟談伊尹輔商。老叟說:“伊尹先是夏朝大臣,后來輔佐商湯滅夏,是背叛嗎?”拾遺子答道:“不是背叛,是時勢變了。夏朝末年,夏桀暴虐,百姓咒罵‘時日曷喪’,都盼著有人推翻他,這就是‘風’。伊尹在夏朝做官時,多次勸諫夏桀,夏桀不聽,他才轉投商湯。”

老叟問:“難道不能死守夏朝?”拾遺子說:“死守無用,只會陪暴君一起滅亡。商湯施行仁政,民心歸附,伊尹看到‘風’往商湯這邊吹,才決定輔佐他。就像船夫劃船,逆流而上再用力也難前進,順流而下不用拼命劃,船自然走得快?!?

“所以伊尹是識時務者?”老叟悟到。拾遺子點頭:“是的。伊尹輔政五十多年,歷經五代商王,不是他想‘轉舵’,而是商朝需要他穩定大局。時勢就像河水,推著人往前走,就算你想停在原地,水流也會帶你走。伊尹的聰明,在于他知道什么時候該‘順流’,什么時候該‘掌舵’?!?

三、退避章

拾遺子與弟子論春秋史事,弟子說:“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為何在城濮之戰時退避三舍?是怕楚軍嗎?”拾遺子笑道:“他不是怕,是借‘風’造勢。當年重耳流亡到楚國,楚成王問他如何報答,重耳說‘若兩軍交戰,退避三舍’。這承諾在當時是‘風’,后來成了晉軍的‘勢’。”

弟子問:“怎么借勢?”拾遺子說:“城濮之戰時,晉軍退避三舍,看似退讓,實則讓楚軍以為晉軍軟弱,放松警惕。同時,晉軍贏得了‘守信用’的名聲,諸侯都支持晉國。楚軍驕縱輕敵,晉軍則士氣高昂,此消彼長,最終大敗楚軍?!?

“這說明‘風’能自己變成‘勢’?”弟子問。拾遺子答道:“對。重耳早年流亡,各國對他態度不同,這是‘風’;他記住別人的恩情,避開別人的敵意,等時機成熟,這些‘風’就變成了‘勢’。就像攢夠了順風,船自然能遠航。晉文公沒主動去‘轉舵’,但他接住了每一陣‘風’,最后成就了霸業?!?

四、淮陰章

拾遺子過淮陰故城,與士人談韓信。士人說:“韓信早年受胯下之辱,后來卻成為名將,是怎么做到的?”拾遺子答道:“因為他知道‘風’沒到的時候,要學會低頭。秦末亂世,百姓苦于暴政,天下反秦,這是大‘風’。韓信有本事,但一開始沒遇上明主,所以寧愿受辱,也不浪費力氣。”

士人問:“難道不應該早點起兵?”拾遺子說:“時機不成熟,起兵就是找死。韓信先投奔項梁、項羽,不被重用,又轉投劉邦,一開始也沒被重視。直到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才拜他為大將。這時候‘風’來了——劉邦需要能打仗的人,韓信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他的成功是因為等來了‘風’?”士人追問。拾遺子點頭:“是的。韓信沒主動去‘創造風’,而是耐心等‘風’來。就像農夫種地,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不能在冬天硬要插秧。他的‘轉舵’看似被動,實則是對時勢的精準判斷。見風轉舵的最高境界,就是‘風未動時穩如山,風已動時疾如箭’?!?

五、安樂章

拾遺子在成都武侯祠,弟子望著劉禪畫像撇嘴:“劉禪昏庸無能,為什么能做四十年皇帝?”拾遺子嘆道:“因為他趕上了好‘風’。劉備托孤時,諸葛亮等大臣忠心耿耿,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劉禪只需當個‘甩手掌柜’就行。這就像坐在順流而下的船上,不用劃船,自然能走?!?

弟子問:“難道他自己一點本事沒有?”拾遺子說:“本事不大,但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如諸葛亮,所以放手讓諸葛亮北伐、治蜀,從不猜忌。等諸葛亮去世后,他又重用蔣琬、費祎等人,延續了蜀漢的穩定。雖然最后投降曹魏,但那時蜀漢已經是‘逆風’,換誰也難回天。”

“所以他的‘無為’是借了大臣的‘風’?”弟子悟到。拾遺子答道:“對。劉禪沒主動‘轉舵’,但他借著諸葛亮的‘風’、借著蜀漢忠臣的‘風’,穩穩當當做了幾十年皇帝。時勢有時候會推著人走,就算你不主動作為,只要不瞎折騰,也能在‘風’里走一段路?!?

六、靈武章

拾遺子過靈武舊址,與老叟談郭子儀。老叟說:“安史之亂時,郭子儀臨危受命,為什么能多次平定叛亂?”拾遺子答道:“因為他背后有‘風’——唐朝民心未失,百姓還是向著朝廷,這是最大的‘風’。郭子儀只是借著這股‘風’,把船穩住?!?

老叟問:“他難道沒有真本事?”拾遺子說:“有本事,但更懂得借勢。比如收復長安時,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就向回紇借兵;打叛軍時,他不急功近利,而是等叛軍內亂再出擊。他的‘轉舵’不是自己亂轉,而是順著‘民心所向’的‘風’轉?!?

“所以‘風’比‘舵’重要?”老叟問。拾遺子點頭:“是的。郭子儀在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為將,歷經多次貶謫又被起用,不是他會‘轉舵’,而是朝廷離不開他,百姓需要他。時勢就像潮水,漲潮時,就算你站在岸邊不動,潮水也會把你托起來。郭子儀的成功,一半在自己,一半在‘風’?!?

七、澶淵章

拾遺子在澶州故城,與士人論寇準。士人說:“寇準逼宋真宗親征,打贏了澶淵之戰,為什么后來被貶官?”拾遺子答道:“因為他沒看懂‘風’——宋真宗一開始需要他穩定局勢,局勢穩定后,又怕他功勞太大,這就是‘風’的變化?!?

士人問:“難道皇帝過河拆橋?”拾遺子說:“不是過河拆橋,是時勢變了。澶淵之盟后,宋遼議和,邊境安定,皇帝不需要‘主戰派’了,反而需要‘主和派’來維持和平??軠蕝s還想繼續主戰,就像船已經靠岸,還在拼命劃槳,自然會被嫌棄?!?

“所以寇準的失敗是因為沒跟上‘風’?”士人追問。拾遺子答:“是的。他在‘逆風’時挺身而出,借‘皇帝需要忠臣’的‘風’成功;但在‘順風’時沒及時‘轉舵’,不知道功成身退。見風轉舵的關鍵,是知道‘風’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停??軠手欢栾L’,不懂‘看風’,最后只能被‘風’拋棄。”

八、立國章

拾遺子在元上都遺址,與老叟談忽必烈。老叟說:“忽必烈是蒙古人,為什么要定都大都,推行漢法?”拾遺子笑道:“因為他看到了‘風’——蒙古鐵騎能征服中原,但治理中原必須用漢人的辦法,這是大勢所趨?!?

老叟問:“難道蒙古貴族不反對?”拾遺子說:“反對也沒用,時勢推著他們走。元朝疆域遼闊,漢人占絕大多數,若不用漢法,根本管不住這么大的國家。忽必烈不是主動想‘轉舵’,而是被‘風’吹得不得不轉。就像騎在馬上的人,馬要往草原跑,你卻想往城市去,最后只能順著馬的方向走?!?

“所以他是被迫‘漢化’?”老叟悟到。拾遺子點頭:“是的。忽必烈的‘轉舵’看似主動,實則是被動順應時勢。他的孫子元成宗即位后,繼續推行漢法,也是因為‘風’還在往‘漢化’吹。時勢就像大火,靠近了自然會被燒到,想不改變都難?!?

九、變法章

拾遺子在江陵張居正故居,與弟子談萬歷新政。弟子說:“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為什么能成功?”拾遺子答道:“因為他借了‘風’——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嚴重,國庫空虛,百姓逃亡,這股‘風’吹得明朝搖搖欲墜,必須變法?!?

弟子問:“但之前的變法都失敗了,為什么他能成?”拾遺子說:“因為他有‘風’相助——李太后支持他,馮保配合他,萬歷皇帝信任他,這是‘朝堂之風’;百姓希望減輕負擔,這是‘民間之風’。兩股‘風’合在一起,推著變法往前走,就算有阻力,也能被吹散?!?

“所以他沒費多大力氣?”弟子疑惑。拾遺子說:“不是沒費力,而是‘風’幫他省了力。就像放風箏,風大的時候,輕輕拉著線就行,風箏自己會飛高。張居正的‘轉舵’,其實是順著‘風’的方向調整,讓變法的‘風箏’借勢而上。等‘風’停了(張居正去世),風箏自然會掉下來,這就是時勢的力量?!?

十、北洋章

拾遺子在天津,與商人論馮國璋。商人說:“馮國璋身為北洋軍閥,為什么能當上民國總統?”拾遺子答道:“因為他趕上了‘風’——袁世凱去世后,北洋軍閥群龍無首,需要一個‘老資格’來維持表面統一,馮國璋就成了合適的人選?!?

商人問:“他有什么本事?”拾遺子說:“本事一般,但資歷夠老。他早年跟著袁世凱練兵,在北洋系中有一定威望。更重要的是,各派系軍閥不想讓某一方獨大,所以把他推出來當‘傀儡總統’。這就像牌桌上缺個‘莊家’,大家找個看起來無害的人來坐莊,其實他說了不算。”

“所以他的總統是‘風’吹來的?”商人追問。拾遺子笑道:“沒錯。馮國璋沒主動爭總統,而是‘風’把他吹到那個位置。但‘風’來得快,去得也快——等各派系談崩了,‘風’轉向了,他這個總統也就做不下去了。見風轉舵的人,有時候不用自己動,‘風’會把他帶向該去的地方,只是能待多久,要看‘風’的臉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灵台县| 庄浪县| 房山区| 剑阁县| 当阳市| 土默特左旗| 镇康县| 兴海县| 兰溪市| 板桥市| 绥化市| 温泉县| 昆山市| 乌鲁木齐市| 浠水县| 文水县| 金沙县| 泰兴市| 河源市| 都兰县| 格尔木市| 永新县| 博白县| 财经| 抚顺市| 资溪县| 渝北区| 西昌市| 合山市| 澄城县| 南投县| 和硕县| 西藏| 中阳县| 白水县| 苍梧县| 天津市| 丹棱县| 沁水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