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xiāng)苔路·春雪初融】
江南的梅雨季過后,沈硯之終于在清明前完成戲院子修繕項目。他摩挲著行李箱里的苔蘚生態(tài)瓶,瓶中迷你古建的檐角鈴鐺輕響,像蘇郁教孩子們唱的《苔花》童謠。飛機穿越云層時,手機忽然彈出新聞推送:“青年古建修復師沈硯之:讓榫卯在新時代呼吸”,配圖里他站在江南戲院子飛檐下,陽光穿過斗拱照在臉上——那是陳默偷偷拍的工作照。
“沈先生,您的行李?!笨粘说奶嵝汛驍嗨季w。
取行李時,他望見出口處陳默的牛仔帽——對方正舉著塊寫有“榫卯大師”的接機牌,帽檐下露出促狹的笑:“蘇老師在幼兒園上公開課,派我來接你這位大明星?!?
卡車駛離機場時,車載廣播正播放他的采訪片段:“古建修復不是復刻,而是讓舊物與新時代產生榫卯般的共鳴……”陳默伸手關掉廣播:“行了,別聽了,你家蘇老師看了三遍重播,連孩子們都會背你的‘苔蘚哲學’了?!?
沈硯之望向車窗外,黔州的春雪尚未完全融化,老城墻磚縫里鉆出嫩綠色的苔蘚。路過城西幼兒園時,他下意識望向鐵藝柵欄,卻見蘇郁正帶著孩子們在院子里寫生,她穿著去年他送的苔蘚綠毛衣,袖口沾著顏料,在陽光下像株蓬勃的植物。他忽然想起她曾說:“幼兒園老師什么都要會一點,尤其是美術,這樣才能帶著孩子們在樹葉上畫畫,在苔蘚里找春天?!?
民宿老板遞房卡時擠眉弄眼:“沈先生可是我們這兒的名人了,蘇老師常來跟我們講您修復古建的故事。”推開二樓窗戶,果然看見幼兒園的苔蘚角——蘇郁寄來的白發(fā)蘚長勢旺盛,玻璃罐旁多了個小木牌,上面寫著“沈先生的苔蘚標本區(qū)”。木牌邊緣歪歪扭扭畫著小太陽,他知道,那是蘇郁帶著孩子們的杰作。
【老友夜話·榫卯之困】
當晚,陳默將他拽進黔州老茶館。青磚墻上的苔蘚在壁燈下泛著微光,周雨彤推來杯酸梅湯:“先說好,今晚不談工作,只聊感情?!?
“聽說你上電視了?”陳默晃著酒杯,“蘇老師看采訪時,眼睛亮得像你修復的古建檐角。”
沈硯之摸出手機,相冊里存著蘇郁發(fā)來的截圖,她在“榫卯共鳴”那段文字下畫了波浪線,留言:“原來苔蘚與陽光的關系,是各自生長又彼此映照?!彼肫鹨曨l時她總說“今天帶孩子們用苔蘚拼了星空”,忽然意識到,她的世界從來都與他的平行生長著。
“你們這異地戀打算耗到什么時候?”周雨彤忽然開口,“上次聚餐你也看到了,蘇郁聽到‘去江南’時的猶豫……”
“不是猶豫,是慎重?!鄙虺幹驍嗨?,望向窗外燈籠在河面上的倒影,“她在黔州做了十年幼兒園老師,從帶著孩子們種苔蘚到辦苔蘚畫展,這里的每片苔蘚都有她的腳印。”
陳默夾起塊霉豆腐:“可你接下來要去敦煌修復石窟,一待就是半年——”
“陳默?!鄙虺幹醋∷氖?,“我跟蘇郁之間,不需要別人替我們算榫卯的契合度。”他想起蘇郁在信里畫的《苔光》,苔蘚從銀鐲裂縫里生長,每道紋路都透著倔強,“她不是藤蔓,不需要攀附誰?!?
【席間暗涌·苔霧迷心】
次日傍晚,四人在黔州夜市聚餐。蘇郁踩著暮色趕來,發(fā)梢沾著蒲公英,手里抱著個牛皮紙袋:“給你的,昨天看到電視上的你,忽然想畫下來?!?
沈硯之打開紙袋,里面是幅炭筆速寫:他站在江南戲院子飛檐下,鑿子揚起的木屑在空中飄成苔蘚形狀。畫紙背面寫著:“原來你發(fā)光的樣子,比陽光更耀眼。”他抬頭看她,發(fā)現(xiàn)她耳尖泛紅,像極了第一次吻她時的模樣。
“蘇老師,”陳默忽然開口,“聽說江南的國際幼兒園在招美術老師,你……”
蘇郁的筷子頓在酸湯魚上方,湯汁滴落的聲音清晰可聞。沈硯之正要開口,卻見她垂眸盯著碗里的湯面,指尖輕輕攥緊餐巾紙。周雨彤見狀立刻插話:“吃飯就吃飯,你們男人別總把話題往牛角尖里帶?!?
陳默梗著脖子道:“我這不是急嗎?眼看著硯之要去敦煌,蘇郁這邊……”
“蘇郁這邊有自己的節(jié)奏?!鄙虺幹俅未驍啵抗馐冀K落在蘇郁低垂的睫毛上。她忽然放下筷子,從帆布包里取出本素描本,推到陳默面前:“這是我?guī)Ш⒆觽冏龅奶μ\畫集,下個月會在黔州美術館展出?!?
畫集里夾著片干枯的苔蘚標本,邊緣用金粉勾勒著飛檐輪廓。沈硯之認出那是去年秋天他們在舊城墻野餐時采的,當時蘇郁說要“把苔蘚的影子留在紙上”。陳默翻著畫集,忽然噤聲——每幅畫旁都標注著“與沈先生修復的第x座古建聯(lián)動”,筆觸里藏著他寄來的苔蘚標本拓印。
【夜歸心事·苔痕摩挲】
送蘇郁回宿舍的路上,月光把兩人影子拉得老長。路過城西舊城墻時,蘇郁忽然停住,指著磚縫里的苔蘚:“你看,它們開始和瓦松共生了?!?
“就像我們?!鄙虺幹兆∷氖?,觸到掌心的薄繭——那是常年握蠟筆、教孩子們畫畫留下的印記,“你在孩子心里種苔蘚,我在古建縫隙里護苔蘚,我們都在做著讓世界變綠的事?!?
蘇郁抬頭看他,睫毛在月光下投下陰影:“其實我……”她欲言又止,低頭盯著磚縫里的苔蘚,“沒告訴你,我投了江南的苔蘚藝術工作室?!?
沈硯之輕輕捏了捏她的手:“為什么不說?”
“因為……”她聲音輕得像夜風,“這是我第一次不靠任何人,只憑自己的畫和想法去爭取。如果沒成功,我不想讓你看到我的狼狽?!?
他忽然停住腳步,轉身捧住她的臉,讓她直視自己的眼睛:“蘇郁,你畫里的苔蘚從來不是狼狽的。它們哪怕長在陰面墻,也會朝著光的方向昂起頭?!彼麖目诖锩雒躲y杏葉書簽,那是用她的素描廢稿折的,“你看,連我都知道,你的每一筆都在發(fā)光。”
【苔光夜談·榫卯相承】
蘇郁從口袋里摸出個小鐵盒,里面裝著褪色的獎狀碎片——那是她十六歲偷偷參加美術比賽的證明,雖被繼母撕碎,卻被她拼成了 tiny的苔蘚形狀:“這是我唯一一次沖動,卻被說成‘不務正業(yè)’?!彼F盒里的碎片,忽然笑了,“現(xiàn)在我想再沖動一次——辭去幼兒園老師,去江南做苔蘚藝術教育。不是為了靠近誰,是為了追上當年那個想畫畫的自己?!?
沈硯之接過鐵盒,碎片拼成的苔蘚在月光下泛著微光,像極了蘇郁眼底的執(zhí)著。他想起母親說過:“好的感情不是互相束縛,是各自成為更鋒利的榫卯?!庇谑撬p輕抱住她,聞著她發(fā)間的蒲公英香:“需要我?guī)湍阏屹Y料嗎?江南的苔蘚藝術家,我認識幾個?!?
蘇郁抬頭看他,眼里有星光閃爍:“不用,這次我想自己闖闖看。就像苔蘚在陰面墻,總要自己找到光的方向。”
沈硯之忽然想起什么,從行李箱側袋摸出個信封:“差點忘了,這是江南‘苔痕’工作室寄來的參展邀請,他們正在征集‘自然與建筑’主題的作品?!?
蘇郁接過信封,指尖劃過燙金字體,忽然輕笑出聲:“巧了,我剛完成一幅《榫卯與苔蘚》的裝置畫稿,正愁沒地方落地?!?
兩人相視而笑,夜風帶來遠處的童謠聲。沈硯之望著蘇郁發(fā)頂?shù)脑鹿?,忽然明白:有些決定不必急于宣之于口,就像苔蘚在地下蔓延根系時,地面上的人看不到,但終有一日,會看見整片綠洲。
【春日可期·苔影成雙】
一周后,沈硯之要趕赴敦煌。蘇郁送他到機場時,行李箱里多了包曬干的黔州苔蘚,還有張字條:“替我看看沙漠里的苔蘚,它們一定比我勇敢?!?
他握住她的手,腕間銀鐲與她的翡翠鐲輕輕相碰:“等你在江南落地生根,我?guī)闳タ炊鼗偷奶μ\壁畫?!?
蘇郁笑了,指尖劃過他工裝褲口袋露出的圖紙角:“一言為定。不過在此之前——”她拍了拍隨身的帆布包,里面裝著《苔蘚藝術教育理論》和未寄出的辭職信,“我有場硬仗要打?!?
安檢口前,蘇郁忽然踮腳吻了吻他的唇角:“別擔心,我會讓你看到,蘇郁不僅是幼兒園老師,更是能和你并肩的苔蘚藝術家?!?
沈硯之望著她轉身時揚起的發(fā)絲,忽然想起她畫里的苔蘚——從來不是依附者,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在任何土壤里都能生長出光芒的存在。
【苔路新章·蘇郁視角】
沈硯之離開后的兩個月,蘇郁進入了近乎“閉關”的狀態(tài)。白天她照常帶孩子們在幼兒園種苔蘚、辦畫展,夜晚卻把自己關在宿舍里,對著電腦修改苔蘚藝術工作室的申請方案。周雨彤有次半夜來送夜宵,推開門見她正對著顯微鏡觀察苔蘚孢子,桌上擺著《中國現(xiàn)代藝術年鑒》和《生態(tài)裝置藝術案例集》,忍不住咋舌:“你這是要從幼兒園老師跨界成藝術家?”
蘇郁頭也不抬:“不是跨界,是讓二十年的熱愛落地。”她指著電腦屏幕上的裝置設計圖,“你看,我想把黔州老戲臺的榫卯結構,和苔蘚的生長軌跡結合起來,用透明樹脂封存時光的痕跡?!?
那些日子里,她反復打磨方案,甚至偷偷跑去黔州大學旁聽藝術系課程。繼母的電話依然會打來,每次提到“穩(wěn)定工作”,蘇郁就望著窗臺上的苔蘚微景觀——里面有她用榫卯模型搭成的“微型古建”,苔蘚正沿著木梁攀爬。她不再辯解,只說:“我在做一件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
八月末的某個清晨,蘇郁收到來自江南的掛號信。拆開信封時,一片干燥的沙漠苔蘚標本飄落——那是沈硯之單獨寄來的月牙泉苔蘚,葉脈間夾著紙條:“敦煌的苔蘚在沙礫里扎根時,從不會問‘有沒有人看見’?!?
信封里的錄取通知來自江南“苔痕”當代藝術工作室,聘她為常駐創(chuàng)作導師。蘇郁摸著通知書上的簽名,忽然想起十六歲那個暴雨夜,她在閣樓里用碎紙片拼貼苔蘚的場景。原來有些種子,一旦埋下,哪怕歷經風雨,終會在屬于它的季節(jié)發(fā)芽。
她沒有立刻告訴沈硯之,而是把通知書小心收進抽屜,繼續(xù)籌備著月底的離職手續(xù)和藝術展。在她心里,這不僅是一份工作的轉變,更是與過去那個怯懦的自己的正式告別——有些成長,需要先獨自完成,才能以更完整的姿態(tài),站在愛人面前。
【榫卯之變·預告】
收拾行李的那晚,蘇郁接到沈硯之的視頻電話。他身后是敦煌石窟的壁畫修復現(xiàn)場,安全帽上沾著細沙:“抱歉,原本說要去接你……但這邊的壁畫榫卯結構出現(xiàn)了意外損壞,可能要延長工期?!?
蘇郁望著他眼底的疲憊,忽然笑了:“正好我也要留在黔州完成最后一場苔蘚畫展?!彼D身打開抽屜,露出半張《榫卯與苔蘚》的設計稿,“等你從敦煌回來,我?guī)闳タ次业摹孛芪淦鳌??!?
沈硯之望著屏幕里她身后的素描墻,上面貼滿了苔蘚與古建的速寫,忽然明白:他們的愛情從來不是追趕與等待,而是各自在時光里打磨鋒芒,直到成為能與對方匹配的榫卯——無需依附,卻又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