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氏族志
書名: 穿越貞觀,我只想悠閑的活著!作者名: 順風又順水本章字數: 2812字更新時間: 2025-05-28 06:30:44
對方一句放行,就見陳沖雄赳赳氣昂昂帶著一群捉良人走進了皇城之中,這一幕讓門口守衛的禁軍士兵嘖嘖稱奇,跟著就聽那位青年身邊的一位中年的士兵笑著問道:“程中郎將...何時這個萬年縣這么帶種了,居然敢來皇城拿戶部主事...對了,那位崔景可是您的親戚。”
“某的親戚?”被叫做程中郎將的青年男子呵呵一笑:“某可高攀不上...!”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陳沖就帶著自己縣衙的人來到了戶部門前,此時戶部之外也有守門人正在值守,不過,守門人只是小吏,他們不是士兵,看著陳沖身后一眾潑皮模樣的捉良人都將手輕輕的摸在腰間的橫刀之上,說真的,這些守門的小吏也是害怕。
要是突然被這些賤民給來一刀,他們的賤命不重要,自己的命雖然也不金貴,但是比賤民的命要金貴不少呀...!
“來者何人?”守門人有些底氣不足的問道。
“萬年縣縣令陳沖,今日前來戶部捉拿戶部主事崔景,他與一起栽贓陷害案件有關,請讓行...讓我等進入捉拿...!”陳沖看著對方淡淡的回答。
隨后就見守門人眉頭緊皺,看著陳沖有些不可置信的道:“陳縣令,你可想好了,這里可是大唐戶部,今日你帶著你身后的這些捉良人闖了進去,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全部都會由你來承擔,要是上面一個不開心,你可能前腳剛進去,后腳就會被撤職查辦?!?
“某知道...。”陳沖大義凜然的看著戶部的守門小吏道:“不過,某是大唐官員,陛下讓某牧守一方,保萬年縣安穩,今日有人在我萬年縣行栽贓陷害之行徑,某如果畏于他的身份而置之不理,那某還算是萬年縣的父母官,更是愧對陛下委以重任之信任...。
當然,某也知道,你們是守門人,也有屬于自己的無奈,某不會為難與你們,只要你們不愿阻攔,一切罪責就讓某陳沖來擔責。”
說完,陳沖大聲喊道:“來人...!”
“諾...!”一群捉良人齊聲大吼。
“隨本縣令進戶部抓人...。”陳沖大喝一聲。
“諾...!”
又是一群人齊聲大吼,跟著在陳沖的帶領下,萬年縣眾人先后進入了戶部,而等這群人進入戶部之后,將這個戶部吏員,官員都給驚呆了,畢竟大唐是一個等級制度很嚴格的朝代。
什么時候,一個縣令敢帶著縣衙里面的捉良人進入戶部...這簡直就是倒反天罡...驚呆之余,大家也看起了好戲,倒是要看看這縣令的下場是什么。
很快,萬年縣縣令陳沖強闖進戶部抓人的事情,就被報到了戶部尚書的面前。
此時的戶部尚書名叫楊師道,這位是個老好人,為人純粹善良。隋朝滅亡后,投奔唐高祖,迎娶桂陽公主,拜上儀同、駙馬都尉。
算是李世民的心腹。
“啊...!”楊師道接到了稟報之后,也是露出一絲不可置信的表情道:“萬年縣縣令陳沖居然闖入戶部抓捕戶部主事崔景。”
“是...人現在就在戶部之中,馬上就應該可以抓到崔景,屬下前來詢問,我們到底讓不讓他抓走崔景?!眮砣嗽儐柕目聪蛄藯顜煹?。
這個時候,楊師道默默地看向了自己身邊的另外一個人,跟著露出笑容看著對方問道:“輔機,此次該當如何呀...?”
輔機就是長孫無忌的字...說是楊師道為戶部尚書,事實上,主要掌控戶部的還是長孫無忌這位李世民的大舅子,因為他才是李世民最大的心腹。
不僅僅是戶部,長孫無忌還是吏部尚書,要知道六部之中,以吏部為首,戶部為次...長孫無忌可以一人執掌兩部,這就可以知道,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信任。
而長孫無忌也沒有辜負李世民,對李家也是忠心耿耿。
聽到楊師道向自己問話,長孫無忌將手中的賬冊放下微微笑著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既然萬年縣令敢來抓人,相信他有自己的證據。
那就讓他抓,抓完之后,我們再派一名戶部主事去看看案件情況,如果有冤,戶部一定會還崔景一個公道,但是如果鐵證如山,戶部也要支持萬年縣的做法?!?
“對...對...?!睏顜煹缆犕赀B連點頭:“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讓萬年縣抓...不要阻攔。”
“諾...!”
等小吏離去,楊師道則是看著長孫無忌道:“輔機,這會不會有損戶部威嚴?
而且這崔景可是清河崔家的人?!?
“哼...!”長孫無忌一聲冷哼:“僅僅只是一個旁系而已...而且前段時間,這個崔家可是一直都在鬧騰,《氏族志》已經修訂,這崔家還敢陽奉陰違,簡直就是膽大妄為,要是一直放任不管,還真的以為自己凌駕于皇權之上?”
聽完了長孫無忌的話,楊師道也算是懂了,李世民還是對那些門閥集團很是忌憚,很多文人筆記上說李世民讓高士廉勘定《氏族志》,是因為嫉妒崔氏在五姓七宗中排名第一,而李唐皇族所在的隴西李氏在五姓七宗中排名靠后,所以他才提出重新勘定《氏族志》。
這種說法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從政治利益上看,重新勘定《氏族志》對李唐皇族而言只是面子,里子上并沒有太多的好處。
反而會因為修改了原有《氏族志》中各大門閥家族的排名,改變了門閥士族集團固有的利益分配機制,而導致他們反對李唐皇族的事情。實際上從李世民對《氏族志》修改的要求看,顯然是有著更深的政治目的。
當時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江山,雖然經過隋末農民戰爭的洗禮,但國家的政治架構并沒有改變。從政治體系上看,關隴貴族門閥、山東世家各族,江南士族集團依舊是最大的三個門閥集團。
他們在大唐體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控制著大部分的國家資源,各種關系和利益鏈盤根錯節,隱隱的操縱著大唐的走向。
李唐皇族雖然是皇家,在地位上非常尊崇,但從實際控制的國家資源上看,也是遠遠不如這三大門閥集團的。而作為這三大集團領頭的五姓七宗,其控制的大唐資源更是不計其數,勢力上非常的龐大。
這些勢力一旦出現了尾大不掉之勢,必然會危及到國家的興衰,所以歷朝歷代皇帝對這些家族都不放心。
從魏晉南北朝的經驗來看,皇帝對于門閥家族要么是籠絡,要么是削弱瓦解。繼續籠絡這些門閥家族,只是飲鴆止渴而已,這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有過很多例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弘為了籠絡門閥士族,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定為后族四姓,但最終也沒能延長北魏的國祚。
反而在北魏出現危機時,這些門閥士族成為積極瓜分國家資源的代表,加速了國家的分裂和滅亡。
削弱和打壓門閥士族的皇帝就更多了,距離唐朝最近的便是隋煬帝楊廣。楊廣組織了開通京杭大運河,三次征伐高句麗,都是大規模的調用山東門閥和關隴貴族的資源,希望能夠對這些門閥士族進行削弱。
這也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戰爭的爆發,各大門閥集團推波助瀾,隋朝便在內戰中滅亡。
以李世民的性格不可能籠絡門閥集團,他知道這些門閥集團是不可信任的,是貪婪無恥的,再怎么籠絡對國家也沒有益處。實際上在玄武門之變中,大部分的高門大閥都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方,支持李世民的只是部分中小門閥。
李世民也不會像楊廣那樣強行瞎搞,隋朝滅亡的前車之鑒不能不引以為戒。
借著勘定《氏族志》機會對門閥士族的地位進行調整,削弱這些高門大閥的力量,瓦解他們的政治同盟,降低他們對國家的影響力,這便是李世民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氏族志》是去年,也就是貞觀十二年剛剛修訂完成,很多士族都還不太認,對于這個《氏族志》還是很抵觸,清河崔家就在不久前,長孫無忌的次子長孫煥求娶清河崔氏女,但是清河崔氏直接拒絕,跟著還將自己的女兒直接嫁給了范陽盧氏的一位九品官,都不愿意和長孫家這個外戚結親,你說長孫無忌能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