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被遺忘的音符
- 蘭花草的約定
- 木南漫漫
- 3071字
- 2025-05-04 08:00:00
林小滿的背包“砰“地掉在地上,幾件疊好的衣物和洗漱用品散落出來。她蹲下身匆忙收拾,一張泛黃的紙片從內袋滑出,飄到溫室的地面上。她伸手去抓,卻晚了一步——程遠已經彎腰撿了起來。
“這是...“他的聲音戛然而止。
林小滿抬頭,看到程遠盯著那張紙,表情從好奇變成了震驚。她的胃部突然絞緊——那是她十年前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面試邀請函,邊緣已經磨損,但燙金的校徽依然清晰可見。
“你申請過茱莉亞?“程遠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林小滿站起身,拍了拍牛仔褲上并不存在的灰塵:“只是去面試而已。“她伸手想拿回來,程遠卻沒有松手。
“古典吉他表演專業...“他讀出上面的字句,抬頭看她,“結果呢?“
溫室突然變得異常安靜,連自動灌溉系統的滴水聲都消失了。林小滿轉身走向工作臺,假裝整理設備:“我沒去參加面試。“
程遠跟過來,小心翼翼地將信函放在臺面上:“為什么?“
顯示器發出的藍光映在林小滿臉上,她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線,希望程遠能就此打住。但他只是站在那里,等待一個她十年都沒能坦然面對的答案。
“面試那天,我媽確診乳腺癌。“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鍵盤,“我在醫院走廊坐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飛機早就起飛了。“
程遠沒有說話,只是輕輕拉過一把椅子坐下。
“茱莉亞不接受延期面試。那年本地醫學院給了我全額獎學金,畢業后直接進康復中心工作,還有醫療補貼。“林小滿聳聳肩,努力讓聲音聽起來輕松,“音樂治療是個折中選擇,至少還能彈吉他。“
她終于轉頭看向程遠,發現他的目光中有種讓她喉嚨發緊的東西——不是同情,而是某種深刻的理解。
“所以你放棄了機會。“他輕聲說。
“我做了當時必須做的事。“林小滿糾正他,聲音比預想的更尖銳,“而且音樂治療很有意義,我幫助了很多病人...“
“包括一個固執的植物學家?“程遠嘴角微微上揚。
這個小小的玩笑化解了緊張氣氛。林小滿也忍不住笑了:“尤其是那個。“
程遠拿起那張信函,仔細撫平邊緣的折痕:“你知道嗎,我差點也放棄了植物學。“
“真的?“這倒是出乎林小滿的意料。程遠對植物的熱情如此明顯,她無法想象他會有過猶豫。
“大三那年,我父親突發腦溢血。“程遠的目光穿過溫室玻璃,看向遠處的黑暗,“家里的小工廠需要人接手。我是獨子,理所當然應該輟學回去。“
林小滿屏住呼吸:“后來呢?“
“我父親醒來后的第一句話是'滾回你的實驗室去'。“程遠模仿著嚴厲的語氣,眼中卻帶著溫暖,“他說工廠可以賣,但世界上不需要多一個蹩腳的小老板,少一個可能改變些什么的科學家。“
夜風輕輕搖動溫室的玻璃窗,發出細微的咔嗒聲。林小滿突然意識到,這是程遠第一次談起他的家人。
“你父親...他現在還好嗎?“
程遠點點頭:“恢復得不錯,就是走路有點跛。他和母親現在住在昆明,打理一個小花園。“他停頓了一下,“他們很想見見你。“
林小滿的心跳漏了一拍:“見我?“
“我告訴他們,有個音樂治療師用特別的方法幫助我的研究...“程遠的聲音越來越小,耳尖微微發紅,“當然,如果你不介意...“
“不,我很樂意。“林小滿回答得太快,臉頰發燙。她急忙轉移話題:“說到特別方法,我們應該繼續392赫茲的實驗。數據顯示它對7號樣本的光合作用效率提升最明顯。“
程遠似乎感激這個轉折。他們回到工作狀態,但空氣中有什么東西改變了——更加柔軟,更加親密。當林小滿調試設備時,程遠會自然地遞上需要的工具;當她思考時,他會安靜等待,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急切地提出建議。
深夜兩點,大部分實驗告一段落。林小滿伸了個懶腰,頸椎發出抗議的聲響。程遠從保溫箱里拿出兩盒自熱米飯:“研究所特供,勉強能吃。“
他們坐在溫室角落的小桌前,頭頂是一盞光線柔和的植物生長燈。林小滿翻著那張信函,突然笑了:“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那天去了面試,現在會是什么樣子。“
程遠放下筷子:“后悔嗎?“
“以前會。“林小滿思考著,“但現在想來,那條路上的我可能只會成為一個技術精湛的演奏者,而不會明白音樂真正的力量。“她看向溫室里環繞的植物,“也不會坐在這里,發現音樂能幫助花朵開放。“
“就像我只關心數據是否精確,卻忽略了生命本身的奇跡。“程遠輕聲說。他猶豫了一下,伸手輕輕碰了碰她的指尖:“我們都在用另一種方式,找回最初的熱愛。“
這個簡單的觸碰像一道電流穿過林小滿的身體。她看著程遠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深邃的眼睛,突然意識到:在這個被植物包圍的溫室里,在392赫茲的音符中,她找回了某種以為永遠失去的東西——不僅是對音樂的熱愛,更是敢于夢想的勇氣。
“你應該重新申請。“程遠突然說。
“什么?“
“茱莉亞。他們有音樂治療方向的碩士項目。“他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以你現在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完全有競爭力。“
林小滿搖搖頭:“太晚了。我都三十歲了。“
“施特勞斯五十歲才開始學指揮。“程遠指出,“而且...“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臂,“如果連我都能相信神經再生,你為什么不信自己?“
這個類比讓林小滿笑出聲來。笑聲在安靜的溫室里回蕩,驚醒了角落里的一只小夜鶯,撲棱著翅膀飛走了。
“我們可以一起申請。“程遠繼續說,眼睛閃閃發亮,“我的國際植物學會交流項目下個月截止。如果你去紐約,我或許能爭取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研究...“
林小滿睜大眼睛:“你是認真的?“
“從未如此認真過。“程遠的表情無比堅定,“想想看,你的音樂治療加上我的植物學研究,我們甚至可以開創一個全新的交叉學科領域。“
“音樂植物學?“林小滿開玩笑地說。
“為什么不呢?“程遠居然認真考慮起來,“已經有研究顯示特定頻率的聲波能促進植物生長,而我們的實驗證明392赫茲對神經系統也有特殊作用...這中間可能有某種深層的生物物理聯系。“
看著他滔滔不絕的樣子,林小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程遠不僅看到了她的價值,還看到了她未曾想象的可能性。
“我會考慮的。“她最終說,“但現在,我們有更緊迫的任務。“她指了指7號實驗體,“三天內讓它開花,記得嗎?“
程遠點點頭,但眼中的光芒沒有減弱。他們回到工作臺,但這次林小滿的演奏有了微妙的不同——那些曾經只為技術而存在的音階和琶音,現在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她不再只是彈奏音符,而是在講述一個故事,關于失落與重尋、關于科學與藝術、關于兩個不完美的人如何在不完美的道路上相遇。
凌晨四點,當林小滿彈完一段即興旋律抬起頭時,發現程遠靠在椅背上睡著了,眼鏡微微滑下鼻梁。她輕輕取下眼鏡,猶豫片刻,將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肩上。在生長燈的藍光下,程遠的面容顯得格外年輕,幾乎有些脆弱。他右臂的疤痕露在外面,但手指不再緊繃,而是自然地舒展著,仿佛終于從長期的痛苦中獲得了短暫的休憩。
林小滿回到電子琴前,調低音量,彈起德彪西的《月光》——那首程遠說幫助他度過失眠之夜的作品。琴聲輕柔地環繞著沉睡的科學家和靜默的蘭花,像一首無聲的承諾。
當第一縷晨光透過玻璃頂灑落時,監測器突然發出輕微的提示音。林小滿立刻看向7號實驗體——最外層花瓣微微張開了約兩毫米,露出里面金色的花蕊。這個變化如此微小,卻代表著希望的曙光。
她正要叫醒程遠,卻見他已經在聲音中醒來,正凝視著她彈琴的背影。他們的目光在晨光中相遇,無需言語便理解了彼此眼中的驚喜與期待。
“它開始開花了。“林小滿輕聲說。
程遠走到玻璃柜前,小心翼翼地記錄著數據。當他轉身看向林小滿時,眼中閃爍著比數據更動人的光芒:“我們能做到的。不止是這個實驗...是所有的事。“
林小滿回望那張被遺忘多年的信函,現在它平整地貼在溫室的玻璃墻上,像一面重新升起的旗幟。也許夢想不會過期,只是等待合適的時機重新綻放——就像這株在音樂中緩緩開放的蘭花,就像她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回的勇氣。
程遠站到她身邊,他們的肩膀輕輕相觸。窗外,新的一天正式開始,而他們的故事,也正翻開全新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