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琬之死
-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 逍遙七葉
- 2066字
- 2025-05-16 14:14:57
從洛陽到陜郡還有兩百里地。
高仙芝認為叛軍即使再快也要兩三天后才能抵達,他考慮到十幾萬唐軍吃喝拉撒都是天文數字。
正好陜郡有個太原倉儲存著海量的錢糧布帛,高仙芝沒有按照封常清的建議快速撤回潼關,反而下令十六萬唐軍搬空太原倉。
由于太原倉里面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唐軍將士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高仙芝和榮王李琬兩人親自領兵斷后,他們下令放火燒掉太原倉,不想把倉庫中的錢糧布帛留給叛軍。
“元帥,我們走吧!”
高仙芝對著榮王李琬勸道。
“好!”
榮王李琬火速撤離陜郡前往潼關。
就在他們兩人離開太原倉僅僅過去半天時間,姜天驕帶著三萬大軍來到現場,這其中一萬多人都是俘虜轉化而成。
“啊哈哈哈!!!”
姜天驕親眼看見太原倉漫天大火,他忍不住仰天大笑:“唐軍這下敗啦!唐軍必敗無疑!唐軍必死無疑!”
在場諸將頓時一臉懵逼,他們不知道姜天驕到底在笑什么。
李歸仁面露疑惑追問道:“將軍何故發笑?”
姜天驕轉過身來對著眾將們說道:“我笑李琬愚蠢,封常清無謀,高仙芝少智。若我用兵肯定不會放火燒掉太原倉,反而還會故意留下倉庫中的錢糧布帛,爾等可知這是為何?”
“末將不知!”
眾將不太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大家基本都知道這太原倉囤積海量的錢糧布帛,不燒難道還留給他們去拿嗎?
姜天驕一臉意味深長說道:“若是太原倉還在,我軍肯定不會繼續追擊,只會把整個倉庫的錢糧布帛全部搬走,這樣官兵倒也有充足時間可以從容撤退。”
“從陜郡到潼關中間僅有一條崤函古道,這條狹窄隘道北有黃河南有崤山,大軍不僅難以展開,而且還很容易在隘道中成淤塞之勢。”
“原本駐守在陜郡有十幾萬朝廷大軍,而今卻沒看到半個人影,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十幾萬官兵全部向西撤往潼關!”
李歸仁一時還沒看出關鍵問題,他皺著眉頭說道:“將軍,十幾萬官兵撤往潼關必定會留下軍隊阻擊,高仙芝好歹也是西域名將,我不相信他會昏了頭什么也不做。”
“啊哈哈哈!!!”
姜天驕抬起手來指著熊熊大火的太原倉,他繼續仰天大笑出聲:“李歸仁,你雖然一將之智綽綽有余,但是統帥之才仍然不足。”
“既然高仙芝選擇燒掉整個太原倉,那就代表著十幾萬官兵肯定搬無可搬,每個人身上都是裝得盆滿缽滿,再加上這群官兵皆為關中人士,現在他們必定只想逃回潼關,哪有心思斷后阻擊。”
“十幾萬官兵拿著金銀珠寶和錢糧布帛自然無心打仗,又是排成一字長蛇陣逃往潼關,這種天賜良機百年難遇,我軍只需要追在后面驅兵掩殺,那么必定能夠取得巨大戰果!”
一時之間,在場眾將紛紛反應過來。
“卑職請戰!”
“卑職請戰!!”
“卑職請戰!!!”
所有將領紛紛請命追擊。
這是建立不世之功的絕佳良機,此戰日后必定會青史留名。
姜天驕抽出腰間佩刀大聲喊道:“將士們,隨我殺呀!!!”
“殺呀!!!”
全體將士歇斯底里大聲吶喊。
下一刻,姜天驕立刻跨上戰馬帶兵追殺,他率領兩萬騎兵直撲過去,另外一萬步兵輕裝疾行緊隨其后。
雖然高仙芝有留下禁軍進行斷后阻擊,但是他實在太過高估這群廢物。
五萬禁軍看見高仙芝和榮王李琬離開后便撤走,根本沒有按照既定計劃拖住叛軍。
十六萬唐軍果然全部擁擠在崤函古道。
姜天驕帶著兩萬騎兵率先追上五萬禁軍,他不顧一切下令全軍發起沖鋒。
“不好,叛軍追上來啦!!!”
“大家隨我迎敵!!!”
“你們快點迎敵!!!”
五萬禁軍身上拿著金銀珠寶根本無心迎戰,反而寄希望于友軍能夠拖住叛軍。
姜天驕率領兩萬騎兵猶如狼入羊群,橫掃千軍勢如破竹,五萬禁軍丟盔棄甲四處亂跑,大多數人都沒來得及穿上甲胄。
在冷兵器時代任何軍隊行軍過程都是不會穿戴甲胄,整套鎧甲動輒幾十斤重,穿在身上根本無法快速趕路。
五萬禁軍互相踩踏死傷無數,在這種情況下爭相逃命只會死得更快而已。
姜天驕帶著兩萬騎兵驅趕著禁軍潰兵大肆掩殺,整個崤函古道完全變成唐軍將士的鬼門關,十六萬官兵爭先恐后逃往潼關,所有將士亂成一鍋粥。
“高帥不好啦,后方到處都是潰兵,榮王殿下被人沖散啦!!!”
封常清一臉恐慌朝著高仙芝大聲喊道。
高仙芝站在風中凌亂痛哭流涕,他淚流滿面哀嚎道:“完啦……這下全完啦……我該如何向陛下交代啊……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這世上……”
“啊!!!”
高仙芝悲憤欲絕拔劍想要自刎。
“高帥萬萬不可啊!!!”
封常清見狀立刻阻止下來,他情急之下大聲說道:“高帥,要是連你都在這里死去,軍心肯定大亂,我們快快退往潼關吧!”
還不等著高仙芝反應過來,封常清拿起馬鞭抽打他胯下戰馬,兩人策馬奔騰逃向潼關。
雖然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順利逃走,但是榮王李琬可就沒這么幸運啦。
十幾萬潰兵在崤函古道中亂成一團,姜天驕追上來發現唐軍帥旗掉落在地,榮王李琬竟然被人活活踩死。
姜天驕一臉震驚說道:“我終于明白啦……我終于明白啦……我終于明白啦……”
他總算明白李隆基為何要殺死高仙芝和封常清,為何邊令誠要陷害他們兩人。
鬧了半天這兩個家伙扔下榮王李琬獨自逃往潼關,害得主帥在混亂中死于非命,怪不得邊令誠作為監軍不敢再保他們,反而打起小報告進行陷害。
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拼死擺脫掉姜天驕的追兵,他們退入潼關旋即搶修防御工事,并且收攏殘兵敗將,希望能夠找到榮王李琬。
十六萬官兵損失慘重,只有大約十萬人成功退守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