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武牢關之戰
-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 逍遙七葉
- 2125字
- 2025-05-14 16:37:58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初九。
崔乾佑帶著八千曳落河騎兵來到武牢關前,另外還有姜天驕所率領兩萬騎兵前來助戰。
封常清按照常理不應該在武牢關前列陣而戰,可他已經來不及撤回洛陽城,就連想要依托武牢關拒敵也辦不到。
最要命的是,封常清再次發生嚴重誤判,他認為叛軍連日血戰已成強弩之末。
要是自己能夠在武牢關前擋住安祿山大軍,后方高仙芝很快就會支援東京洛陽。
“天驕,對面可是西域名將封常清,要不比一比你我誰先攻入武牢關?”
崔乾佑自信滿滿說道。
姜天驕絲毫沒把封常清放在眼里,他嗤之以鼻嘲笑道:“像他這樣的廢物也算得上名將?我只需要列陣沖鋒便能拿下武牢關!”
崔乾佑見到姜天驕居然這么自信,他轉而意味深長說道:“既然如此,那我這八千曳落河騎兵就留著攻打東京洛陽,這場武牢關之戰就交給你啦!”
姜天驕沒有搭理崔乾佑,他跟李歸仁兩人早就注意到官兵軍陣漏洞百出。
崔乾佑生性謹慎不敢冒險,他誤以為封常清有詐,于是決定把這攻克武牢關任務交給姜天驕。
姜天驕對著李歸仁吩咐道:“對面官兵都是剛剛從東京洛陽所招募的市井之徒,你帶著八千同羅騎兵盡數壓上,我親自來給你掠陣!”
“好!”
李歸仁不想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刻派出八千同羅騎兵沖向唐軍。
六萬官兵全部都是沒經驗的新兵蛋子,十幾天前還是市井之徒,以前連刀槍盔甲都不怎么懂,更別提什么戰場經驗。
現在八千同羅騎兵列隊縱馬向前,大風在身旁呼嘯而過,大地在馬蹄下震動顫抖,六萬官兵直接嚇得屁滾尿流。
“快逃啊!!!”
“我不想死啊!!!”
“你們別跑啊!!!”
面對八千同羅騎兵沖殺過來,六萬官兵嚇得扔下武器四處亂跑。
同羅騎兵猶如狼入羊群一般,橫掃千軍勢如破竹,唐軍官兵丟盔棄甲四處亂跑。
“全體將士背對城墻不要慌亂,隨我迎擊敵軍騎兵!!!”
雖然封常清還想負隅頑抗,但是他還沒來得及指揮調度,同羅騎兵已經撕開唐軍陣線,左沖右突殺敵無數。
武牢關外徹底變成人間煉獄,六萬官兵被八千同羅騎兵追著砍。
馬蹄踏過,哭聲不斷。
刀光一閃,血肉橫飛。
李歸仁在混戰中看見封常清站在武牢關的城墻上指揮著殘兵敗將。
封常清揮動旗幟指揮官兵,一支不知從哪里飛來的羽箭射了過來。
“節帥小心!”
荔非守瑜趕緊朝著封常清大聲喊道。
下一刻,這支羽箭破甲射入封常清的右臂。
“啊!!!”
封常清嘴里發出慘叫聲,他手上旗幟瞬間掉落在地。
荔非守瑜猛然意識到這支羽箭絕對不是流矢,箭桿上有個“仁”字,一看就知這是沖著封常清本人而來,顯然有人想要一箭射死他。
剛才李歸仁張弓搭箭射出破甲箭矢,他本來是想一箭射殺封常清,要不是荔非守瑜及時提醒,估計封常清早就一命嗚呼。
荔非守瑜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收攏殘兵掩護封常清退守東京洛陽,姜天驕輕而易舉帶兵攻克武牢關。
這場武牢關之戰以唐軍慘敗而告終,六萬官兵損失過半,前后死傷三萬有余。
安祿山正好帶著大軍來到戰場,他沒想到武牢關這么快就拿下來,旋即命令崔乾佑乘勝追擊。
姜天驕帶人留下來打掃戰場收拾戰利品,他暫時沒有追趕上去。
安祿山和崔乾佑沖過武牢關后,他們來到汜水以西的罌子谷,反而遭遇荔非守瑜臨時所布置的伏兵。
原來荔非守瑜料定叛軍攻克武牢關后必定目中無人,輕敵冒進,他才選擇在罌子谷中埋伏一支伏兵。
安祿山軍隊剛剛進入谷中便遭到官兵的迎頭痛擊,這個荔非守瑜也不愧為西域名將,他手下將士基本上由封常清在洛陽所招募的新兵蛋子組成。
即使這樣,荔非守瑜仍然帶著他們射殺幾百名叛軍,間接為封常清爭取撤退時間。
荔非守瑜占據高處蹲而射之,他一抬手就是箭無虛發,甚至張弓搭箭射到安祿山的鐵輦座駕。
安祿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趕緊退出谷外怒罵道:“我軍從范陽起兵以來連戰連捷,今日竟然被這支小小伏兵給擋住去路。”
崔乾佑井然有序領兵撤出山谷,他注意到官兵伏擊完后居然沒有出谷追擊。
他們為什么不追擊呢?
崔乾佑猛然意識到他們肯定是人少,故而不敢貿然出擊,旋即跟著安祿山稟報道:“節帥,可派一支人馬繞到谷南,截斷谷中官兵歸路,屆時由我親自帶兵進攻,拿下這小小山谷易如反掌!”
“好!”
安祿山立刻派遣安守忠領軍繞到谷南,以此前來截斷荔非守瑜的退路。
情況果然跟崔乾佑預料差不多,谷中官兵只有兩千人,這點兵力根本擋不住安祿山大軍。
谷中官兵很快便讓叛軍消滅掉,荔非守瑜再也無路可逃,他把箭矢射完以后,抱著必死之心轉身跳入波濤滾滾的河流中,為國捐軀投河而死。
雖然荔非守瑜稍微遲滯下安祿山大軍,但是仍然無法改變什么,雙方將領無非就是見招拆招而已。
換作別人遇到伏兵或許會退避三舍。
然而崔乾佑真可謂是冷靜無比,他只通過官兵不敢出谷追擊,就能猜到谷中伏兵肯定不多,進而想到派遣另外一支人馬截斷谷中官兵的歸路。
無論是封常清還是荔非守瑜,或許他們都沒意識到,眼前這支叛軍乃是真正意義的精銳邊軍,雙方將領在戰場上任何破綻都是致命的。
荔非守瑜倒也不愧為西域名將,他能在敗退中組織軍隊設下伏兵進行反擊。
從這里就能看出邊軍將領都是從刀山血海中拼殺出來,沒點本事在身早就死于非命。
行軍打仗可不是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還能借助主考官作弊,在戰場上你可作不了弊,每次行軍打仗都是生死考驗,留下來的人肯定是綜合實力最強的。
安祿山手底下就有好幾個武廟級別的名將,這也難怪歷史上安史之亂打了那么久都沒消停,雙方將領本來就是旗鼓相當,這能分出勝負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