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討逆賊楊國忠檄
-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 逍遙七葉
- 2248字
- 2025-05-12 14:14:42
從馮神威離開范陽郡的那一天起。
安祿山三天兩頭犒賞軍隊,越來越多的將士開始堅定不移站到他的身邊。
眾將齊聚在節度使府商討起兵日期。
阿史那承慶見到安祿山好像還想拖延下去,他鄭重其事說道:“節帥,我軍已經準備得差不多啦,您趕緊拿個主意啊,以免夜長夢多。”
“去年陛下把北庭節度使程千里留在長安,把他升任右金吾衛大將軍同正,并且讓他負責訓練羽林軍,由此可見朝廷方面也在暗中調兵遣將?!?
“最主要的是,年初哥舒翰中風癱瘓,我聽聞朝廷召見封常清入京,他是安西、北庭兩鎮節度使,西域唐軍盡數握在此人手上,要是讓他帶著安西軍和北庭軍前來勤王,那我們壓力可就大啦!”
“哥舒翰中風癱瘓在家,河西、隴右兩鎮唐軍正好群龍無首?!?
“封常清還在回京路上,安西、北庭兩鎮唐軍也是群龍無首?!?
“楊國忠的劍南軍在南詔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朝廷方面短時間內能夠調動軍隊投入戰場只有河東軍、朔方軍以及禁軍部隊?!?
“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名義上乃是節帥堂兄,就算他忠于大唐那也沒用,陛下定會解除兵權把他調入長安,大敵當前臨陣換帥,此乃兵家大忌也。”
“況且我方還有高秀巖等人駐守在云中、馬邑、安邊三郡,河東軍和朔方軍肯定不敢輕舉妄動,一時半會也無法到河北參戰?!?
“至于禁軍部隊就是一群吃干飯的廢物而已,只需五千精兵就能輕易橫掃他們,換而言之我軍大舉南下將會暢通無阻,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實在不可多得,還望節帥快快下定決心吧!”
阿史那承慶簡直就像開掛一樣,他居然把唐軍情報搜集得這么齊全。
安祿山仔細聽著阿史那承慶的情報分析,他同樣覺得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實在難得,要是再次錯過這最佳時機那可就悔之晚矣。
“我準備先以聲東擊西之計,派人前往北京太原府誘殺楊光翙,只要能夠干掉楊光翙這位河東節度副使,河東軍必定會群龍無首?!?
“只要楊光翙陣亡消息傳到長安,大唐朝廷定會誤以為我軍會先攻占北京太原府,沿著昔日高祖李淵的進軍路線,從太原南下奪取關中長安,這樣中原大地肯定會陷入空虛。”
“我軍南下便沿著博陵郡、常山郡、趙郡、巨鹿郡、廣平郡、鄴郡、汲郡,順著這條路線抵達靈昌渡口,渡過黃河轉而向西攻取靈昌郡、陳留郡、滎陽郡,進而一鼓作氣攻破武牢關和洛陽城?!?
“在進軍路上可從汲郡分兵進駐河內郡,以蔡希德為偏師統兵兩萬,佯攻河陽三城和河陽橋吸引洛陽守軍,借此掩護主力大軍平安渡過黃河,力爭在兩個月內攻下洛陽城。”
隨著安祿山一錘定音確認進軍路線,他們開始商議起沿途糧道。
姜天驕指著地圖上平原郡說道:“節帥,根據可靠情報,平原太守顏真卿表面上跟一幫文人在飲酒賦詩,可他背地里卻在囤積糧草,并且以修繕城墻為由,在平原郡整理出丁壯名冊?!?
“卑職請求率領盧龍軍以及同羅、奚人兩支軍隊攻取河間郡、饒陽郡、信都郡、平原郡、樂安郡、清河郡、博平郡、魏郡,這樣既可以扼守黃河渡口,防止河南官兵北渡黃河,又能屯兵河北諸郡保護糧道。”
“河東軍和朔方軍遲早都會進入河北參戰,若是我軍能夠在河北諸郡站穩腳跟,那么完全可以動員出數十萬大軍,這樣在后續的激戰中亦可快速補充兵源?!?
對此安祿山稍微思考片刻,他微微點頭說道:“好,那就由你屯兵駐守在河北諸郡?!?
河北諸郡的得失關乎到范陽老巢,安祿山認為必須留有精銳以防不測,他手上只有經略軍和盧龍軍這兩支軍隊堪當重任。
經略軍乃是范陽藩鎮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軍隊,駐地就在范陽郡薊城,鎮兵數量高達三萬人,而這也是范陽節度使的直轄部隊。
安祿山直轄管理只有兩支軍隊,其中一支就是三萬經略軍,另外一支便是八千曳落河。
八千曳落河乃是安祿山所收養的八千個義子,主要來自契丹、奚人、室韋、靺鞨等眾多胡人,這是一支戰斗力極為彪悍的精銳軍團。
兩支軍隊都會跟隨安祿山一路南下,那就代表著范陽老巢肯定會空虛。
要是姜天驕所部人馬屯兵駐守河北諸郡,那他確實可以無后顧之憂。
換做別人安祿山不會同意他這么做,然而姜天驕是他的女婿,這相當于跟他綁在一起,這么多年以來又是忠心耿耿出謀劃策,不用擔心他會去投降唐軍。
安祿山決定把起兵日期定在十一月初九。
這時戰馬都會變得膘肥體壯,百姓們秋收過后家家戶戶留有余糧,就連各地倉庫都有儲備著大量糧草,沿途可供大軍南下補給,完全不用擔心糧草問題。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
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集結麾下精銳邊軍,以及同羅、奚人、契丹、室韋、靺鞨等眾多胡人共計十五萬精兵,以憂國之危正式起兵造反,借以清君側為名討伐楊國忠。
安祿山在薊縣城南誓師,以清君側為名討伐楊國忠,同時告諭三軍將士發布《討逆賊楊國忠檄》。
“逆臣楊國忠者,奸邪竊國,蛇虺噬心?!?
“其以微末之身,攀附椒房之寵,恃貴妃裙帶,弄權禁闈。欺天子于深宮,蔽圣聰于九重;結黨營私,誅戮忠良。李林甫之覆轍未遠,楊氏一門竟踵其惡!昔張九齡、王忠嗣之輩,社稷肱股,皆遭構陷;而今河北饑饉,關中凋敝,楊賊猶縱聲色,聚斂無度,使百姓膏血盡染朱門!此獠不誅,唐室必危!”
“祿山受恩三朝,披肝瀝膽?!?
“昔契丹犯邊,某提孤軍血戰松漠;奚人猖獗,某親冒矢石定饒樂。然楊賊妒功,屢進讒言于御前,誣臣擁兵自重,欲絕臣忠義之路!更矯詔削藩,暗遣爪牙窺探河北,此豈陛下本心?實乃楊賊欲滅邊鎮,毀我大唐長城?!?
“今奉昊天之意,順將士之請,清君側,誅奸佞!”
“十萬鐵騎已出薊門,所過郡縣,秋毫無犯。凡我唐室忠臣,當共舉義旗;若執迷附逆者,必為齏粉!昔霍光廢昌邑以安漢,桓溫伐李勢而存晉,今祿山效古賢臣,唯誅楊氏一門,不敢逆龍鱗。待宮闕滌蕩,自當解甲歸藩,跪陳九罪于丹墀?!?
“檄文到日,望風響應?!?
“檄至如律令?!?
檄文一出,舉世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