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研究報告(2024)
- 北京億維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組編
- 5586字
- 2025-04-25 19:09:20
1.1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綜述
1.1.1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概況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體增長迅速。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465.3萬輛,同比增長35.4%,市場滲透率突破16%(圖1-1)。截至2023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4200萬輛。
重點國家和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2023年歐洲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16.8萬輛,同比增長17.6%。部分國家荷蘭、西班牙、法國、丹麥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增速均在全球平均增速(35.4%)以上;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提升,2023年銷量達到147.1萬輛,同比增長47%;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2023年銷量達到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市場滲透率達31.6%,全球市場占比64.8%,自2015年以來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圖1-2)。

圖1-1 全球新能源汽車歷年銷量情況
注:歐洲地區數據統計口徑為歐盟27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3國+英國。
數據來源:中國銷量數據來源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4)會議資料。

圖1-2 2023年典型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全球占比(萬輛,%)
數據來源:中國銷量數據來源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其他國家銷量數據來源于EV-volumes。
1.1.2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概況
(1)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市場滲透率再創新高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市場滲透率曲線加速上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2023年市場滲透率31.6%,相較于2022年擴大6個百分點(圖1-3)。新能源汽車歷年接入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圖1-4),2022年和2023年新能源汽車接入量分別為541.8萬輛、59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8.3%、9.6%。

圖1-3 我國新能源汽車歷年銷量及增速情況
注:受上一年新增企業統計數據時效影響,年度同比增速數據略有調整。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圖1-4 國家監管平臺新能源汽車歷年接入量情況
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曲線加速上揚。根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3.36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全年新注冊登記743萬輛,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圖1-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保有量的比例呈現逐年快速增長趨勢,從2015年的0.3%擴大至2023年的6.1%,增長5.8個百分點,汽車電動化曲線加速上揚。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率相對平穩。截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達到1801.55萬輛(圖1-6),累計接入率達到88.3%。

圖1-5 我國新能源汽車歷年保有量及汽車電動化率歷年變化情況
注:汽車電動化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當期汽車保有量。
數據來源:公安部。

圖1-6 國家監管平臺新能源汽車歷年累計接入量情況
注:汽車累計接入率=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當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2)新能源汽車區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及人口密集區
新能源汽車推廣集中度較高,排名前十省份推廣規模全國占比近七成。截至2023年底,排名前十省份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1232.4萬輛,全國占比達到68.4%(圖1-7)。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山東省、河南省六個省份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規模超過百萬輛,全國占比均在6%以上。

圖1-7 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排名前十省份及占比情況
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新能源乘用車推廣成效顯著,萬人保有量快速提升。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量排行靠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圖1-8),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量均超過50萬輛,全國占比均超過4%。其中,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113.2萬輛,全國占比6.9%,排在首位。新能源乘用車萬人保有量方面,相較于2022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萬人保有量平均值76.8輛,2023年萬人保有量均值117.2輛,同比提升52.6%(圖1-8)。2022年全國有10個城市新能源乘用車萬人保有量超過200輛,而到2023年萬人保有量超過200輛的城市達到18個,城市數量快速增長。其中,杭州市新能源乘用車萬人保有量排在首位,每萬人擁有新能源乘用車548.2輛,領先一線城市。

圖1-8 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量排名前二十城市及萬人保有量情況
注:1.選取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量排名前二十城市;
2.氣泡大小表示截至2023年底各城市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多少;
3.城市常住人口數據來自各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部分城市缺少2023年常住人口數據,采用2022年常住人口數據代替(深圳市、西安市、長沙市、青島市、溫州市、佛山市)。
(3)高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靠前,低線城市市場需求潛力擴大
一線、新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靠前,并以新能源乘用車推廣為主。2023年新能源汽車接入量排名前二十城市如圖1-9所示,上海市、廣州市、杭州市、深圳市、成都市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接入量排在前列,消費需求旺盛。其中,2023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年度接入量達到34萬輛,排在首位,全國占比5.7%。從新能源乘用車接入量占新能源汽車年度接入占比看,東莞市、上海市乘用車占比較高,達到98%左右,而重慶市、深圳市新能源乘用車占比相對較低,在90%以下。

圖1-9 2023年新能源汽車接入量排名前二十城市及乘用車占比情況
注:1.氣泡大小表示2023年國家監管平臺各城市新能源汽車年度接入量多少;
2.新能源乘用車占比=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車年度接入量/該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年度接入量。
非限購城市消費需求旺盛,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逐年擴大。伴隨著汽車促消費政策以及產品供給多樣化、產品質量持續提升等因素刺激,非限購城市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逐漸提升,消費需求相對旺盛。根據限購城市與非限購城市歷年接入量占比情況,2023年非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接入量433.9萬輛,全國占比76.5%,相較于2022年擴大1.8個百分點,市場占比穩步擴大(圖1-10)。

圖1-10 新能源乘用車在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歷年接入量占比情況
(4)乘用車以純電車型占市場主導,插電混動車型接入占比快速擴大
國家以純電動車型推廣為主導的戰略方向不動搖,乘用車領域純電動汽車推廣成果顯著。截至2023年底,國家監管平臺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達1801.5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接入量1272.4萬輛,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接入量的70.6%。從歷年接入比例看(圖1-11),純電動乘用車歷年接入占比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主導。2023年純電動乘用車接入比例69.5%,相較于2017年擴大8.3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車輛。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經濟性以及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做到多項兼顧,成為汽車產業中短期快速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近年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3年底,國家監管平臺已累計接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384萬輛,其中包括增程式電動車56.1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的接入比例呈現明顯擴大趨勢。2023年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接入量占比達到25.9%,相較于2017年擴大近20個百分點。對比不同緯度地區,極寒地區插電混動乘用車占新能源乘用車推廣比例較高。極寒地區中,哈爾濱、大慶、鄂爾多斯等多個城市插電混動車型在新能源乘用車的推廣比例均超過50%,冬季低溫地區插電混動車型的用戶接受度相對較高。

圖1-11 新能源汽車分類別車型歷年車輛接入量占比情況
(5)客車市場電動化水平較高,政策導向更注重客車電動化質量
我國新能源客車電動化率較高,客車市場增量空間相對有限。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客車累計接入量53.8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客車累計接入量46.2萬輛,占新能源客車累計接入量的85.9%。我國城市公交電動化率較高,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超過66%,新能源公交客車增量空間相對有限。2022年和2023年,國家監管平臺新能源公交客車年度接入量分別為4.7萬輛和3.7萬輛,歷年接入增量逐漸縮小。
國家層面持續推進客車電動化進程,政策導向注重城市公交客車電動化質量和安全水平。2024年3月13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持續推進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并提出強化政策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統籌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地方層面如浙江、廣東、北京等省市陸續執行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在新能源客車以舊換新方面均有較明確的具體目標,將成為新能源客車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截至2023年底,國家監管平臺累計行駛超40萬km的純電動公交客車10961輛,主要分布在宇通客車、廈門金旅、北汽福田等客車企業。其中,部分老舊新能源客車缺乏動力電池安全預警機制,車輛運營過程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要求,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安全有序更換動力電池工作,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2024年6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關于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針對動力電池更換原則、動力電池更換后的電池性能標準要求、管理規范要求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以進一步保障公交客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品質量規范。
(6)貨車市場電動化穩步推進,部分應用場景加快滲透
新能源貨車接入量超過新能源客車,成為商用車電動化的主力車型。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最早開始于2009年國家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的“十城千輛”工程,從推廣初期公共交通領域切入至2020年,新能源客車與新能源貨車累計推廣規模基本持平。從2021年開始,新能源貨車接入量持續較高速增長,新能源客車推廣增長相對緩慢。截至2023年底,國家平臺新能源貨車累計接入量達到96.0萬輛(圖1-12)。

圖1-12 國家監管平臺新能源客車和貨車歷年接入量情況
新能源貨車應用場景分布廣泛,運輸類貨車總量多于作業類貨車。經過多年推廣應用,我國新能源貨車基本實現全場景推廣應用。對比各類應用場景推廣情況(表1-1),運輸類貨車占推廣主導,運輸類貨車累計接入比例98.1%,而作業類貨車累計接入比例1.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新能源廂式貨車、封閉貨車、欄板式貨車等運輸類貨車累計接入占比85.4%,推廣占比較高。
新能源貨車技術路線,滿足各應用場景使用需求。純電動、插電式、燃料電池三種技術路線應用到新能源貨車上各有側重,如圖1-13所示,純電動貨車占主體,每種場景都占據相當比例,廂式貨車、多用途貨車(皮卡)、封閉貨車等場景中,純電動貨車基本占據全部份額,燃料電池貨車在重載貨車,以及保溫、冷藏等需要更多電力輸出的場景中占據一定比例,插電式混合動力貨車更多在冷藏車中進行應用。與2020年相比,2023年重型車中充換一體式車型接入占比明顯擴大,尤其是牽引、自卸等重載場景中換電車型推廣數量更多。
表1-1 分應用場景新能源貨車累計接入量占比情況


圖1-13 新能源貨車各應用場景與車輛技術路線匹配分布
(7)車電分離模式推廣成效顯著,多元化場景推廣經驗豐富
“車電分離”模式擴大應用,多元化場景推廣成效顯著。換電模式憑借其補能時間短、電池損耗低等優勢,在私人、出租以及重型貨車領域可以優先解決充電效率問題。截至2023年底,國家監管平臺接入的換電式純電動汽車已達到57.9萬輛,2023年換電式純電動汽車接入新增28.9萬輛。其中,換電乘用車和商用車分別累計接入55.8萬輛和2.1萬輛。乘用車主要以私家車、出租車為主,而換電商用車逐步從最初的牽引車和工程車向輕型貨車、垃圾車、工程車等多元化應用場景拓展。
換電試點城市在換電式純電動汽車領域積累了一定推廣經驗。2023年綜合應用類城市累計接入換電式純電動汽車13.7萬輛,其中2023年換電式純電動汽車接入量3.9萬輛,大部分城市以換電式純電動私人乘用車為主,而長春市、北京市、武漢市換電式出租車接入比例相對較高。重型貨車特色類城市方面,截至2023年底,重型貨車特色類城市累計接入換電類專用車4790輛。其中,換電式牽引車占比達到81.7%,此外換電式自卸車、換電式工程車也占有一定比例,逐漸在多領域探索車電分離模式。
換電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換電乘用車推廣規模較大,換電商用車企業戰略布局加快。乘用車領域以蔚來汽車為主,充換一體化的運營模式顯著提高了用戶的出行便利性,尤其在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沿線充電場站充電車輛數量較多的情況下,換電模式優勢顯著。商用車領域,換電重卡產品供給增多,市場競爭激烈。截至2023年底,全國41家商用車生產企業共184款車型進入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目錄,安徽華菱汽車、徐州徐工汽車、上汽依維柯紅巖、三一汽車等企業加快布局換電車型。
(8)燃料電池車輛推廣規模逐年增長,但增速明顯滯后純電動汽車
我國自2020年啟動燃料電池示范應用以及“氫進萬家”等科技示范工程以來,示范城市群先行引領氫能產業積極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累計接入14333輛,以客車和物流車為主。相較于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近兩年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接入量相對緩慢,2022年和2023年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接入分別為2827輛和3769輛,受制于技術、成本等方面的限制,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推廣速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產業仍處于商業化示范階段。
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推廣區域集中度較高,主要分布在示范城市群。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五大示范城市群累計接入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10174輛,全國占比71.0%。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多元,車輛示范運行覆蓋城市通勤、物流、運輸、工程、港口、園區等多元化場景。各示范城市群已基本構建了涵蓋制備、儲運、加注等較為完善的氫能供給體系,實現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核心技術的突破。
基礎設施及應用存在規模化不足等問題,制約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化推廣進程。現階段,燃料電池產業普遍存在氫氣資源來源分散、規模較小、各地成本價格不統一的情況,且依賴政府財政補貼,市場總體尚未形成良性秩序,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純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化發展空間。下一階段,結合車輛應用場景和氫氣供應來源分散的情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應推動區域能源資源整合和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統籌示范應用,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燃料電池發展補貼政策,最大化發揮政府支持引導效能。另外,通過區域氫氣資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的統籌規劃與調度,大范圍、規模化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和制加氫一體站建設,可以有效引導產業鏈整體成本優化,加速促進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與產業升級。
-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14/2015:“低油價”新常態下的中國能源國際合作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公眾村、章麥村、巴吉村卷:西藏農林地區脫貧之路
- 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二):試點示范項目匯編(裝備制造行業卷)
- 交通大融合
- 2020—2021年中國工業發展質量藍皮書(精裝版)
- 誰擁有未來:小米互聯網思維PK傳統行業思維
-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政策選擇
- 西部地區服務業集聚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研究
-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4卷/村莊類第3卷/華南區域第3卷)
- 一人·一廚·一狗
- 國際貿易單證實務
- 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基于批發市場交易模式視角
- 蘋果合作社:治理結構、行為與績效
- 城市更新制度建設:廣州、深圳、上海的比較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追高來村卷:反貧困的多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