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面畸形的正畸策略及技術
- 劉月華主編
- 803字
- 2025-05-08 15:55:48
第一節 突面畸形的形態學機制
一、突面畸形的概念
鼻、唇、頦等各軟硬組織的形態及相對位置關系,決定了面下1/3側貌突度。在評價側貌突度時,綜合使用E線(Ricketts美容線)與零子午線(Gonzalez-Ulloa線,0線)作為主要參考線(圖2-1-1),鼻下點(subnasale,Sn.)、上唇突點(UL.)、下唇突點(LL.)、軟組織頦前點(pogonion of soft tissue,Pos.)作為關鍵標志點。軟組織側貌標志點與審美連線間的相互關系,可作為判斷突面畸形的標準。
E線是評價面下1/3相對突度的主要參考線,即從鼻頂點至頦前點做一連線,根據上下唇突點距該線的距離,評估上下唇相對突度與鼻部、頦部的相對位置關系(圖2-1-1A)。中國正常成年人群中,上下唇突點距E線的距離應在美貌范圍內,UL-E為(-1.6±1.5)mm,LL-E為(0.2±1.9)mm。當上下唇突點到E線的距離超出范圍時,提示上下唇前突。E線的敏感度受鼻尖高度、頦部位置的影響。對于鼻尖高度較高、頦部位置靠后的患者,審美平面的敏感度降低,即使上下唇突點到E線的距離在美貌范圍內,從整體軟組織側貌評價,也偏離了大眾的審美要求,表現為突面畸形。所以,單獨使用E線參考不能完整描述側貌形態。
因此,頦部位置對整體側貌美學評價至關重要,使用E線作為審美評價應同時考慮到頦部的相對位置關系。對軟組織頦前點位置的評價,我們主要使用零子午線作為參考線,即過軟組織鼻根點做眶耳平面(Frankfort平面)的垂線(圖2-1-1B)。理想的軟組織頦前點位置應與零子午線重疊,鼻下點至零子午線的距離應為4.5~9.5mm。當軟組織頦前點較參考線更為靠后時,提示下頜相對后縮;當鼻下點與參考線的距離超過正常值時,提示上頜前突,臨床上均表現為突面畸形。

圖2-1-1 軟組織側貌參考線
A. E線(Ricketts美容線);B.零子午線(Gonzalez-Ulloa線)
綜上所述,突面畸形通常是指上下唇在面部側貌中相對前突位時的牙頜面畸形。臨床上可通過鼻下點、上唇突點、下唇突點、軟組織頦前點、零子午線及E線進行相對位置的評估,也可將其作為突面畸形的參考指標(圖2-1-2)。

圖2-1-2 軟組織側貌參考線與標志點
Sn.鼻下點;UL.上唇突點;LL.下唇突點;Pos.軟組織頦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