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道爾國際地緣政治叢書·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略
- (美)威廉·恩道爾
- 2831字
- 2025-05-19 11:33:20
達爾富爾真相
達爾富爾戰略地位顯赫,毗鄰乍得、中非、埃及和利比亞。那里發現石油之后,中國進一步拓展和非洲國家的關系,目的之一就是資源,石油自然首當其沖。
中國為非洲發展提供的貸款無任何附加條件,相比之下,美國通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施加影響的慣用作法備受冷落,這讓華盛頓怒不可遏。試想,當中國既慷慨解囊又援建公路和學校時,有誰愿意捧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苦酒不放手呢?
2006年11月,中國舉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規模前所未有,40多位非洲國家首腦出席,其中就包括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馬里、安哥拉、中非、贊比亞、南非、蘇丹等國家。
其間,中國和尼日利亞、南非簽訂了石油協議。協議總額達22.7億美元,中海油獲得尼日利亞一處大型近海油田45%的股份,著手擴大那里的石油產量。到2008年,中國從該項目得到日均17.5萬桶原油的回報。而此前,尼日利亞一直被華盛頓視為??松梨?、殼牌、雪佛龍等美英石油巨頭的地盤。
2006年,中國約30%的進口原油來自非洲,中國對尼日利亞、安哥拉、莫桑比克的投資超過80億美元,還與加納協商12億美元的電氣化改造貸款,這些都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與此相比,受美國操縱的世界銀行對南部非洲地區的投資總共才23億美元,而且條件苛刻。
中國的石油外交引來了華盛頓的無端指責,稱“從源頭控制石油”十分不當。但不要忘了,至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外交的重點一直是確保在全世界獲取石油。
自1999年以來,中國累計在蘇丹投資額達150億美元,中石油是蘇丹最大的外資公司,僅油田開發就投資50億美元,還在蘇丹境內鋪設了一條管道,從取得租讓權的1區、2區、4區通往蘇丹港。2005年,蘇丹成為中國海外石油的第四大進口國,到2006年,中國進口石油的8%來自蘇丹南部地區。蘇丹日產石油50萬桶,運往中國的石油占到其總產量的65%—80%。同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日進口650萬桶,年增長約30%。據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估計,中國幾年內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頭號石油進口國。這一現實成為中國擴大對非洲外交活動的動力。
蘇丹的油田主要集中在南方,那里長期動蕩不安。叛亂活動主要受到美國的暗中支持,目的就是把盛產石油的南方從北方分離出去。2005年4月,蘇丹政府宣布在南部地區發現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油田,美歐主流媒體不但充耳不聞,而且使勁炒作達爾富爾爆發的沖突。
華盛頓派國務卿鮑威爾出面,譴責喀土穆政權在達爾富爾的“種族屠殺”行為。但此事之前并無真憑實據,只有華盛頓和其麾下的非政府組織給達爾富爾貼上“種族屠殺”的標簽。如果這種做法被國際社會接受,就等于為北約在蘇丹進行政權更迭大開綠燈,華盛頓可以輕松染指蘇丹的主權。為達到渲染的目的,“華府”甚至邀請了好萊塢影星喬治·克盧尼,此人剛被媒體披露為同性戀,巴不得利用人權這樣的話題來為自己貼金。
2006年11月,在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的一次在線采訪中,負責人口、難民和移民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埃倫·紹爾布賴直言不諱:“達爾富爾發生的種族屠殺是對人權的肆意踐踏,美國對此高度重視。”小布什政府一再強調,達爾富爾種族屠殺早在2003年就已開始,但意大利法官安東尼奧·卡塞塞率領的聯合國5人調查組在2004年報告中的結論卻不同,他們認為達爾富爾沒有發生種族屠殺,只是存在嚴重的侵犯人權現象。
在達爾富爾,反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的有兩個組織:一是人多勢眾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二是正義公平運動。約翰·加朗是蘇丹人民解放軍(蘇丹人民解放運動武裝力量)的首領,此人曾在臭名昭著的美國班寧堡特種部隊學校受訓,并且直至2005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國在該地區重點扶植的對象。自從蘇丹南部發現石油后,美國就往那里運槍運彈,為當地的沖突火上澆油,導致上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沖突地區的武器交易多由軍火商具體操辦,其中不乏維克多·布特之流,此人曾是克格勃的間諜,現在把生意做到了美國。
2003年2月,蘇丹人民解放運動領導人明納維以政府無視達爾富爾地區為由,號召向巴希爾政權發動進攻,目的是在蘇丹建立聯合民主政權,其實就是政權更迭。
2006年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北約在達爾富爾部署軍隊,同時請求聯合國給予在當地的“維和”部隊更大授權。一個月后,小布什總統呼吁北約增兵達爾富爾,目的就是控制中國潛在的石油來源。雖然達爾富爾處于聯合國和非盟的維和部隊的保護之下,但負責聯合國特派團的英國人托尼·普雷納和其下屬利用職權為當地叛亂分子提供武器,蘇丹政府多次予以譴責。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不忘加緊訓練非洲叛軍,把過去幾十年培訓拉美反政府武裝的一套把戲又拿了出來。“國際軍事教育和培訓計劃”就是專為乍得、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喀麥隆和中非等蘇丹周邊國家量身定做的。要知道,蘇丹人民解放軍、全國民主聯盟(蘇丹反政府運動的聯合組織)、東部陣線以及達爾富爾叛亂分子都得到厄立特里亞的支持,有些還把總部建在那里。
??松梨诤脱┓瘕堅卩弴У糜猩?,它們投資37億美元修建了一條石油管道,起點是乍得中部靠近達爾富爾的多巴,終點是喀麥隆境內大西洋沿岸的克里比,日輸送能力16萬桶,為美國煉油廠提供原油。2003年,正當“達爾富爾種族屠殺”被大肆渲染之際,乍得—喀麥隆輸油管道也開始正式運作,美國由此獲得了控制達爾富爾石油的立足之地,可以把中國潛在的石油來源據為己有。
為了獲利,它們不惜和乍得“終身”總統伊德里斯·代比相互勾結??偨y其人專制腐敗,曾被指控為達爾富爾叛亂分子提供美制武器。代比還加入了美國歐洲司令部的“泛薩赫勒倡議”,訓練其軍隊打擊“恐怖主義”,而達爾富爾地區多數部落的信仰正是伊斯蘭教。
依靠美國的軍援和訓練,代比在2004年發動了第一次暴亂,拉開了達爾富爾沖突的大幕。總統衛隊中有不少人來自達爾富爾,代比就利用他們為反政府組織提供越野車和武器。事實上,美國政府對代比的支持就是達爾富爾流血沖突的導火索。蘇丹政府雖采取了行動,但卻以失敗告終,悲劇愈演愈烈。
非洲問題專家基思·斯諾指出:“美國實現在達爾富爾乃至整個非洲之角的軍事企圖,目前主要靠部署在達爾富爾的非盟維和部隊,北約為這些所謂的‘中立維和部隊’提供地面和空中支援,美國則在后面坐鎮指揮。蘇丹境內狼煙四起,既有美軍的秘密行動,也有美國訓練的‘叛亂組織’,它們從鄰國烏干達、乍得、埃塞俄比亞潛入蘇丹,而那些國家也不乏美軍的身影?!?img alt="同上。"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A30D7/32529481303488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48428446-ODr1AZbdCdTnkdtoYuTQuwjiNdSw9F09-0-03d937a9aea650146e447b0208f63168">近年來,美國國際開發署對乍得等南部非洲國家的發展援助大幅削減,但軍援卻節節攀升。
相反,中國卻向乍得及整個非洲地區伸出援助之手。2006年,中國政府領導人訪問了至少48個非洲國家,當年8月,中國接待了來訪的乍得外交部部長,雙方恢復了自1997年以來中斷的外交關系,中國也開始從乍得進口石油。乍得外交部部長宣布,中國投資乍得石油開發一事“進展順利”,稱中國提出的條件“比乍得之前與西方簽署的合同更為公平”。
說來難以置信,中國對乍得的經濟投資在促進乍得經濟發展與穩定的同時,也對平息達爾富爾地區的沖突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一點非洲聯盟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但是,華盛頓和雪佛龍總部的一幫人卻因此而大為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