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許攸定律法 太平道規初成形
- 黃巾漫卷
- 云夢澤祭者
- 1617字
- 2025-04-23 09:02:31
春日的陽光灑在巨鹿村的議事廳,案幾上堆滿竹簡與羊皮卷,許攸握著狼毫筆,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自馬鈞的水車解決農田灌溉難題后,太平道轄地的百姓安居樂業,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人口增多、商貿往來頻繁,原有的管理方式已難以維持秩序。
“許先生,又起爭端了!”一名村民急匆匆闖入,“隔壁村的王二販賣私鹽,被巡檢隊抓住,他卻喊冤說不知禁令!”
許攸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果然如此。沒有明確律法,單靠道義約束,終究難服眾。”他望向一旁的陳昭,“大哥,是時候制定一套完整的律法了。”
陳昭點頭,神色凝重:“正有此意。亂世需用重典,但也要寬嚴相濟,既要震懾宵小,又不能寒了百姓的心。”
當天,太平道召集各地長老、鄉紳及賢能之士,齊聚議事廳。許攸展開一卷空白竹簡,朗聲道:“今日商議律法,需涵蓋民生、商貿、刑罰等諸事。各位但說無妨,有話直說!”
五斗米道的一位老藥師率先開口:“醫館救人性命,卻有人惡意搗亂,此類行徑當如何處置?”
“凡擾亂醫館秩序、傷害醫者或病患,輕則杖責二十,重則逐出太平道轄地!”許攸提筆記錄,“若致人死傷,以命抵命!”
馬鈞舉手道:“工坊新制的器械,常有工匠私自售賣牟利,該怎么管?”
“工坊器械為太平道公有,私自售賣者,罰沒所得,勞役三月!”許攸頓了頓,又補充,“但若能改良器械,貢獻突出者,不僅免罰,還予重賞!”
人群中傳來議論聲,一名年輕書生站出:“學子求學,若有懈怠或欺凌同窗,又當如何?”
“義學乃育人之地,懈怠學業者,需在夫子監督下補學;欺凌同窗者,視情節輕重,或抄寫典籍百遍,或在學堂前悔過三日。”許攸看向陳昭,“大哥,您覺得如何?”
陳昭沉思片刻:“律法需剛柔并濟。我提議,增設‘教化司’,犯小錯者先以教化為主,屢教不改者再施刑罰。”他望向眾人,“太平道的律法,不僅要約束行為,更要引導人心向善。”
此時,張寶風風火火闖進來,鎧甲上還沾著泥土:“許先生!有流民偷了軍中糧草,按律當斬,可他們說是為了孩子......”
廳內頓時安靜下來。許攸放下筆,目光掃過眾人:“律法無情人有情。傳令下去,先給流民分發糧食,再讓他們以勞役抵罪。但偷盜之事,絕不可姑息,需立下告示,以儆效尤。”
經過七日七夜的商議,太平道第一部律法《太平令》終于成形。律法共分八卷,涵蓋農事、商賈、軍事、教育、醫療等方方面面,既有“私通敵軍者,誅九族”的嚴酷刑罰,也有“孤寡老弱,由官府贍養”的溫情條款。
頒布當日,巨鹿村萬人空巷。陳昭站在高臺上,手持《太平令》竹簡,聲音響徹云霄:“此令一出,太平道內,人人平等!無論是誰,觸犯律法,一律嚴懲!但若遵守律法,勤勉向善,太平道必護你周全!”
他將竹簡遞給許攸:“許先生,由你來宣讀!”
許攸展開竹簡,高聲念道:“第一卷,農事篇:凡開墾荒地者,三年免稅;損毀農具者,照價賠償......”每念完一條,臺下便響起一陣議論聲和叫好聲。
一名老嫗抹著眼淚說:“有了這律法,以后再也不怕被欺負了!”
然而,律法推行并非一帆風順。三日后,陳昭的遠房表弟因酒后斗毆,打傷了人。按律,當杖責三十,勞役一月。
“大哥,念在親戚份上,能不能通融一下?”表弟跪在地上,涕淚橫流。
陳昭面色鐵青:“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你若不服,大可離開太平道!”他轉頭對執法隊說:“即刻行刑,我要親自監督!”
此事傳開后,百姓們對律法愈發敬畏。許攸趁熱打鐵,在各地設立“評理堂”,讓百姓自行解決爭端,若無法調解,再由官府介入。
“許先生,這評理堂的法子真好!”一位鄉紳贊道,“鄰里糾紛少了,大家都更和睦了。”
許攸笑著說:“律法是底線,教化才是根本。待《太平令》深入人心,太平道定會更加興旺。”
而在洛陽,張讓聽聞太平道制定律法,氣得將奏報撕得粉碎:“張角這是要自立為王!傳令各州郡,嚴禁傳播太平道律法,違令者視為謀反!”
但禁令擋不住民心所向。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太平道轄地,學習律法,安居樂業。許攸制定的《太平令》,不僅是一套管理制度,更成為了亂世中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指引著他們走向太平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