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馬鈞制水車 農田灌溉解民憂

青石峽大戰的硝煙漸漸散去,巨鹿村的百姓們迎來了久違的安寧。但新的難題又擺在了眾人面前——數月的戰亂導致農田荒蕪,水渠堵塞,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可干涸的河床里連一滴水都見不到。

“照這樣下去,今年的莊稼可就全完了!”一位老農蹲在龜裂的田埂上,捧著一把干巴巴的泥土,老淚縱橫,“沒了收成,我們可怎么活啊!”

陳昭站在田壟間,眉頭緊鎖。一旁的許攸展開地圖,憂心忡忡地說:“大哥,方圓百里的水源都被破壞殆盡,若不能及時灌溉,不僅百姓要餓肚子,軍中糧草也會供應不足?!?

“或許我能試試?!瘪R鈞撓了撓亂糟糟的頭發,盯著遠處廢棄的磨坊,“我曾在古籍中見過水車的記載,若能改良一番,說不定能解決灌溉難題?!?

“當真?”陳昭一把抓住馬鈞的胳膊,“需要什么盡管開口,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

第二天清晨,馬鈞的工坊里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地上擺滿了齒輪、木軸和竹筒,馬鈞正指揮工匠們切割木材,嘴里還念念有詞:“傳統水車靠水流驅動,可現在沒水,得改成人力驅動......”

“馬先生,這樣的設計可行嗎?”一名年輕工匠舉著圖紙,滿臉疑惑,“我從未見過用齒輪帶動竹筒汲水的裝置。”

“沒見過才要嘗試!”馬鈞眼睛發亮,“看好了!”他將幾個竹筒固定在輪軸上,轉動搖柄,竹筒便依次浸入水槽,再將水倒入高處的木槽中。雖然水流斷斷續續,但好歹實現了汲水功能。

“還不夠!”馬鈞擦了把汗,“效率太低,得增加竹筒數量,改進齒輪咬合......”

就這樣,馬鈞和工匠們日夜鉆研,經過十幾次改良,終于造出了第一架完整的人力水車。這架水車由粗大的木輪、數十個竹筒和精密的齒輪組構成,只需兩人轉動搖柄,便能將水引到數丈高的田地里。

“走!去田里試試!”馬鈞興奮地招呼眾人。當水車在田邊轉動起來,清澈的水流順著木槽緩緩流入干涸的稻田時,圍觀的百姓們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太好了!這下莊稼有救了!”老農們跪在地上,捧著水親吻,老淚和著泥水一起流淌。

但問題又來了,人力驅動太過耗費體力,效率也有限。馬鈞皺著眉頭,圍著水車踱步:“要是能用牲畜代替人力就好了......”

“用牛!”張寶騎著馬經過,聽到這話大聲喊道,“我們騎兵營有的是馬和牛,讓它們拉著水車轉!”

“不行不行,直接拉的話力道不均勻?!瘪R鈞連連搖頭,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把搖柄改成轉盤,用皮帶連接,再設計個變速裝置......”

經過三天三夜的改良,畜力驅動的水車終于問世。一頭老牛拉著轉盤慢悠悠地走著,水車卻飛速轉動,水流源源不斷地灌溉著農田。

“馬先生,您可真是活神仙??!”百姓們將馬鈞高高舉起,歡呼聲響徹云霄。

消息很快傳遍周邊郡縣,各地百姓紛紛前來求購水車。馬鈞干脆將工坊擴大,開始批量生產,并手把手教匠人們制作。

“記住,這個齒輪的角度一定要精確,不然會影響汲水效率?!瘪R鈞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還有竹筒的密封性,要用桐油反復涂抹......”

然而,就在水車推廣得如火如荼時,五斗米道的張魯來訪了。他望著田間轉動的水車,嘖嘖稱奇:“張天師,這水車若是用到漢中的山地梯田,豈不是能解決大問題?”

陳昭笑著說:“張教主若是需要,我們可以派人幫忙修建,再傳授制作方法?!?

“如此甚好!”張魯大喜,“作為回報,我五斗米道愿提供硫磺、硝石等物資,助太平道打造更多器械?!?

兩人相視而笑,擊掌為盟。

此后,太平道的水車不僅在冀州廣泛使用,更隨著五斗米道的商隊傳到了漢中、巴蜀。無數荒蕪的農田重新煥發生機,百姓們編出歌謠傳唱:“馬鈞巧,水車妙,引來清泉潤禾苗。太平道,恩情高,救我百姓于枯焦。”

而在洛陽,張讓看著密探送來的水車情報,氣得暴跳如雷:“張角這是要收買天下民心!傳令下去,嚴禁民間私制水車,違令者斬!”

但禁令根本無法阻擋百姓對水車的渴望。越來越多的人偷偷來到巨鹿村學習制作,太平道也敞開大門,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馬鈞的水車,就像一顆種子,在這亂世中生根發芽,為千千萬萬的百姓帶來了生的希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德昌县| 沙河市| 治多县| 香河县| 黔西| 平南县| 九江县| 阳朔县| 苏尼特左旗| 卢龙县| 拉孜县| 平阴县| 巴青县| 安泽县| 济宁市| 永德县| 女性| 黑水县| 兴国县| 荔波县| 达拉特旗| 武威市| 黑龙江省| 德阳市| 朔州市| 娱乐| 罗城| 抚州市| 沙洋县| 射洪县| 玉山县| 伽师县| 永和县| 日土县| 宜春市| 达尔| 开阳县| 丘北县| 临邑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