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叔侄夜談
- 晉賊,從蘭亭開始君臨天下
- 玖玖柒柒扒扒
- 2146字
- 2025-05-15 21:16:32
這經最后還是沒講成,當王凝之離開崇德宮回到烏衣巷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剛一進門,便有一個仆役匆匆前來通報。
“叔平郎君,郎主在等你。”
瑯琊王氏烏衣巷府邸的郎主,自然便是王彪之。
“叔父在等我?可有告知你所為何事?”
那仆役恭敬回道:
“未曾。”
“前面帶路吧。”
“是”
王凝之跟著仆役匆匆來到王彪之書房。
書房內只有王彪之一人候著,面前擺著兩杯熱茶。
那仆役自然是識趣的退了出去,只留王凝之叔侄二人對坐于內。
王彪之抿了一口茶水,開門見山。
“凝之今天進崇德宮了?”
王凝之入崇德宮一事,按道理來說,應該只有劉恩和崇德宮的宮女們才知道的,這王彪之竟然知道的這么清楚,甚至連自己回來的時間都算好了。
果然,瑯琊王氏這種頂級士族,在皇宮中是必然有眼線的。
“是,皇太后陛下宣侄兒入宮為其講經。”
王彪之一笑。
“可我怎么聽說,你為太后講了一下午的花卉之道。”
王彪之此話看似試探,其實是坦誠。
這話無疑是在告訴王凝之,褚太后身側,就有他們瑯琊王氏的人。
既然如此……
王凝之也露出微笑。
“不敢瞞叔父,侄兒今日見皇太后喜花,但是又不懂園林技藝,恰巧侄兒正有這方面的愛好,便想著或許能為太后解憂。”
王彪之眉頭一挑,接上了王凝之的話。
“或許因此得了太后青睞,從此平步青云,也未可知?”
王凝之尷尬一笑,不過既然被看出來了,他也不打算隱瞞,也沒有隱瞞的必要。現在的王彪之,是實打實的自己人。
“是有這方面的想法。”
果然,王彪之并未因王凝之的自作主張而不喜,反倒是細細為他思量起來。
“我知凝之胸中抱負,但是你這才剛入仕,是否顯得太心急了?恐對聲名不利。”
既然王彪之能得知王凝之在崇德宮中的動作,其他人自然也可能知曉。
雖說是太后主動召見,但若是有人刻意引導,王凝之怕也是逃不了一個急功近利的帽子。
這就是王凝之的稚嫩了,身為一個實打實的官場小白,他在這方面確實不夠敏感。
當然,就算真考慮到這些,王凝之依舊不會改變今天的做法。
與當朝太后的支持相比,區區一點名聲的損失,顯然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該承認的錯誤就得承認,該給的情緒價值就給到位。
王凝之跪坐于地,恭敬一揖。
“謝叔父教誨。”
“無妨。”王彪之語氣溫和,“此事我會幫你盯著,你也不用太過擔心,我瑯琊王氏雖不復當年,但這點薄面還是有的。”
“叔父,那我明日?”
王彪之輕飲一口熱茶。
“該怎么做就怎么做,皇太后雖垂簾幕后,但是若論其地位,可比現在看似無限風光瑯琊王要穩固的多,既然有機會得到太后的支持,那便沒有放棄的道理。”
“是。”
“對了,這個給你。”
王彪之從懷中取出一張對折黃紙,遞給王凝之。
“這是?”
王凝之接過黃紙,疑惑問道。
“一些太后的喜好和個人習慣,你或許會用到。”
王彪之話音平淡,似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王凝之可清楚這一張輕飄飄黃紙的重量,里面的東西,放在這個時代,算的上無價之寶。
“謝……”
“謝”字剛一出口,便被王彪之一伸手打斷。
“你是瑯琊王氏之人,這紙上的內容是王氏的東西,既然你需要,那本就是你該看的,何來與我道謝一說?”
“哈哈,是小侄考慮不周。”
二人關于褚蒜子的話題聊完,王彪之便轉向了另一個話題。
“你打算何時動身前往壽春?”
壽春城位于中原入江左的咽喉要道之上,殷浩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后,便駐軍于此。
王凝之一擺手。
“不急,殷大都督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大行動,在這期間,我得先做些準備。”
“什么準備?”
王凝之直言不諱。
“我需要先準備一支部曲。”
“你打算帶著部曲去壽春?”
王彪之有些驚訝。
東晉官員上任離任時帶上部曲是合法的,這并不是什么值得驚訝的事。
王彪之真正驚訝的地方在于,王凝之的態度。
要知道王凝之要上任的地方可是殷浩軍府,帶著部曲,就意味著王凝之無法安穩待在后方,定然要親自披掛上陣。
旁人可無權指揮瑯琊王氏的部曲。
“是。”王凝之點了點頭,眼神堅定。
明知殷浩必敗,王凝之若是還不帶點人手,到時候戰場上的刀劍可不認他瑯琊王氏的身份。
而且,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王凝之要為自己謀劃一支私兵。
瑯琊王氏的部曲定然不可能讓王凝之全部帶上的。王彪之沉吟片刻,問道:
“你打算帶我瑯琊王氏的哪支部曲?”
關于這個問題,王凝之早就想好了。
“就會稽東園的那一支吧。”
王彪之調侃道:
“怎么,信不過我建康的部曲,還要從會稽調人?”
“叔父說笑了。”王凝之放下手中熱茶,侃侃而談,“行軍打仗,最忌諱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建康部曲我并未接觸過,我也沒有那么多時間與其磨合。與其如此,不如費些功夫,將會稽的舊部調過來。”
當然,王凝之的這個說法還是委婉了。
王凝之在建康部曲眼中只是普通家主,在會稽部曲眼中,那就是神,是天降謫仙。
如今的王凝之在會稽部曲眼中的地位,到時候指揮訓練起他們來,根本就沒有壓力。
而且主將的威望也是影響一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
同樣的裝備和人數下,一支普通軍隊和一支狂信徒軍隊爆發出的戰斗力,根本就無法比較。
王彪之雖不通軍事,但也知道王凝之說的有幾分道理,于是點頭應允道:
“好,我這就給逸少兄長寫信,讓他將會稽的部曲調過來。”
說到這里,王彪之又突然問道:
“調過來之后,你可想好將他們安排在哪里?咱們在建康附近的莊園可未必有這么多空屋給他們居住。”
五百人的衣食住行可不是一件輕輕松松就能解決的事情,士族因為部曲太多而被拖垮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對于這個問題,王凝之當然也早早便考慮過了。
他神秘一笑,說出了兩個字。
“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