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本增效:用內部控制提升企業競爭力
- 財務小豆芽
- 1381字
- 2025-04-24 17:24:37
1.2.3 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合規管理及與外部審計的關系
在大企業的許多崗位中,不乏跟內部控制相關的崗位,比如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以及合規管理等。這些崗位的側重點是什么呢?它們與外部審計的關系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隸屬管理層條線,一般向財務部或者總經理匯報,這個崗位存在的意義在于,發現企業內部控制流程中的問題和漏洞并協助改善。側重點是改善企業內部的控制。比如你在公司里違章停車,內部控制就相當于公司的保安,會發現你的車停在了不該停的位置上,他會引導你把車開走,同時還會指引你應該停在哪里。
2.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向董事會匯報,這個崗位獨立于管理層而存在,相當于董事會設置的監督企業管理層的崗位。這個崗位從公允評判的角度來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是否有效,這個崗位的側重點是評價。舉例:內部審計相當于交警,當你沒有將車子停在適當的位置上時,他會給你開罰單,但不會指引你應該停在哪里。
3.合規管理
合規管理更偏重與法律相關的工作,隸屬法務部,負責比如反壟斷、反賄賂、公司的道德熱線(ethics Line)等工作。這個崗位與“法”打交道多于與企業內部的流程控制打交道。這個崗位的工作往往涉及更嚴肅的“是非問題”,而不是企業內部的管理。
以上三個崗位都是設立在企業內部的,而外部審計是企業聘請的,審核企業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等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外部審計為了節約自己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時需要借用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或合規管理的工作成果。
圖1-6反映了內部控制相關崗位的關系。

圖1-6 內部控制相關崗位的關系
案例1-5 不同國家的內部控制文化差異
在工作實踐中,不僅各個崗位工作的重點不同,不同國家同一崗位對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理念也不同。我就經歷過一次對同一事件,兩個國家的內部審計師給出完全不同結論的情況。
有一年,公司被集團抽中了進行內部審計,美國和中國的公司都在審計范圍內。美國的會計準則要求研發費用進行費用化,美國內部審計師對美國公司的研發費用沒有出具任何意見。但到了中國公司,當日本內部審計師看到一個機器停在工廠里,要求從實物追溯回賬里時就出現了問題,原來這是美國公司做的研發機器,這臺機器還沒有達到可以運行的狀態,而美國公司把這臺原型機運到了中國公司進行展覽,后來也沒有拉回去。對中國公司來說,這臺機器不是中國公司的資產,而且機器完全不具備可運行能力,若按照美國公司當時花費的研發費用來入賬,勢必要涉及提減值準備,出于此考量,中國公司也就沒有把這臺機器納入自己的賬務中管理。但日本的內部審計師認為,公司里面有資產,卻沒有在賬簿上進行管理,這是不能忍受的內部控制問題,因此給中國公司出具了改進意見。
從上述資料來看,美國的內部審計師更注重的是公司的賬務處理是否符合美國的會計準則,即是否將研發費用費用化。而日本的內部審計師更注重的是資產的保管和管理。兩國的內部審計師思考問題的側重點不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審計意見。
在進行內部控制的設計時,我們要同時考慮每個國家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對內部控制設計產生的影響。只有設計出適合本國國情的內部控制,才能滿足相關利益方的需求。
[1]內部牽制:1905年,L.R.Dicksee(L.R.迪克西)最早提出內部牽制,他認為,內部牽制由三要素構成——職責分工、會計記錄和人員輪換。
[2]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是美國全國性會計職業組織,成立于1887年,1957年更為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