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玉清三層,不過等閑事
- 左若童穿越張小凡
- 義薄云天老皮特
- 2136字
- 2025-05-09 23:56:30
相比于蘇茹從輕視、疑惑、質疑、到最后的震驚。
左若童的心態從始至終都很平穩,幾乎像一條直線。
雖然蘇茹壓制了修為,但在其他方面……諸如戰斗的經驗、眼力、邏輯、反應布局,卻并沒有受約束。
但有道是拳打臥牛之地,往往越是受限的環境,越考驗個人真正的能力。
而眼前的現實是,除了《太極玄清道》的差距,雙方礙于修煉年限,一時還無法彌補。
其余蘇茹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幾乎都被左若童完全碾壓。
對這個結果,其實左若童也并不意外。
在他看來,蘇茹斗法的水平,不說前世三一的師弟似沖,甚至遠遠不如他的大徒弟——維玄子毋澄真。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雖說修煉了幾百年,可畢竟是首座夫人,向來養尊處優,手上功夫差點也不奇怪。
最終,這場比試還是被蘇茹主動叫停了。
“罷了罷了,再打下去,倒顯得我丟人現眼了。”
她自問,若再繼續偷偷加碼提升修為,當然肯定能贏。
可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小徒弟能有如此表現,實在讓她又驚又喜。
見不打了,
田靈兒最先湊了上來,拉著娘親的手上下搖晃,嘟著嘴嬌嗔道:
“娘你偏心!方才收拾女兒的時候怎不這么慈悲?難不成徒弟比親女兒還親么?”
蘇茹無奈呵斥:
“靈兒別鬧,可不是你以為的那么簡單。”
又對宋大仁幾個說:
“你們是不知道,小凡在斗法之上天分極佳,我方才雖壓制了修為,但在打斗上卻并沒有相讓之舉。”
聽聞此言,宋大仁何大智幾人面面相覷。
臉上的表情都說不上來,反正有點古怪。
雖說旁觀者清是句老話,
但以他們的眼力見識,畢竟都不足以瞧出其中的門道。
因此對蘇茹的話自然也都是不信的,只當是師娘在扯謊,想用以鞭策他們。
“師娘言重了。”
左若童拱手,事已至此,他倒也不吝奉承:
“方才是師娘留手,這才沒讓弟子吃什么苦頭,否則的話……”
“你這孩子。”
蘇茹搖頭苦笑,不禁開始用全新的眼光打量這個小徒弟。
雖說修煉的資質是差一些,卻沒想到在斗法攻伐這塊,這孩子竟有如此天份。
是自己以前疏忽了,沒發現這孩子隱藏的天份么?
還是說,是他蘇醒之后才……
對于這個問題,蘇茹只能暫時按下。
還有個事兒,
這小徒弟剛和自己拆了上百招,可額頭上竟然連汗都沒出幾滴。
耐力咋這么好?
————————
田不易直至傍晚方才回到大竹峰。
又是夫妻房中夜話,蘇茹將白天的事兒與他說了。
田不易聽完,一如既往的陰陽怪氣:
“你是說,那小子真成了話本小說上的主角,而咱們就要成那被打臉驚掉下巴的蠢蛋了?”
“你看你又來!”
蘇茹不是好眼神兒瞪他:
“我只是想告訴你,小凡這孩子也不是你以為那樣的一無是處,你也該改變你那固執冥頑的認知了。”
“退一萬步說,因材施教,發掘弟子的長處,助其揚長避短,這也是你為人師者的責任。”
“嘿!你說的倒唬人,一晃上山三年多了,當我還看不透他什么樣么?”
田不易對此一臉的不服氣:
“我還真就不信了,不過是大病了一場,那小子還能成精了?”
“這你還真別說,自古世道相傳,大病一場開了竅的也大有人在。甚至……”
蘇茹說著,忽地像是想到了什么,改為一臉深不可測的嚴肅:
“我年輕時候聽我恩師講過,這突然開竅之說,也保不齊是一朝破了多年胎中之謎,覺醒了宿世靈慧,實為大能轉世也。”
“……”
這番話給田不易干沉默了,他眼睛死死的盯著面前這個突然開始不著調的夫人。
沉默良久,才緩緩道:
“姑妄聽之姑聞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蘇茹不解:“你吟詩干什么?”
田不易說:
“你知道么?山下河陽城有個山海苑,里面有個說書先生姓蒲,說得一口志怪奇談,據說口風奇佳,擁躉無數。”
“然后呢?”
“然后你去把他踹了,你坐那兒,干得比他好。”
蘇茹:“……”
————————
深夜,左若童在院中打坐。
借著皎潔月光,呼吸吐納之間,似也染上了一層潔白的氣韻。
此時修煉的正是《太極玄清道》。
這門功法的路子,說穿了也是煉氣士的傳統套路。
左若童對此深有了解。
若按照青云功法的劃分——
第一層為引氣,也就是引氣入體,運行周天。
第二層為煉氣,將所納之氣煉為自身可直接使用的元炁。
第三層,無非是聚少成多的過程,化炁為精,充盈下丹。
待得元精滿溢,再煉去雜質,使其從下丹沿任督之橋徐徐上升,穿三丹過九竅,還精補腦。
待得七返九還之后,念力自生,這也就是第四層驅物境界了。
至此就完成了煉炁化神的階段,這個階段已經具備了萬法根基,至于再往后的煉神、煉虛,那就全憑個人資質造化了。
輔以佐證,左若童也曾聽田靈兒親口說過——
《太極玄清道》練到第四層,往后基本就是經年日久的水磨工夫,除了前人留下的一些經驗批注,就再沒有什么法門口訣了。
此時,
左若童仍一動不動保持著五心向天的吐納姿勢,但周圍的空氣卻不知何時,竟似乎變得“粘稠”了起來。
隨著“嘩啦啦”的一陣低響,那是血液在他的血管中流動的聲音。
此時此刻,若有高人以望炁之術看他,則他整個人就變成了一只大不可量的鯤鵬巨獸,作吞吐八荒之舉,將周遭宇內,滿天的月華元氣盡數吸納入竅。
這就是“和光同塵”,這就是“萬物與我共生”、“天地與我渾然如一”的另一個不可思議的優勢所在。
如此,一身元炁再以無比流暢、甚至可以說夸張的速度,不斷的化炁為精。
而那所化元精也并非尋常,每一滴都經過至少九次的反復淬煉濃縮,直到淬無可淬。
再將此純度極高的元精,逐漸充盈丹田。
轉眼之間,攔住曾經那個張小凡整整三年的玉清境第三層,就這么被他輕描淡寫的突破了。
一切,都像是水到渠成。
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