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HR管理和法律實務叢書·HR不懂《勞動合同法》就是坑公司:員工從入職到離職整體解決方案(第三版)
- 賀清君 王麗麗
- 1138字
- 2025-05-12 16:48:07
2.1 勞務關系
勞務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勞動關系,但是和法律上的勞動關系有很大區別。
勞務關系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通過勞務合同建立的一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或者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法律關系。
勞務關系所簽訂的合同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勞務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進行規范和調整,建立和存在勞務關系的當事人之間是否簽訂書面勞務合同,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
常見的勞務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發包承包方式:用人單位將某項工程發包給某個人或某幾個人,或者將某項臨時性或一次性工作交給某個人或某幾個人,雙方簽訂《勞務合同》形成勞務關系。這類從事勞務的人員一般是自由職業者,身兼數職,勞務人員多通過中介機構存放檔案,由個人負責繳納保險。
2.勞務派遣方式:用人單位向勞務輸出公司提出用工需求,由勞務輸出公司向用人單位派遣勞務人員,雙方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形成較為復雜的勞務關系。在這種情形下,用人單位與勞務輸出公司是一種單純的勞務關系,勞動者與勞務輸出公司是一種勞動關系,而與其所服務的用人單位也是一種勞務關系。這種勞務關系情形,常稱為“租賃勞動力”。
3.臨時勞務方式:企業中的待崗、下崗、內退、停薪留職人員,在外從事一些臨時性且有經濟報酬的工作而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的勞務關系。在這種情形下,這些勞務人員與原單位的勞動關系依然存在,所以與新的用人單位只能簽訂勞務合同,建立勞務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人員,因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用工爭議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動關系處理。”
4.退休返聘方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之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總之,對于企業常年性崗位上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必須與之建立勞動關系并且簽訂勞動合同。一次性或臨時性的非常年性工作或可發包的勞務事項,用人單位可使用勞務人員并與之簽訂勞務合同。
關于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主要區別如表2-1所示:
表2-1 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分

續表

實戰經驗分享
在實踐中,有個別規模較小的用人單位為了逃避法律責任,未及時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但只要雙方實際履行了相關權利和義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相比,僅僅是欠缺了書面合同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響勞動關系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