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記憶通:刑法(學科版)
- 飛躍考試輔導中心組編
- 738字
- 2025-05-14 15:15:17
考點5 犯罪主觀方面
(一)故意
危害行為
成立故意須認識到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要求認識到行為觸犯了法律,更不要求認識到觸犯哪個罪名。
特定對象
在行為對象作為犯罪構成要件之一的犯罪中,成立該種犯罪故意,必須認識到該種對象。
危害結果
成立犯罪故意,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導致該罪的法定危害結果。
因果關系
成立故意只要行為人對因果關系的基本部分有認識即可,而不要求對因果關系發展的具體狀況有明確認識。
不存在違法排除事由
須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否則成立假想防衛、假想避險,沒有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異同
相同點
(1)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發生。
不同點
(1)二者對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程度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間接故意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
(2)二者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態度不同。直接故意:希望;間接故意:放任。
(二)過失
過失的分類
疏忽大意的過失
認識因素:沒有預見(無認識)。
對結果發生根本反對。
過于自信的過失
認識因素:預見到可能發生的結果。
意志因素:輕信能夠避免。
對結果發生根本反對。
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間接故意
認識因素:認識到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明知,概率大)。
意志因素:不希望結果發生(放任結果發生)。
過于自信的過失
認識因素: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僅是曾經預見到,后又否認了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小)。
意志因素:希望結果不發生(排斥結果發生)。
【區分標準】行為人是否有主客觀的“憑借”?如果有,一般為過于自信的過失。“憑借”主要是客觀環境,自身能力、經驗,誤以為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很小等;如果沒有,一般為間接故意。
(三)事實認識錯誤
1.具體事實認識錯誤

2.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推薦閱讀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新大綱輔導用書:新舊大綱對照與新增考點精講模測(A冊)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配套真題詳解(第一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2017應試版)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商法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3:刑法
- 2013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8: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民法516題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刑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考筆記思維導圖:民訴法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刑法
-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新舊對照及教材增補輔導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歷年試題匯編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第二卷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高分過關筆記(強化記憶版):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