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電信網絡詐騙實務指引與關聯犯罪追訴、量刑標準
- 郭旨龍編著
- 1163字
- 2025-05-14 15:50:57
第三節 詐騙數額及發送信息、撥打電話次數的認定
一、詐騙數額的認定
與傳統詐騙案件的證據印證規則[7]相比,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審理過程中,有關詐騙數額的認定歷來成為困擾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一大工作難題。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往往有眾多受害人,且多為跨地域分布,有的案件雖然每一名被害人受騙數額不大,但是總體人數多,甚至涉及多個省份的數千人。同時由于電信網絡詐騙“點對面”的特征,往往找不到所有的被害人或有部分被害人未報案或不同地區的被害人分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而未能并案,導致辦案的公安機關難以向被害人一一取證。這就導致在犯罪數額的認定方面存在較大困難。[8]傳統的印證規則,無法建立不同犯罪團伙與被害人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9]
《意見》在充分總結實踐經驗并參照《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10]《關于辦理信息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11]等,為破解實踐困局,緩解公安機關收集證據的困難,同時也為了貫徹最大限度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原則,作出了一些“結合認定”規定:
1.根據犯罪集團詐騙賬目登記表、犯罪嫌疑人提成表等書證,結合證人證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等言詞證據,認定犯罪嫌疑人的詐騙數額。
2.根據經查證屬實的銀行賬戶交易記錄、第三方支付結算賬戶交易記錄、通話記錄、電子數據等證據,結合已收集的被害人陳述,認定被害人人數及詐騙資金數額。
3.對于確因客觀原因無法查實全部被害人,盡管有證據證明該賬戶系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且犯罪嫌疑人無法說明款項合法來源的,也不能簡單將賬戶內的款項全部推定為“犯罪數額”。要根據在案其他證據,認定犯罪集團是否有其他收入來源,“違法所得”有無其他可能性。如果證據足以證實“違法所得”的排他性,則可以將“違法所得”均認定為犯罪數額。
4.犯罪嫌疑人為實施犯罪購買作案工具、偽裝道具、租用場地、交通工具甚至雇傭他人等詐騙成本不能從詐騙數額中扣除。對通過向被害人交付一定貨幣,進而騙取其信任并實施詐騙的,由于貨幣具有流通性和經濟價值,該部分貨幣可以從詐騙數額中扣除。
二、發送信息、撥打電話次數的認定
1.撥打電話包括撥出詐騙電話和接聽被害人回撥電話。反復撥打、接聽同一電話號碼,以及反復向同一被害人發送詐騙信息的,撥打、接聽電話次數、發送信息條數累計計算。
2.被害人是否接聽、接收到詐騙電話、信息不影響次數、條數的計算。
3.通過語音包發送的詐騙錄音或通過網絡等工具輔助撥出的電話,應當認定為撥打電話。
4.發送信息條數、撥打電話次數的證據難以收集的,可以根據經查證屬實的日發送信息條數、日撥打人次數,結合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的時間、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相關證據予以認定。這一條表明對特定情形下的有關犯罪數量可予推定,進一步體現了從嚴懲處的要求。[12]
5.發送信息條數和撥打電話次數在法律及司法解釋未明確的情況下不宜換算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