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勞動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吳運筑編著
- 9092字
- 2025-05-14 16:28:33
第二章 促進就業
第十條 【國家促進就業政策】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實務應用
06.促進就業的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勞動法》對于促進就業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具體規定可以參見《就業促進法》。大體來說,國家促進就業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采取多種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國家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扶持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國家發展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拓寬就業渠道;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的帶動就業作用,增加就業崗位。(2)采取有利于就業的財政政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3)采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扶持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4)采取有利于就業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并對自主創業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5)國家建立健全失業保險制度,依法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并促進其實現就業。
關聯參見
《就業促進法》第二章;《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0條
第十一條 【地方政府促進就業措施】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條文解讀
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 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是指勞動部門、非勞動部門和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各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非勞動部門針對不同的求職對象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等。各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業務范圍不同。
人民政府的就業服務 對于發展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的具體措施,《就業促進法》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以下服務:(1)就業政策法規咨詢;(2)職業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職業培訓信息發布;(3)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4)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5)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6)其他公共就業服務。
關聯參見
《就業促進法》第四章;《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第四章;《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1條
第十二條 【就業平等原則】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條文解讀
平等就業權 平等就業權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業的權利和資格,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而受到限制;二是在應聘某一職位時,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參與競爭,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權,也不得對任何人予以歧視;三是平等不等于同等,平等是指對于符合要求、符合特殊職位條件的人,應給予他們平等的機會,而不是不論條件如何都同等對待。
案例指引
04.以地域事由拒絕招用人員是否涉嫌就業歧視?[5]
閆佳琳訴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平等就業權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22年7月4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平等就業權/就業歧視/地域歧視
裁判要點
用人單位在招用人員時,基于地域、性別等與“工作內在要求”無必然聯系的因素,對勞動者進行無正當理由的差別對待的,構成就業歧視,勞動者以平等就業權受到侵害,請求用人單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3條、第26條
基本案情
2019年7月,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來登公司)通過智聯招聘平臺向社會發布了一批公司人員招聘信息,其中包含有“法務專員”“董事長助理”兩個崗位。2019年7月3日,閆佳琳通過智聯招聘手機App軟件針對喜來登公司發布的前述兩個崗位分別投遞了求職簡歷。閆佳琳投遞的求職簡歷中,包含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戶口所在地、現居住城市等個人基本信息,其中戶口所在地填寫為“河南南陽”,現居住城市填寫為“浙江杭州西湖區”。據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記載,公證人員使用閆佳琳的賬戶、密碼登錄智聯招聘App客戶端,顯示閆佳琳投遞的前述“董事長助理”崗位在2019年7月4日14點28分被查看,28分時給出崗位不合適的結論,“不合適原因:河南人”;“法務專員”崗位在同日14點28分被查看,29分時給出崗位不合適的結論,“不合適原因:河南人”。閆佳琳因案涉公證事宜,支出公證費用1000元。閆佳琳向杭州互聯網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喜來登公司賠禮道歉、支付精神撫慰金以及承擔訴訟相關費用。
裁判結果
杭州互聯網法院于2019年11月26日作出(2019)浙0192民初6405號民事判決:一、被告喜來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閆佳琳精神撫慰金及合理維權費用損失共計10000元。二、被告喜來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閆佳琳進行口頭道歉并在《法制日報》[6]公開登報賠禮道歉(道歉聲明的內容須經本院審核);逾期不履行,本院將在國家級媒體刊登判決書主要內容,所需費用由被告喜來登公司承擔。三、駁回原告閆佳琳其他訴訟請求。宣判后,閆佳琳、喜來登公司均提起上訴。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5月15日作出(2020)浙01民終736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平等就業權是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既具有社會權利的屬性,亦具有民法上的私權屬性,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是其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的表現,侵害平等就業權在民法領域侵害的是一般人格權的核心內容——人格尊嚴,人格尊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平等對待,就業歧視往往會使人產生一種嚴重的受侮辱感,對人的精神健康甚至身體健康造成損害。據此,勞動者可以在其平等就業權受到侵害時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尋求民事侵權救濟。
閆佳琳向喜來登公司兩次投遞求職簡歷,均被喜來登公司以“河南人”不合適為由予以拒絕,顯然在針對閆佳琳的案涉招聘過程中,喜來登公司使用了主體來源的地域空間這一標準對人群進行歸類,并根據這一歸類標準而給予閆佳琳低于正常情況下應當給予其他人的待遇,即拒絕錄用,可以認定喜來登公司因“河南人”這一地域事由要素對閆佳琳進行了差別對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在明確規定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四種法定禁止區分事由時使用“等”字結尾,表明該條款是一個不完全列舉的開放性條款,即法律除認為前述四種事由構成不合理差別對待的禁止性事由外,還存在與前述事由性質一致的其他不合理事由,亦為法律所禁止。何種事由屬于前述條款中“等”的范疇,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是,用人單位是根據勞動者的專業、學歷、工作經驗、工作技能以及職業資格等與“工作內在要求”密切相關的“自獲因素”進行選擇,還是基于勞動者的性別、戶籍、身份、地域、年齡、外貌、民族、種族、宗教等與“工作內在要求”沒有必然聯系的“先賦因素”進行選擇,后者構成為法律禁止的不合理就業歧視。勞動者的“先賦因素”,是指人們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人力難以選擇和控制的因素,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和調節機制,不應該基于人力難以選擇和控制的因素給勞動者設置不平等條件;反之,應消除這些因素給勞動者帶來的現實上的不平等,將與“工作內在要求”沒有任何關聯性的“先賦因素”作為就業區別對待的標準,根本違背了公平正義的一般原則,不具有正當性。
本案中,喜來登公司以地域事由要素對閆佳琳的求職申請進行區別對待,而地域事由屬于閆佳琳乃至任何人都無法自主選擇、控制的與生俱來的“先賦因素”,在喜來登公司無法提供客觀有效的證據證明,地域要素與閆佳琳申請的工作崗位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關聯或存在其他的合法目的的情況下,喜來登公司的區分標準不具有合理性,構成法定禁止事由。故喜來登公司在案涉招聘活動中提出與職業沒有必然聯系的地域事由對閆佳琳進行區別對待,構成對閆佳琳的就業歧視,損害了閆佳琳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和就業待遇的權益,主觀上具有過錯,構成對閆佳琳平等就業權的侵害,依法應承擔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及合理維權費用的民事責任。
關聯參見
《就業促進法》第3條
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條文解讀
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凡是適合婦女從事勞動的崗位,用人單位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凡是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或者崗位,用人單位在招收職工時不得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 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主要是指《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中規定的禁止安排婦女從事的工種或者崗位??梢姡_保婦女平等就業權的實現,是以照顧婦女生理特點為前提的。
案例指引
05.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上發布含有“男士優先”等歧視性招聘信息是否合法?[7]
北京市海淀區部分用人單位在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上發布含有“男士優先”“限男性”等性別歧視性內容的網絡招聘信息,海淀區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提供網絡招聘服務平臺為服務方式,在為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對用人單位提供的含有性別歧視性內容的網絡招聘信息進行平臺發布,未盡到審核義務。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上述行為,侵犯了婦女平等就業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以下簡稱北京鐵檢院)開展“保障婦女權益,促進平等就業”專項活動,依托構建的網絡招聘服務平臺就業歧視公益訴訟線索發現模型,對北京各大網絡招聘服務平臺開展大數據篩查,發現海淀區4家用人單位在發布招聘平面設計學徒、現場代表、客服經理等工作崗位時,崗位要求中存在“男士優先”“限男性”等性別歧視性內容,于2022年4月6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進一步調查發現,在海淀區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運營的大型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上,有13家外省市用人單位存在發布性別歧視網絡招聘信息的違法行為。北京鐵檢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北京市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海淀區人社局)負有監管職責。2022年4月20日,北京鐵檢院與海淀區人社局召開座談會并發出檢察建議書,督促行政機關對存在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及未盡審核義務的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依法查處,健全網絡招聘服務監管機制,加大對轄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網絡招聘服務的監管力度。
檢察建議發出后,行政機關積極開展整改工作:一是對4家用人單位逐一核查,督促用人單位對發布的網絡招聘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性別歧視性崗位要求;二是督促涉案的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其發布在網絡招聘服務平臺上的網絡招聘信息自行全面篩查,及時發現并糾正違法信息,并對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分階段開展三輪檢查,確保該機構在平臺發布的169家企業的網絡招聘信息合法,全面整改到位;三是在轄區內開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規范經營自查行動和“以案釋法”法規宣講活動,切實保障轄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范化、專業化經營;四是通過督促機構自查自改和“雙隨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轄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常態化監管。
收到行政機關書面回復后,北京鐵檢院積極開展跟進監督,通過網上核實行政機關履職情況,確認相關違法情形已經消除,社會公益已得到有效維護。2022年7月,北京鐵檢院與海淀區人社局召開座談會,就檢察建議整改、后續監管等情況深入交流,進一步凝聚共識,共同促進婦女就業、維護社會公益。
反對就業歧視,保障婦女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是尊重和保障婦女權益的必然要求。隨著網絡招聘模式的逐漸普及,婦女就業歧視的違法行為更趨隱蔽,給行政機關監管、婦女就業維權帶來一定困難。本案中,檢察機關從網絡招聘服務平臺的監管盲區入手,依托大數據篩查,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激發行政機關監督執法主動性,規范網絡招聘服務平臺審核管理職責,有效避免歧視性招聘信息的發布,拓寬婦女就業渠道,注重溯源治理,推動形成婦女權益保護合力,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效果。
關聯參見
《就業促進法》第62條;《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3條
第十四條 【特殊就業群體的就業保護】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實務應用
07.殘疾人就業有哪些特殊規定?
《殘疾人就業條例》第22條規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所屬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免費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下列服務: (1)發布殘疾人就業信息;(2)組織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3)為殘疾人提供職業心理咨詢、職業適應評估、職業康復訓練、求職定向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4)為殘疾人自主擇業提供必要的幫助;(5)為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國家鼓勵其他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免費服務。第24條規定,殘疾人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08.少數民族人員就業有哪些特殊規定?
我國對少數民族人員就業的特殊規定主要包括:(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招收人員時,優先招收少數民族人員,并且可以從農村和牧區少數民族人口中招收。(2)上級國家機關隸屬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招收人員時,優先招收當地少數民族人員。
09.退役軍人就業有哪些特殊規定?
退役軍人,是指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法退出現役的軍官、軍士和義務兵等人員。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退役軍人保障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退役軍人保障工作。中央和國家有關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有關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退役軍人保障工作。軍隊各級負責退役軍人有關工作的部門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密切配合,做好退役軍人保障工作。
對退役的軍士,國家采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服現役不滿規定年限,以自主就業方式安置的,領取一次性退役金。對退役的義務兵,國家采取自主就業、安排工作、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以自主就業方式安置的,領取一次性退役金。
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由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收安置。對下列退役軍人,優先安置:(1)參戰退役軍人;(2)擔任作戰部隊師、旅、團、營級單位主官的轉業軍官;(3)屬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軍人;(4)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或者特殊崗位服現役的退役軍人。
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接收安置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編制保障。國有企業接收安置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保障相應待遇。前述規定的用人單位依法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接收安置的轉業和安排工作的退役軍人。
國家采取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和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指導和服務??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宣傳、組織、協調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采取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等形式,開展就業推薦、職業指導,幫助退役軍人就業。
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免費為退役軍人提供職業介紹、創業指導等服務。國家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提供免費或者優惠服務。退役軍人未能及時就業的,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后,可以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招錄或者招聘人員時,對退役軍人的年齡和學歷條件可以適當放寬,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招聘退役軍人。退役的軍士和義務兵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退役的軍士和義務兵入伍前是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人員的,退役后可以選擇復職復工。
各地應當設置一定數量的基層公務員職位,面向服現役滿5年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招考。服現役滿5年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可以報考面向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定向考錄的職位,同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共享公務員定向考錄計劃。各地應當注重從優秀退役軍人中選聘黨的基層組織、社區和村專職工作人員。軍隊文職人員崗位、國防教育機構崗位等,應當優先選用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國家鼓勵退役軍人參加穩邊固邊等邊疆建設工作。
案例指引
06.不屬于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卻限招男性是否合法?[8]
2022年5月,一名“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志愿者向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松江區院)反映,近期本區殘疾人線上專場招聘中,部分招聘崗位指向性明顯,涉嫌性別歧視。松江區院迅速研判并調查核實,發現該招聘活動系2022年松江區國有企業招錄殘疾人線上專場招聘,旨在幫扶殘疾人就業。招聘啟事中有企業崗位設定性別限制,崗位信息顯示:上海某置業公司招聘招標審價員1人,性別男,崗位要求是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愛崗敬業,品行端正;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理工類相關或相近專業;具有5年以上招標審價工作經驗。上海某園林公司招聘綠化修剪工1人,性別男,崗位要求是熟悉園藝修剪,能夠適當從事體力勞動。松江區院經審查認為,上述崗位并不屬于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卻限招男性,侵害殘疾婦女平等就業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松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區人社局)負有監督管理職責。2022年5月30日,松江區院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并開展調查取證。
2022年6月8日,松江區院舉行線上公開聽證會,邀請區人社局、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國資委)、區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區殘聯)、人民監督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及用人單位代表共同參與聽證,就公益侵害事實、如何保護婦女平等就業權等問題開展探討并取得共識,一致認為涉案企業積極落實幫扶殘疾人群體就業值得肯定,但在招聘崗位并不屬于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僅限招錄男性的做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規定,未充分保障殘疾婦女平等就業權。聽證會結束后,松江區院依法向區人社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保障殘疾婦女平等就業權的法定監管職責,并協同有關職能部門進一步規范轄區內企業單位招聘工作,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同時,松江區院向區國資委、區殘疾人就業促進指導中心分別制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轄區國有企業招聘工作的提示函》《關于進一步優化轄區殘疾人就業指導工作的提示函》,提示規范招聘信息征集、發布流程管理,凝聚多部門工作保護合力。
各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或提示函后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整改。區人社局回函表示,已第一時間約談涉案企業,責令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就規范轄區內企業單位的招聘工作進行了整體部署;區國資委回函表示,已刪除原招聘鏈接并重新制作后予以發布;區殘疾人就業促進指導中心回函表示,已向各街鎮殘聯下發通知,取消性別限制,延長報名時間,同時優化招聘工作流程與機制,截至目前已有殘疾女性報名。
收到回函后,松江區院通過線下上門走訪、線上調查核實等方式進行跟進監督,確認了相關整改事實,社會公共利益得到維護。同時,為進一步做好溯源治理,松江區院與區婦女聯合會建立工作機制,全方位保護殘疾婦女合法權益。
國家高度關注殘疾人就業,2022年全國助殘日主題就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本案中,檢察機關圍繞殘疾女性的平等就業權開展公益訴訟,依法向主管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及時糾正違法招聘行為、消除就業歧視。既立足殘疾人弱勢群體保護,也著眼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同時,堅持以“我管”促“都管”,注重拓展辦案效果,分別向相關部門發出工作提示函,督促其進一步優化就業招聘工作機制,形成多元主體協同保護殘疾婦女合法權益的治理格局。
關聯參見
《就業促進法》第28條、第29條;《殘疾人保障法》第32條、第34條;《退役軍人保障法》第三章、第五章;《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4條
第十五條 【使用童工的禁止】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條文解讀
本條中的國家有關規定主要指《關于界定文藝工作者、運動員、藝徒概念的通知》《使用童工罰款標準的規定》等。
在我國,使用童工行為是法律嚴格禁止的,但是有一類特殊情況,即根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第13條,文藝、體育單位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滿16周歲的專業文藝工作者、運動員。用人單位應當保障被招用的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文藝、體育單位招用不滿16周歲的專業文藝工作者、運動員至少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只限于文藝或者體育單位的招用行為,其他單位不可以;(2)必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3)必須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案例指引
07.非法雇傭童工受傷應該由誰擔責?[9]
2012年6月,15歲的陳某到舒某經營的某輪胎修理廠做學徒工。當月8日,在支千斤頂的過程中,掛車一端下墜將陳某左腳砸傷導致入院治療,因雙方對賠償事宜未能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原告李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舒某賠償其相關損失??茽柷邊^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陳某為被告舒某提供勞務,雙方形成勞務關系。原告陳某因勞務受到損害,應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原告陳某系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又是學徒工,根據其年齡及從業經驗,其對從事工作的危險性必然缺乏足夠的認知,被告舒某使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為工,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1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規定,其行為存在過錯;舒某在違法招用原告陳某后,應對陳某承擔相應的教導、注意及管理義務,被告舒某放任原告陳某參與危險工作,沒有盡到注意的義務,管理上存在嚴重的疏漏,舒某對陳某人身遭受傷害有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原告陳某對事故的發生沒有過錯,但陳某未滿16周歲即自己出來打工,是其監護人未能盡到監護責任,可以酌情減輕舒某賠償責任的15%。判決被告舒某賠償原告陳某經濟損失57471.82元,其余部分由原告監護人承擔。該案上訴后,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關聯參見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15條